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放電

多重放電

多重放電是指重複放電次數及對地輸送的電荷量在一個雷雲單體中,常常有多個電荷密集中心,因此,一次雷雲放電也常常包含多次放電脈衝,稱多重放電。根據6000次實測統計,平均重複放電2~3次最多42次。放電之間的間歇時間通常為30~50ms,最短為15ms,最長達700ms,而且間歇時間隨放電數增多而加長。累計每次全放電過程對地輸送電荷量稱放電電荷,每次閃擊對地輸送的電荷量稱閃擊電荷。貝格爾1975年發表的在聖薩爾瓦托山測到的放電電荷和閃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重放電
  • 外文名:Multiple discharge
  • 學科:電力工程
  • 領域:工程技術
  • 範圍:能源
  • 發生於:雷電
簡介,建築物防雷設計具體措施,建築物的防雷接地與引下線,弱電系統的防雷電感應措施,

簡介

雷電( lightning)雷雲對大地、雷雲之間或雷雲內部的放電現象。在地球上,平均每天約發生800萬次雷擊。對電力工業而言,輸電線路和電氣設備的雷害是停電的主要原因之一。雷電的產生能產生雷閃放電的積雨雲叫雷雨雲,放電的聲音叫雷,放電的光叫閃,通稱雷電或閃電。雷雲的成因主要是含水汽的空氣的熱對流效應。太陽的熱輻射,使地球表面在垂直於太陽光的面積上受到大約1kW/m2的熱量。在雷雨季節,太陽使地面水分部分化為蒸汽,同時地面空氣受到熱地面的作用變熱而上升,成為熱氣流。由於太陽幾乎不能使空氣直接變熱,所以每增高1km,空氣的溫度約下降10℃。

建築物防雷設計具體措施

1.直擊雷的防範
防雷設計措施主要包括設定接閃器或提前放電避雷針,以及兩種方式相結合的方法,接閃器的功 能是利用其高於周圍區域其它物體的有利地位,承受雷擊後將雷擊放電引向自身,並通過引下線、接地裝置,將雷電流導向大地,從而起到保護周圍建築物的作用。提前放電避雷針則充分利用良好接地體的導電作用,在建築物周圍雷雲的電荷集聚到一定程度時,通過雷雲與提前放電避雷針之間的放電,將集聚的電荷導入大地,可避免雷擊產生。
2.側擊雷的防範
防雷設計措施是在建築物中設定均壓環,並與引下線可靠連通,以保證其遭受側擊雷時的安全。從施工的實際工作量、保護范 圍、雷擊機率、經濟性等方面考慮,實際防側擊雷設計一般在建築物超過30m 以上每隔 3 層設定均壓環與引下線可靠連通。

建築物的防雷接地與引下線

在實際建築工程設計與施工中。通常採用共用接地系統,即防雷接地與工頻接地、電子設備信號接地、邏輯接地、防靜電接地、禁止接地等共用一個接地極,要求接地電阻小於1Ω,這時可利用建築物的結構柱、地梁、樁基、承台等內部的主筋連通作為自然接地體。在實際施工中,一般要求結構基礎鋼筋採用焊接、綁紮等可靠連線方式,採用 2 根截面積≥16m㎡的結構鋼筋通長連通。所有金屬件的連線方式及截面積均應滿足防雷規範要求,並與引下線金屬結構鋼筋焊接連通。在接地系統施工完成後,還應及時進行接地電阻的測量工作,以保證接地電阻值滿足共用接地要求。
利用建築物本身結構基礎鋼筋作為防雷接地體和防雷引下線,既可滿足共用接地電阻值的要求,又符合國家規範對引下線的截面要求,可節省大量有色金屬,對降低工程成本起到積極作用。

弱電系統的防雷電感應措施

(1) 電源隔離與吸收:除電源系統加裝SPD防護外,系統電源通常還加裝隔離變壓器、浪涌電壓吸收裝置等,以進一步消除沿電源系統可能存在的浪涌過電壓殘壓,保護系統電源的安全。
(2) 等電位連線:設備機房內部為減小設備之間以及與建築物金屬構件之間因雷電感應產生的電位差,應特別注意等電位接地。弱電設備機櫃、設備外殼、機架等均應以最短距離以星形結構一點接地方式與等電位接地端子可靠連線 。
(3) 禁止接地:為了阻擋、衰減雷擊感應產生的電磁輻射干擾對弱電設備、元器件及線路造成的信號偏移、誤動作、採樣錯誤、設備損壞等影響。對弱電設備和線路必須採取禁止措施進行保護。建築物弱電系統禁止保護常見措施為配線採用禁止線纜或穿金屬管保護。 設備或機櫃進行禁止接地。禁止線纜施工時應注意對線纜禁止層兩端進行接地,穿金屬管保護的線纜金屬管必須接地可靠。機櫃、設備的禁止接地應按一點接地方式進行可靠接地,對特別重要的機房應按照禁止機房要求進行設計與施工,使弱電設備免受輻射干擾。
(4) 防雷電波侵入:將接人建築物的管道、線路等通過穿鋼管或直接埋地方式暗敷引入。引入的電纜、電線金屬外殼和室內外進出的金屬管道,在進戶處做等電位連線,以防止雷電波沿管道或線路侵入。在室外高壓線路進入建築物處通常還設定避雷器和保護間隙來防止雷電波侵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