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難興邦:汶川地震見證中國公民社會的成長

多難興邦:汶川地震見證中國公民社會的成長

《多難興邦:汶川地震見證中國公民社會的成長》旨在從中國公民社會發育的視角,觀察和呈現“5·12”大地震對中國社會發展所具有的意義,也即通過“5·12”大地震的實例來證明中國公民社會存在的價值,展示這次突發事件給中國社會的發展前景留下的寶貴啟示。

基本介紹

  • 書名:多難興邦:汶川地震見證中國公民社會的成長
  • ISBN:9787301155608
  • 頁數:253頁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8月1日
  • 開本:16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序言,

基本信息

叢書名: “5·12”行動啟示錄:汶川大地震社會回響研究叢書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條形碼: 9787301155608
產品尺寸及重量: 22.8 x 15.4 x 1.4 cm ; 381 g
ASIN: B002NL8FJC

內容簡介

其中有對“5·12”大地震後中國民眾所爆發出來的空前參與熱情的描述和分析,同時作者們根據對地震災區進行實地考察得到的經驗事實,嘗試對中國公民社會發育的理論問題進行初步判斷和闡述

作者簡介

蕭延中,中國人民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教授,歷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談火生,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政治學系教師、法學博士。
唐海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政治學系教師、法學博士。

目錄

序言
導論“5·12”與“公民性”的展現
第一章 中國呼喚公民社會
第一節 什麼是現代意義上的“公民社會”?
第二節 成熟公民社會的基本特徵
第三節 歷史視野中的公民社會發展
第四節 當代中國的治理困境與公民社會發育
第二章 公民意識的爆發:汶川地震的啟示
第一節 公民參與意識的釋放與不足
第二節 企業公民社會責任感的釋放
第三章 公民社會組織發育的現狀與問題
第一節 汶川地震:NGO在行動
第二節 NGO發展的汶川標本
第三節 NGO之間的協調平台建設
第四節 汶川地震中其他社會組織的參與
第四章 媒體與地震後公民社會的發育
第一節 媒體與公民社會的關係概述
第二節 地震後中國媒體的出色表現
第三節 媒體與公共空間的建構
第四節 媒體與公民意識的發展
第五節 媒體與公民社會組織的發展
第五章 中國公民社會發育的外部環境
第一節 中國政治傳統與公民社會發育
第二節 中國公民社會發育的外部制度環境
結語 合作——汶川地震留給我們的制度遺產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序言

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汶川大地震距今已經一年有餘,對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過程中出現的許多新的做法和新的現象的深層思考方興未艾。一場汶川大地震結束了中國到底有沒有公民社會的爭論,同時它也結束了人們對公民志願行動的規模和效力的質疑。有人稱,2008年是中國公民社會元年,是中國志願行動元年。大地震的巨痛為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催生出了一個現代公民社會的新生兒。在汶川大地震期間,中國民眾的公民意識被有力地喚醒,出現了志願者“井噴”現象,出現了企業公民的自發捐贈熱潮,出現了非政府組織大量奔赴災區與政府齊心協力從事救援和災後重建的感人場景,出現了新聞媒體和網路媒體勇於挖掘事實真相敢於進行輿論監督的亮麗表現。以汶川大地震為切人的視角,通過對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期間表現突出的一些志願者、非政府組織、企業公民、新聞媒體和網路媒體進行切片式案例研究,有助於我們把握中國公民社會的一些基本構成成分的橫斷面狀況,總結成就,分析問題和不足,進一步規劃未來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