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寺造像

大佛寺造像位於錦繡川鄉青銅山南麓的懸崖上。石窟平面呈方形,高9.5米,深4.5米,寬4.7米,窟門為料石砌成的拱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佛寺造像
  • 位於:錦繡川鄉青銅山南麓的懸崖上
  • 外觀:石窟平面呈方形
  • :9.5米
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鑿刻。位於濟南市歷城區錦繡川鄉老莊村北青銅山陽懸崖上。是山東地區現存石窟造像中最大的一軀。坐北朝南,窟平面呈方形,平頂,寬5.4米,深5.1米,高9.25米。主佛形體高大,高9.05米,占據窟中主要位置。在主佛四周窟壁上尚有唐天寶年間題記一則,造像數尊。東側有菩薩、羅漢各一,菩薩高2.2米,羅漢高1.8米。明嘉靖十五年(1536)及清光緒年間曾重修拱門,後圮。1989年新增建石券門加以保護。
【大佛寺造像】 窟內佛像結跏高踞於須彌座上。通高8米, 軀幹雄偉,法像莊嚴,身著披肩式長衣,胸前博帶左右下垂,兩手作彌陀禪定印平置於膝上;主佛左側(東壁)高浮雕菩薩弟子各一尊。菩薩頭頂花佛,身著瓔珞單衣,腰系寶帶,面容豐滿,左手提淨瓶,右手舉柳枝。緊挨菩薩而立的弟子,身披僧衣,樸實無華,雙手虔誠地捧於胸前,仰臉帶笑側向主佛。主佛右側因石質不佳, 沒有相應鑿造與之對稱的脅侍弟子,而是補綴了4個淺淺的小龕,龕內鐫坐佛。 東西兩壁,另有造像銘記3塊,保存均完好。從雕刻規模、技法和銘文可知,石窟始造於隋代,唐以後續有補鐫。窟中大佛之高,居全省雕鑿佛像之首。1977年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窟外有一平台,左右古柏,虬枝橫出,蒼翠茂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