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集村

山東省寧陽縣東疏鎮大伯集村現有人口2300人,耕地2850畝,村兩委成員5人,黨員76名。近年來,該村立足實際。將文化元素融入村莊經營,以“和諧安村、商貿強村、文化興村、民生固村”為目標,積極融入城市經濟成長極,全力推進村民就業非農化、民眾生活城市化、思想觀念現代化、民生改善制度化、村務管理民主化,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伯集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地理位置:山東省寧陽縣東疏鎮
  • 人口:2300人
基本概況,歷史沿革,歷史遺址,集市分布,地方名吃,鄉風文明,文化經濟,商貿強村,民生固村,地圖信息,

基本概況

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實現30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679元。先後獲得“市文明單位”、“市五星級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示範村”、“市文明規範集貿市場”、“縣經濟發展強村”、“縣先進基層黨組織”、“縣村莊建設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據石碑記載,大伯集唐宋以來稱大畢村,以姓氏取名。後戴姓於明初遷此,改稱戴伯集。清光緒三十三年《寧陽縣鄉土志》始改作“大伯集”,今仍沿舊讀為“戴”。

歷史遺址

大伯集是寧陽城西聞名遐邇的古集、古會,是周邊縣市商品集散地。今存鹹豐十一年(186年)環村修築的圍子牆遺址,原圍子牆底寬10米,上頂寬5米,高7米,周長3000餘米,東南西北有圍子門、吊橋,圍子牆外掘有圍子河二道,寬4米,深2米。村內有老祖廟、土地廟、宗祠、關帝廟等。
混元老祖廟位於東西街北測,俗稱“堂廟”。設大門大門1間,大殿3間。大殿四梁八柱,磚木結構。殿中供奉混元老祖塑像,兩側各塑一個小童。老祖塑像前有神案。大殿東間供奉申公豹,掌上托日;西間塑供奉女媧娘娘,掌上托月。大殿、前廈、大門各繪有壁畫,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大殿上建有魁星閣,俗稱“廟上廟”。
華東野戰軍司令部“攻濟打援”指揮部舊址位於中心街路南原崔家大院。1948年9月6日,華東野戰軍司令部由滕縣界河北移,進駐大伯集崔家大院。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政治部主任唐亮、政治部副主任鐘期光、副參謀長張震等首長,在此調整戰略部署,確保了戰役勝利。
指揮部舊址為6進院落,主體建築大客廳為5間,磚木結構,前有廈,頂為竹桿節仰合壠灰瓦,屋脊兩山飾有文獸,建築宏偉,寬大明亮。時指揮部設在大客廳內,前面兩齣院落為指揮部首長居住,直屬機關駐在四合院內。
2007年,鎮政府決定籌建“攻濟打援”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已建成文物陳列室150平方米,陳列文物50件,展板14塊。紀念館已列為寧陽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集市分布

集市設在中心街上,農曆每月四、九逢集。大街上商號林立。雜貨鋪、點心鋪、肉鋪數家。恆泰雜貨鋪印發鄉票代幣使用。藥鋪3家,崔姓是醫學世家,戴姓益生堂馳名縣內外。沽酒館20多家,染坊2家,紙坊1家,錢莊數家,旅店數家。戴姓旅店鋪面大,名聲高。估衣市設在大街西段,崔家大院以東。放滿席,掛滿牆。風吹飄擺,五顏六色。
牲口市設在東門外,規模宏大。東到泰安大汶口,西到梁山韓海,肥城、汶上、兗州、濟寧等附近幾個縣的牲畜都來集上交易,上市數千頭。河北、安徽等地的商客,也來這裡購買。
曲藝場地位於街東頭路南圩子角大場。到場曲藝有落子、評書、墜子、漁鼓、快書、大鼓、揚琴、拉魂腔等。老柳的落子《楊家將》《呼家將》,老趙的評書《三俠劍》《包公案》,汶上老張的快書《武松打虎》等最受歡迎。俗稱“老漢好聽文武忠,老太好聽賢良女,小伙子愛聽響馬傳,大姑娘愛聽投親的公子”。

地方名吃

地方傳統風味小吃品種豐富,如胡辣湯(甜沫)、小米粥、丸子湯、平鍋油煎包、燒餅卷、饊子、壯饃、鍋貼卷子、千層餅、豆腐腦等。
名吃胡辣湯,以小米為主料,泡好磨漿過濾,煮沸成湯,佐以菠菜、豆腐皮、花生仁、細冬粉,再加適量胡椒粉即成。湯味香辣甜,營養豐富。
名吃戴家丸子湯,用湯煮油炸丸子做成。白面摻合綠豆面,拌上碎冬粉,放上少許雞蛋清,加鹽加水和面炸成乾丸子。大鍋添水,放豬腿、紅辣椒等煮沸,佐以香萊、蔥花,加乾丸子和少量醋,隨加隨盛,10個1碗,有丸有湯。丸子湯美味可口。
戴姓平底鍋油煎包是一絕。以石磨磨成的優質白面作皮,以鮮豬肉、韭菜、碎冬粉加祖傳佐料和豆油調合作餡,做成雞蛋大小的圓包,擺放平底鍋中,燒火,將熟時滴油加白面混水,稍時即成。煎包配料講究合理,火候恰到好處,香味濃郁撲鼻。

鄉風文明

政通人和,和諧安村。大伯村黨支部委員4人,平均年齡49.5歲整體素質過硬,健全村務公開、民主決策、民主管理等運行機制,切實保障農民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積極創建“平安大伯”,加強治安聯防力度,不斷完善矛盾糾紛排查機制,杜絕各種不穩定因素。同時認真落實“孝德、誠信、仁德”工程,積極開展孝德標兵、誠信標兵、仁德標兵、和諧家庭和創業之星等評選活動,全村共湧現出各類典型52個,形成全員參與創先爭優的濃厚氛圍,成功打造“鄉風文明”的新大伯。

文化經濟

挖掘資源,文化興村。該村積極融入全縣“一區一帶一圈”文化旅遊布局,依託華東野戰軍“攻濟打援”指揮部舊址這一珍貴的紅色文化資源,深度挖掘“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商貿文化、農耕文化”,規劃建設以“紅色經典、活力大伯”為主題,融紅色旅遊、生態游、民俗游、青少年實踐教育、基礎教育於一體的寧陽縣愛國主義教育暨青少年夏令營活動基地。同時加大“華東野戰軍攻濟打援指揮部臨時陳列室”的宣傳力度,擴大影響,開發紅色旅遊產品,用市場化運作的方式,規劃建設大伯集民俗文化一條街,再現傳統名吃、地方名曲、鄉土繪畫、民間茶館、老字號店鋪等民俗文化產業,把無形資源變成有形資產,目前民俗一條街西段已建成。

商貿強村

內外兼修,商貿強村。該村不斷強化“經營”理念,依託700餘年的傳統古集會、古廟會優勢,堅持以市場招商、門頭房招商、空閒地招商的方式,借力發展,先後引進外地客商5家,其中東平客商投資100多萬元建設的惠康超市項目落戶後,集“餐飲、洗浴、超市”為一體,極大方便了周邊民眾,促進了商業物流的新發展。
2010年借梯上樓,乘勢而發,成功引進“寧陽縣華美工藝品廠”、“富意德製衣廠”和“青島工藝玩具廠”三家企業。在借雞下蛋同時,不斷激活內部活力,整合146家從事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的工商業戶,成立“大伯商會”,逐步實現商貿發展規模集群效益。
近期委託曲阜古建設計院,對全村進行規劃設計,立足服務集市經濟發展,將主要街道統一規劃建設高標準仿古式商住一體的門面房,逐步分期建設,不斷完善市場內水、電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鼓勵村民在家門口創業,為大伯集發展成現代商貿強村再添新活力。

民生固村

以人為本,民生固村。該村秉持“以人為本”理念,致力民生事業的發展,從改善居住條件、提升生產生活水平、方便子女就學、轉移農民剩餘勞動力等方面入手,著力解決民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一是高標準、高起點建設新型社區,在廣泛徵求意見基礎上,採用市場化運作辦法,建成了三排小康樓,讓民眾過上了和城裡人一樣的生活。
二是爭取山東省戶用沼氣建設項目,200戶農民用上了沼氣,改造分離式衛生廁所76戶,實現了一池兩改或三改,大大提升了農民生活質量。
三是建成大伯集完全國小及下屬幼稚園,服務周邊6個行政村,現有學生500多人,確保適齡兒童有學上、上好學,享受教育公平。
四是爭取縣包村單位支持,自籌資金20餘萬元,高標準規劃建設了集“讀書、健身、娛樂、休閒”於一體的村文化大院,近期又投資三萬多元進行了設施完善和場地整修,充實了農家書屋,建成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室,最大限度地滿足村民多層次的文化需求,讓民眾共享發展成果,提升了農村生活品質。

地圖信息

地址:泰安市寧陽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