大南山(廣東潮汕地區蓮花山支脈)

大南山(廣東潮汕地區蓮花山支脈)

大南山是蓮花山系南陽山的延續,西東走向,橫跨惠來縣、潮南區、普寧市(縣級)、東西長50多公里,南北寬30多公里,面積約1500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南山
  • 所屬山系:蓮花山系
  • 地理位置:廣東省東部
  • 走向:東西走向
  • 長度:50公里
  • 寬度:30公里
  • 主峰:望天石 (海拔900多米)
  • 行政區惠來潮南普寧
介紹,革命搖籃,革命舊址,大南山旅遊,孔子塑像,八國風情,龍眼文化節,

介紹

大南山西北崇山峻岭,連線南陽山,溝通大北山,東南山巒起伏,瀕臨南海,是連結惠潮普三地的紐帶。主峰望天石,海拔900多米,周圍群峰聳立,怪石嶙峋,溝壑縱橫,岩洞密布。東部屬潮南區境,南部是惠來轄區,西部為普寧屬地。
主要交通:
G324國道、瀋海高速公路(深汕高速)、揭惠高速公路(揭陽-惠來)、普惠高速公路(普寧-惠來)、G238國道(江西南昌-惠來)、G228國道(遼寧丹東-廣西東興)、廈深高鐵客運專線、潮惠高速(潮州-惠州)、汕湛高速(汕頭-湛江)等等。
大南山

革命搖籃

大革命時期,大南山境內擁有百餘村落,5.6萬人口,分住林招、疊石、大陂、大溪壩、林樟、河田、鹽嶺、三坑等鄉村。村落小而分散,大都是平原大官僚、大地主的“食鄉”。因此,山區的農民受壓迫剝削的程度更為深重,反壓迫求解放的願望更為強烈。
大南山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惠來、潮陽、普寧三縣黨組織和革命武裝,利用大南山的優越條件,在大南山上建立了潮普惠革命根據地。它是中央革命根據地南方外圍屏障的前哨。1928年3月至10月、1930年10月至1935年6月,東江特委機關曾兩次駐留在這裡。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彭湃、徐向前、李富春、鄧發、古大存、方方等先後在這裡指導過革命鬥爭。從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到1935年,堅持了8年艱苦卓絕、英勇頑強的鬥爭,沉重地打擊了當地的地方反動勢力,有效地牽制了國民黨一部分正規軍,有力地配合了其它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其歷史功績永遠不可磨滅,青史長存。
大南山革命根據地作為一個具有特殊地緣關係和政治、經濟、人文條件的地區,鬥爭風起雲湧,人民前仆後繼,在極其困難、艱險的條件下,始終堅持鬥爭,紅旗不倒。大南山上的革命文物十分豐富,每一個革命跡地,都有一個動人的革命鬥爭故事,每一個革命鬥爭故事,都是一份極其寶貴的革命歷史遺產和精神財富。這些革命跡地,近年大都經過修茸,成為人們緬懷先烈,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好去處。

革命舊址

大南山紅場舊址 大南山紅場舊址,位於紅場鎮大陂村前的飛鵝山下。系1931年春,中共東江特委和潮普惠蘇維埃政府共同開闢的,面積1400平方米。廣場東南側一塊圓台形巨石作紅軍閱兵台,石上刻有“鞏固蘇維埃政權”七個大字。東江特委書記徐國聲在1931年5月17日至23日召開的東江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上宣布,將該地命名為“紅場”。後又建起戲台、球場、鞦韆場。國民黨反動軍隊“圍剿”時,球場、鞦韆場被燒毀。1962年至1963年,人民政府撥款在閱兵台上修建一個四角亭,按原狀恢復建戲台。1978年12月,被廣東省政府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東江特委迭石村舊址
東江特委迭石村舊址,位於紅場鎮的西北部,東距紅場約8公里,周圍皆山,其附近主峰上有三塊大石迭成“品”字形,故村名稱“迭石”。1930年8月,中共東江特委等機關從豐順縣八鄉山轉移至此,辦公地點分別設在該村江木進、江之有、江金里三家四間房子辦公。總機房、廚房和印刷廠設於江金里的家中。1932年4月,被國民黨張瑞貴部燒毀。1962年至1963年,潮陽縣人民政府按原狀重建。
大南山紅宮舊址
大南山紅宮舊址,位於紅場鎮林招村三房祠。1929年至1930年,紅軍第47團、潮陽縣革命委員會、紅軍第16師軍事政治學校第4分校先後於此設立或設址。該祠外牆粉刷紅色,故名紅宮。1932年,被國民黨軍隊燒毀。1962年至1963年,潮陽縣人民政府重修。1978年12月,由廣東省政府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閩粵贛蘇區黨代會舊址
閩粵贛蘇區黨代會舊址,位於紅場鎮大溪壩村余氏祖祠。1930年10月末至11月初,中共中央南方局派李富春、鄧發等在這裡召開閩、粵、贛蘇區第一次黨代表會議。方方擔任大會秘書長。
大南山

大南山紅軍醫院舊址
大南山紅軍醫院舊址,位於紅場鎮大溪壩村東北一公里處的一個石洞內。該洞深300米,面積200平方米,俗稱“老虎洞”。1931年初,西南分委把石洞辦成“西南紅軍醫院”,主任戴雨。
紅場革命烈士紀念碑
大南山(廣東潮汕地區蓮花山支脈)
紅場革命烈士紀念碑,位於紅場鎮紅場舊址的飛鵝山南麓,坐西北向東南,鋼筋水泥結構,通高10.2米,其中碑座高2.28米,碑體為正稜柱體,高7.92米。下截面邊長2米,上截面邊長近1米。碑的頂端有浮雕的五角星。碑文是:“革命烈士紀念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潮陽縣人民委員會為紀念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大南山地區犧牲的革命烈士,於1963年12月21日落成。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九日為紀念日,潮普惠3市(縣)各界代表聚集紀念碑前舉行悼念活動。

紅軍制炮廠
紅軍制炮廠,位於雷嶺鎮濟美村四房祠和下厝村媽祖宮,以濟美村為主廠,下厝村為分廠。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駐紮在大南山的紅軍於1930年春建立該廠。由藍坤(濟美村人,1928年4月入黨,曾任東江特委委員)擔任總的組織領導和技術指導,還有出身惠來縣、濟美村、下厝村的洪亞罕、藍進來、方乖仔、方俊輝、藍炳爽、藍紀才等7人負責制炮的具體工作。該廠操作了2年多,在極困難的條件下,因陋就簡,利用白鐵制的香菸罐或裝火油的白鐵箱製成外殼,內裝上用單酸鉀、雄黃、硫磺、犁頭生、白牙石碎等配製而成的炸藥,再蓋上不大潤濕的棉花,蓋罐後用蠟小心封住,並用鉛線把它圈住,便成炸炮。同時又制有少量地雷,罐里再加上一條雷管,在戰場上發揮了威力。紅軍戰士贊曰:“一顆炸炮勝過一支駁殼槍”。1930年農曆八月,因操作不慎發生事故,廠址從濟美轉往下厝媽祖宮。1932年夏,國民黨張瑞貴部“圍剿”大南山,該廠隨紅軍部隊轉移。
紅軍修械廠
紅軍修械廠,位於紅場鎮虎白墳村,1930年春,紅軍第47團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封鎖大南山的陰謀,選定了距紅場僅有200多米的“山豬坑”石洞為址。其洞四周高山環繞,由無數石頭堆疊長約三華里,形成寬可容納幾十人住宿及工場的天然石洞。洞口有塊天然的“叮噹石”,如果陌生人入洞,踩上此石,便會發出叮噹的聲音,部隊聞訊,便可沿石洞安全撤退至惠來縣屬的隴頭坑。部隊和民眾稱它為“搖鈴洞”。該廠廠長馬雄(普寧人),帶領呂春江(紅場大寮人)、清河(客家人)堅持修械。廠內有車床2台,還有虎頭鉗、大銼等工具,他們想方設法從前線運來花機槍、曲尺、駁殼、步槍等殘破槍械,夜以繼日,忘我搶修,然後由民兵分頭掩蔽運往前線,僅三年便維修槍械數以千計。該廠人員和官兵、民眾同甘共苦,魚水相依,至1933年夏,該廠隨紅軍部隊轉移而搬遷。
紅軍被服廠
紅軍被服廠,位於雷嶺鎮龜山灣雷厝祠,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駐紮大南山紅軍部隊曾在龜山灣、下厝仔、牛角丘、虎空、高貴等村先後設立紅軍被服廠。1930年夏,該廠在龜山灣雷厝祠開辦,擁有縫衣車30多架。1931年,國民黨毛維秀部“圍剿”大南山時,該廠轉移到紅場虎空村羅厝祠,擁有縫衣車38架。工人有陳虎(下厝村人)、林媽佑、林水強(老村人)、林添德(中村人)等30多人,其中有女工少卿(海豐人)等3人。該廠的負責人是少卿的丈夫(不明姓名,後被誣為AB團成員而遭殺害),總務翁達三,調撥員羅仁英。布料主要是“民主藍”,由地下黨組織通過商人從外地購進,該廠主要製作軍服、軍帽、綁腿、軍袋和五色彩旗等。其時,從外地運來布料時,藏於石洞。工人團結、緊張、務實、勤勞,夜以繼日,不誤時機為紅軍提供給養。1932年春,張瑞貴部瘋狂“圍剿”大南山,該廠工作人員均安全撤退,縫衣車全部被劫,同年農曆十月初五日,廠址被匪軍焚毀。
彭楊軍校
中共東江特委於1929年秋,在八鄉山創辦軍事政治學校。潮普惠蘇維埃政府在大南山創辦了軍事政治學校第四分校。1929年8月30日,彭湃、楊殷(中央軍委軍事部長)在上海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東江特委為紀念革命先烈,決定改名為“彭楊軍事紀念學校”(簡稱彭楊軍校)。1930年秋,彭楊軍校隨東江特委轉移到大南山,第四分校合併彭楊軍校。軍校這一時期常駐牛角丘和林招,校長朱炎、陳榮安(後),教官韓漢陽、董良史等,最盛時期有300多學員。軍校下屬機構有學生連——培養擔任連、排、班幹部;特別隊——培養各區、鄉村赤衛隊領導;少年先鋒隊——培養各區、鄉、村兒童團領導;吹號班——培養各部隊號兵。還有一支10來人的婦女隊。第一期畢業學員40多人,第二期100多人(其中女生10多名)。1932年4月,軍校與其他部隊配合參加打“陳叮冬”戰鬥,軍校最先占領主峰牛牯尖,予敵以沉重打擊,是役取得很大勝利。1934年,革命低潮,軍校在五福田遭強敵包圍,損失較大,後合編於紅二團。
東江特委黨校
大南山(廣東潮汕地區蓮花山支脈)
中共東江特委黨校於1928年1月創辦,校黨委書記劉錦漢。1931年1月,曾於大南山迭石村開辦政治訓練班,分期培訓區委委員和鄉村黨支部書記以及區、鄉幹部。對加強粵東地區黨的建設和鞏固蘇維埃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32年4月黨校停辦。
大南山石刻標語群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東江特委和潮普惠縣委組織翁千等人,在大南山交通要道和革命場所的大石上,冒著生命危險,嘔心瀝血,鐫刻革命標語,至今尚存三十五石、五十七幅、四百六十一個字。其中有“鞏固蘇維埃政權!”、“實行建設工作!”、“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工農兵團結起來!”、“反對軍閥戰爭!”、“武裝暴動勝利萬歲!”等。1978年12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把大南山石刻革命標語群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南山(廣東潮汕地區蓮花山支脈)

赤花劇社
1930年秋,中共潮普惠縣委、蘇維埃政府在大南山把“白話劇隊”改為擁有30多人的赤花劇社,址設於紅場赤花劇台。社主任劉育民(東江特委宣傳部長)。1931年春,紅場赤花劇台的茅草屋頂遭敵燒毀,燒後改蓋為鉛板頂。敵軍又把它燒成鉛塊,劇社發動軍民改蓋為鋼筋水泥的屋頂。劇社在對敵鬥爭中成長壯大,他們除在紅場赤花劇台演出外,還經常巡迴於根據地各村宣傳演出。白天,到民眾中訪貧問苦,幫助民眾搶種搶收,宣傳黨的政策,是一支邊演出邊戰鬥的輕騎隊。劇社演出的節目,多數取材於民眾生活,如《騙先生挨礱》、《盲人娶啞妻》、《平江潮》、《廣東暴動》等,還有傳統劇《臨江樓》、《雙玉魚》、《滴水記》、《食紅杏》等,這些劇目深刻揭露地主官僚罪惡,反對封建迷信和買賣婚姻,它鼓舞了根據地人民的鬥志,預示著光明的未來。1932年3月,國民黨反動師長張瑞貴率部與潮普惠地方團隊、地方惡霸還鄉團分路圍剿大南山革命根據地,赤花劇社全體人員離開劇場,走上戰場。他們投入硝煙滾滾的戰鬥,少壯者參加紅軍上戰場,英勇殺敵。參加宣傳隊的女同志也活躍於前線和敵後,女隊員碧華(海豐人)後來成為“八女就義”中的英烈。社長劉育民也為保衛根據地血灑大南山,可歌可泣。
彭湃石洞
彭湃石洞,位於紅場鎮潘岱村西北面約200米處。在海拔523米的“白虎頭嶺”中,有一天然石洞,洞口近似三角形,由兩塊巨石頂端相靠而成。1928年2月,彭湃率兵攻占惠來城,後撤往大南山區,在潘岱村石洞住了近四個月之久,由潘岱村農會執委林娘圓送飯和遞送情報。解放初,該洞遺有彭湃辦公的石硯一個,現保存於海豐紅宮展覽館。1981年,石洞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8月,潮陽市扶貧工作隊進村後,協助黨支部組織乾群對石洞環境進行修葺,使崎嶇不平、寬窄不均、險象叢生的石洞修葺成進出通暢、呈現原來歷史風貌的革命跡地。由原中央組織部副部長王照華親筆題寫“英雄石洞”,鐫嵌洞前,石刻簡介與其交相照映,熠熠生輝。1997年12月下旬,全國戰鬥英雄麥賢得和夫人“模範軍嫂”李玉枝在中共潮陽市組織部有關領導的陪同下,翻山涉澗,到此瞻仰。

大南山旅遊

孔子塑像

世界室外最高孔子塑像,位於惠來縣大南山僑區孔子廣場,高9.58米。孔子像前建設有大型噴水池、《論語》和《道德經》的石刻書卷、祭孔鼎和其他配套設施,周圍矗立著8根中華文化柱。孔子廣場總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是該區一個教育文化旅遊勝地。自孔子像揭幕後,吸引了不少遊人前往觀賞。
大南山(廣東潮汕地區蓮花山支脈)

八國風情

2010年1月,惠來大南山僑區旅遊的龍頭企業——八國風情旅遊度假區開業,並迎來了市鄉村旅遊團近200人前往參觀遊覽,取得了開門紅。該度假區成了大南山僑區新的旅遊品牌和對外宣傳推介的名片。
據了解,大南山僑區八國風情旅遊度假區項目歷經3年的投資興建,建造了新加坡魚尾獅、巴厘島遊客中心、東南亞餐廳、越南茶苑、汶萊船宮及遊覽區會所等配套設施,實現了區外交通對接,區內道路通暢,具備了吃住、休憩、觀賞等旅遊度假的基本功能,成為粵東地區一處新的旅遊景點,全面建成對外開放。

龍眼文化節

每年6月,大南山華僑管理區會舉辦荔枝/龍眼旅遊文化節,持續100天時間。
大南山僑區地處潮汕西南部。該區青山綠水,果樹成林,是中國荔枝主產區之一,種植面積達到4萬多畝,主要品種有糯米糍、桂味、妃子笑、烏葉等。近年來,大南山僑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為進一步加快經濟發展,該區大力扶持旅遊業發展,建設以東南亞異國風情為主要特色的八國風情旅遊度假項目,形成以八國風情旅遊度假區為龍頭的旅遊產業鏈,打造融鄉村休閒度假、異國風情體驗、自然風光遊覽、娛樂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複合型旅遊目的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