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齒吊石苣苔

多齒吊石苣苔

多齒吊石苣苔(學名:Lysionotus denticulosus W. T. Wang)是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屬亞灌木。莖高可達60厘米,分枝,葉對生,同一對葉不等大,具柄;葉片紙質,長圓形或披針狀長圓形,邊緣有多數小齒,聚傘花序腋生,有花;花序被銹色長柔毛;苞片三角形,外面密被長柔毛,內面無毛;花梗被短腺毛。裂片線狀披針形,花冠紫紅色,雄蕊無毛,花絲鑽形,基部稍扭曲,柱頭盤狀。蒴果線形,種子紡錘形,9-10月開花。

分布於中國雲南東南部和廣西西部。生長在海拔1000-1500米的石山林中。

多齒吊石苣苔葉四季常青,是室內盆栽觀賞、美化居室環境理想的植物。在室外,點綴於公園、校園等各種庭園的石山上、崖縫中,或成簇種植於水景周圍。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組培,扦插,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亞灌木。莖高約60厘米,分枝,上部與葉密被銹色柔毛,下部變無毛。葉對生,同一對葉不等大,具柄;葉片紙質,長圓形或披針狀長圓形,長5.8-18厘米,寬2-5厘米,兩端均漸狹,邊緣有多數小齒,兩面均稍密被銹色短柔毛,側脈每側7-9條;葉柄長0.5-3.5厘米。
多齒吊石苣苔多齒吊石苣苔
聚傘花序腋生,有3-7花;花序梗長10-13毫米,被銹色長柔毛;苞片1枚,三角形,長約4毫米,寬1.2毫米,外面密被長柔毛,內面無毛;花梗長3-18毫米,被短腺毛。花萼長約4毫米,5裂達基部,裂片線狀披針形,寬0.8-1毫米,外面密被柔毛,內面無毛。花冠紫紅色,長約1.7厘米,外面被短疏柔毛,內面在下唇被短疏柔毛;筒近筒狀,長10毫米,口部直徑3毫米;上唇長3毫米,2深裂,下唇長5.5毫米,3裂至中部。雄蕊無毛,花絲著生於距花冠基部6毫米處,鑽形,長5毫米,基部稍扭曲,花葯長1.2毫米;退化雄蕊3,無毛,側生的長1.8毫米,頂端頭狀,中央的長0.8毫米。花盤環狀,高約1.8毫米,邊緣波狀。雌蕊長14毫米,子房長8毫米,寬1.1毫米,無毛,花柱上部疏被短腺毛,柱頭盤狀。蒴果線形,長3.7-4.5厘米,寬2毫米,無毛。種子紡錘形,長約0.4毫米,每端各有1個長0.1-0.2毫米的附屬物。花期9-10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雲南東南部(麻栗坡)和廣西西部(那坡、南丹)。生長在海拔1000-1500米的石山林中。
多齒吊石苣苔多齒吊石苣苔

繁殖方法

組培

組培材料:多齒吊石苣苔中上部葉片。
培養條件:①誘導培養基:MS+6-BA1.0毫克/升(單位下同)+IBA0.1+3%蔗糖;②增殖培養基:MS+6-BA0.5-1.0+IBA0.05+3%蔗糖;③生根培養基:MS+BA0.1+IBA0.01+2%蔗糖。以上培養基均加0.6%瓊脂,pH6.0。培養溫度為(28±3)℃,光照時間為12小時/天,光照強度為30-40摩爾/(平方米·秒)。
生長分化:材料的消毒和接種取多齒吊石苣苔中上部比較厚實的葉片,用0.2%左右的洗潔精浸洗5分鐘,並用自來水沖洗乾淨後,移至超淨工作檯內,先放入75%酒精中浸泡30秒,後轉入0.1%硝酸銀溶液中消毒7-8分鐘,無菌水沖洗5次。用手術剪將葉片剪成約1.0厘米×l.5厘米的小塊,斜插於誘導培養基①中培養。
愈傷與不定芽的誘導葉片外植體接種一段時間後,邊緣逐漸長出愈傷組織,葉片增厚,培養45天后觀測,在未污染的外植體中,愈傷誘導率為85.7%,不定芽誘導率為14.3%;不定芽主要在葉片的上表面形成,再培養2-3周,不定芽逐漸長成1-2厘米的芽苗。
不定芽的繼代增殖初代誘導的不定芽長到1-2厘米時,分切成單株接種到培養基②上進行增殖培養,40天左右形成新的叢芽,如此反覆分切叢生芽進行增殖培養,可以獲得大量芽苗,每40天增殖係數為4.0。在繼代培養中,如果要獲得較高的增殖係數,6-BA濃度可調至較高的濃度水平,為1毫克/升;如果要獲得比較壯實的芽苗,則6-BA濃度應調至相對較低的濃度水平,為0.5毫克/升。對較高、較壯實的芽苗進行再次繼代時,可以將之剪下成1.5厘米左右的莖節進行增殖培養。繼代增殖的次數根據所需的種苗數量而定,但原則上為20代左右,如果繼代次數過多,會出現培養材料退化,生長和繁殖速度變慢。
生根培養當芽苗長到2-3厘米、有2-3片以上真葉時,從基部切下芽苗,接入培養基③中誘導生根,培養35天后除了少數比較弱小的芽苗外,幾乎全部培養材料均能生根,生根率達到95%以上。

扦插

在春季剪取地上當年生幼莖,每段帶兩個以上的節,修掉下部葉片,留上端兩片葉,將其中的一個節插入濕沙或沙壤土,澆水保濕,置半蔭環境下培養,約60天生根,扦插成活後待苗長至10厘米高時移栽上盆。多齒吊石苣苔具有橫走地下的肉質莖,在地下莖冒出地面的部位經常會長出芽點並發育成新的枝條或植株,這部分植物可在每年的3-5月或10-11月,將植株小心挖出,把地下莖切成多段,每段至少帶一個節,將切下的莖段平放於經過消毒的濕沙或濕潤的沙壤土上,蓋一層苔蘚,壓實,澆透水一次,放半蔭環境下培養,以後每2-3天澆水一次,春插40天左右長出幼芽

栽培技術

多齒吊石苣苔半陽性植物,在全蔭的條件生長比較旺盛,葉片較大,呈寬卵形,但是開花遲而且花色較淡,在半蔭的環境下葉片肉質化程度較高,葉片較窄,呈長橢圓形,植株相對矮小,開花較多,而且顏色鮮艷。因此用於盆栽觀賞時,應在每天有4-5個小時陽光照射的地方培養,觀賞效果最好。
多齒吊石苣苔喜歡濕潤的環境,但也比較耐旱,在盆栽時要保持基質濕潤,但澆水不可過多,寧可乾燥也不可過濕。在春夏季,中國南方雨水較多,要注意排澇,如果連續天晴2天以上,則每天傍晚澆水1次,秋冬季節,植株生長緩慢,每3天澆水1次,具體以保持土壤微濕為宜。
多齒吊石苣苔對肥料要求不高,栽培第1年基本不用施肥,以後在每年的5月施複合肥2-3次以促進花芽的分化,花謝後再施複合肥1次以保持少落葉,維持株形美觀,施肥濃度不可過高。

主要價值

多齒吊石苣苔花形別致、開花時美麗而雅致。輪生的葉四季常青,成型後,株形緊湊清爽,是觀葉、觀形的佳品。由於生長在林蔭下、偏陰的石縫和腐殖質豐富的灌木叢中,使得它們較耐陰濕,因此是室內盆栽觀賞、美化居室環境理想的植物。能給室內增添自然野趣,改變室內盆花植物種類單調、品類缺乏的不足;在室外,點綴於公園、校園等各種庭園的石山上、崖縫中,或成簇種植於水景周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