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蘇魯造山帶地質圖(蘇魯地區)編制研究

《大別-蘇魯造山帶地質圖(蘇魯地區)編制研究》是由山東省第四地質礦產勘查院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宋明春、王蘭中、楊天南、徐惠芬、王沛成、宋志勇、高美霞、尹奇、張應德、邢寶石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別-蘇魯造山帶地質圖(蘇魯地區)編制研究
  • 第一完成單位:山東省第四地質礦產勘查院
  • 主要完成人:宋明春、王蘭中、楊天南、徐惠芬、王沛成、宋志勇、高美霞、尹奇、張應德、邢寶石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070049
成果名稱
大別-蘇魯造山帶地質圖(蘇魯地區)編制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山東省第四地質礦產勘查院
主要完成人
宋明春、王蘭中、楊天南、徐惠芬、王沛成、宋志勇、高美霞、尹奇、張應德、邢寶石
研究起始日期
1999-12-01
研究終止日期
2004-12-01
主題詞
大別-蘇魯造山帶;地質圖;高壓-超高壓變質
任務來源
部門計畫;

成果摘要

本項目在編制蘇魯地區地質圖過種中,重新厘定了編圖地區的地層單位,劃分了岩石單元,對造山帶內進行了岩石—變質—結構的分帶,提出了朋河石岩組為濁流沉積且具飛來峰特徵,形成於上疊盆地的認識。從造山帶變法地質體中區分出賦存超高壓變質岩的地質體,查明了高壓--超高壓變法岩的岩石類型,空間分布和賦存狀態,研究了其多類型,多成因,多時代的特徵,提出了榴輝岩與花崗質岩漿同時經歷高壓變質作用,以及共同折返的新模式。在編圖過程中,運用造山帶非史密斯地層理論及構造岩片、構造—岩石填圖對變質地層、變質深成岩劃分進行了研究;採用鋯石微壓SHRIMP測算,電子探針和陰拯發光等測試技術,研究了榴輝岩等高壓—超高壓變質岩的變質特徵及演化時代;對造山帶進行了構造格局及深化研究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