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勇(古文)

大勇(古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出自蘇軾《留侯論》,本篇為蘇軾的早年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大勇
  • 創作年代:1061
  • 作品出處:《留侯論》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蘇軾
原文,譯文,釋義,出自,留侯論,蘇軾,

原文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 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 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譯文

在古代稱得上豪傑之士的人,一定具有超越常人的氣概。普通人遇到了 難以忍受的事情時,就會撥出劍來,衝上去打鬥,這算不上真正的勇敢。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對於意外事件的突然降臨一點也不驚慌,無緣無故對他加以侮辱他都能夠不被激怒,這就是因為他的抱負十分宏大,志向特別高遠的緣故。

釋義

節:氣概
見:被
所挾持者:指抱負

出自

留侯論

該文系1061年(宋仁宗嘉祐六年),作者為答御試策而寫的一批論策中的一篇。根據《史記·留侯世家》所記張良圯下受書及輔佐劉邦統一天下的事例,論證了“忍小忿而就大謀”、“養其全鋒而待其敝”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筆縱橫捭闔,極盡曲折變化之妙,行文雄辯而富有氣勢,體現了蘇軾史論汪洋恣肆的風格。

蘇軾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諡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蘇軾畫像蘇軾畫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