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伴經濟

夥伴經濟

夥伴經濟是21世紀人類新文明轉型時期所誕生的一種以共贏為目的的新型經濟形態。是商品經濟的高級形態,是人類社會經歷了自然經濟、商品經濟時代之後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種必然選擇。它以人類對物質文明的無限追求轉向對精神文明的無限追求為標誌,以移動網際網路共建、共有、共享、共贏經濟的出現為契機,以物質財富、精神財富共享為目的的新經濟形態。夥伴經濟就是在夥伴經濟體系內,生產不是為了自給自足、也不是為了交換,而是為了彼此之間共有和共享的經濟形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夥伴經濟
  • 基本條件:人類物質財富的生產
  • 特徵:自然經濟,自給自足
  • 具體表現:共建、共有、共享、共贏
夥伴經濟形態的形成具備基本條件,夥伴經濟產生的契機,夥伴經濟具備的特徵,夥伴經濟的具體表現,

夥伴經濟形態的形成具備基本條件

第一,人類物質財富的生產,可以藉助於智慧型型生產工具自動完成。物質財富生產對人類體力、精力和時間的依賴性大大降低,對人類知識和技術的依賴性大大增加。
第二,人類物質財富極大豐富後,人類生產所獲得物質財富的價值增長趨於飽和點。人類從事物質文明生產的價值增長率急劇衰減,而人類從事精神文明生產的價值率開始迅速上升。人類精神文明生產的財富價值開始超越物質文明生產。
第三,人類文明,已經開始由對物質文明的無限追求為主體,轉向對精神文明的無限追求。人類主流人群從追求“財富人生”轉變為追求“覺悟人生”。
夥伴經濟

夥伴經濟產生的契機

移動網際網路經濟的出現,為夥伴經濟形態誕生帶來了最佳契機。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個性化、新生活”,決定了傳統商品經濟形態中,最有效的工業化生產模式注定消亡。傳統工業化生產模式,給我們人類社會帶來的是“共性化、舊生活”。共性化的幼稚園、共性化的學校、共性化的工作、共性化的醫療、共性化的娛樂、共性化的房屋、共性化的家具、共性化的電器…… 這種共性化體系磨滅了人的個性,讓人成為了生活的機器。人與人的區別,只在於機器的高端和低端,機器的新和舊。人們主要為滿足物慾而生活,這是傳統舊生活的特徵。
夥伴經濟
智慧型手機3D印表機(納米機器人)、比特幣為代表的新技術,揭開了人類全面進入“個性化、新生活”時代的序幕。在這樣一個新時代,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獨一無二的幼兒啟蒙、獨一無二的學校教育、獨一無二的就業模式、獨一無二的醫療待遇、獨一無二的娛樂形態、獨一無二的居住環境、獨一無二的家具電器…… 這種個性化,塑造出每一個獨一無二的人類個體,和獨一無二的個體生活,與以往的傳統生活有了本質的區別。共性化時代的外在可比性消失了,人們不再被外在性的物慾所拖累,從而可以更好的追求內心世界的豐滿和完美。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新生活”。這種新生活,讓人成為一個個鮮活獨特的人,真正成其為人,人們開始為提高覺悟而生活。
這種個性化、新生活形態,從客觀上遏制了人們共性攀比的欲望。因為,每個人的外在物質表現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在物質層面已經沒有什麼可比性。人們身上具有可比性的因素,更多的存在於知識、文化、藝術、修養、智慧等精神層面。而精神層面的財富相關因素,均有異於物質層面的財富因素。其最大區別在於,物質財富在分享、共享後,個人能獲得的財富價值,會隨著人數的增加而降低;精神財富正好相反,分享的越多、共享的面越大,價值越高。為了讓精神財富具有更巨大的價值,越來越多的人紛紛組成“自由人的聯合體”,來分享、共享精神財富。這就是“夥伴經濟”的價值源點。

夥伴經濟具備的特徵

自然經濟,自給自足。物質財富極其匱乏,主要體現在人與自然的鬥爭。屬於勞力經濟。這個階段初期,人類為求生存而拼搏,物質財富的概念尚未形成。在這種經濟形態下,人類生存必需品極其匱乏。人類生產的主要手段,是依靠健壯的勞力來利用和改造自然,與自然界作鬥爭,從自然界獲得人類生存的必需品。這種經濟形態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自然界的主要財富資源,都被人類各種各樣的利益集團所控制、所瓜分。這個時候,物質財富的概念開始出現,自給自足已經不能滿足人類社會的生活發展需求,商品經濟應運而生了。
商品經濟,等價交換。物質財富相對豐富,主要體現在人與人的鬥爭。屬於資本經濟。在這種經濟形態下,從自然界獲取的物質財富,已經被各種各樣的人類利益集團所瓜分、所占有。其他人要想獲得這些自然財富資源,就必須從控制、占有這些資源的人手中奪取過來。由於物質財富資源有限,不能滿足所有地球居民的需求。人類社會就開始了以資本為手段、以獲取更多財富資源為目的的競爭、鬥爭、乃至戰爭。
夥伴經濟,共有共享。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主要體現在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共贏共榮。屬於智力經濟範疇。在這種經濟形態下,人類社會所創造的物質財富極大豐富,已經能夠滿足全社會人們的基本生存需求。科技的發達、智力的提高,使人們意識到,為獲得更多的物質財富去競爭、鬥爭、戰爭,是舊文明時代的特徵,是落後的、愚昧的人類文明。人類應該在維持一定物質生活水平的基礎上,遏制無止境的物慾。轉而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文明、精神生活。人類生產的目的,是為了能創造更多、更豐富的精神文明財富。而這些精神文明財富,可以供全體合作夥伴共有和共享。
1

夥伴經濟的具體表現


夥伴經濟是共建、共有、共享、共贏的經濟。共建,這種經濟體一定可以讓大家共同參與建設;共有,建成的這個經濟體,不屬於任何企業或個人,而由全體建設者根據貢獻大小共同擁有;共享,這種經濟體所創造的便利和優惠,每個建設者都可以分享、獲得;共贏,這種經濟體的最終目的,是讓所有參與者、建設者獲得與道德相符合的利益,而不是違背道德的結果。
遊戲為例。一個人開發出了一款學習型遊戲,自己玩。這款遊戲顯然不具備什麼價值。1萬人玩,開始有一定的價值,1億人玩,這款遊戲的價值就非常巨大了。但這還不是夥伴經濟的表現。怎樣的表現才稱得上是夥伴經濟呢?譬如,全球幾十個國家的幾百家遊戲運營公司,都意識到這款遊戲很好。於是,大家聯合起來,按照共建、共有、共享、共贏的原則,組建其一個全球遊戲運營聯合體。這幾百家公司就都屬於這個夥伴經濟體的夥伴。不僅如此,世界各地玩這個遊戲的玩家,也一樣屬於這個經濟體的夥伴。每個夥伴,只要他為這款遊戲做出了貢獻,都能夠分享、共享這款遊戲的快樂和利潤。這個遊戲公司賺了錢,理論上每個夥伴都有份。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遊戲規則,每個夥伴根據貢獻大小,共享這款遊戲的巨大利潤。這才是夥伴型經濟。
夥伴經濟
中共十八大三中全會的決定中,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五大要素,都視為財富的源泉,是非常有遠見的。按照我們前面的定義,可以清楚看到。勞動,屬於自然經濟的產物;資本,屬於市場經濟的產物;而知識、技術、管理,其實都應該是夥伴經濟時代的產物了。所以,典型夥伴經濟在表現形態上,可以讓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各種財富要素,都在其夥伴經濟體中得到合理的體現。有錢出錢、有人出人、有技術出技術、有知識出知識。
最終,這些要素都能轉化成可衡量的貢獻指標、財富指標,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下,所有參與者都能共享這個夥伴經濟體的價值和意義,最終,達到全體共贏的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