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殿觀音

夢殿觀音

夢殿觀音是止利派的代表作,由幾個工匠共同完成。佛身由樟木雕成,頭上的高冠為金銅透雕。佛像兩邊的蕨狀細帶是觀音的頭髮,和下面向左右飄出的鰭狀衣袖形成一個穩定的等腰三角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夢殿觀音
  • 材質:漆箔樟木佛雕
  • 規格:高約150厘米
  • 現藏地:日本奈良法隆寺夢殿
簡介,藝術詳情,

簡介

從公元6世紀初開始(即中國的南北朝時期),大批的中國工匠以官方形式渡海來到日本。他們把佛教傳入日本,幫助日本建造了大量的寺廟佛像。在中國發達的佛教美術帶動下,日本美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從佛教傳入到大化改新的這段時期在日本被稱為飛鳥時代。這一時期,止利派在佛像雕塑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止利是522年由中國南朝的梁國來到日本的司馬達的孫子,擅長佛雕製作,並進而創立了一個獨立的派別。在飛鳥時的雕塑中,大部分佛雕深受中國雕塑影響,只有止利派因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而成為飛鳥時代最重要的雕塑派別。

藝術詳情

從側面看,觀音像的頭部和下腹略向前傾,衣服則向後擺,身體扁平,曲線十分優美。觀音身上的衣褶紋路細膩,與中國四川萬佛寺的梁代石像有些相似。作為佛像不可缺少的裝飾物,觀音頭上戴的高冠充分顯示了止利派的高超技藝。它細密而複雜,富有動勢,花紋則以中國南朝流行的雲氣紋為主。整個佛像莊嚴祥和,線條流暢而柔美,堪稱是飛鳥時代佛像藝術的最高境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