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脈酸藤子

多脈酸藤子

多脈酸藤子(學名:Embelia oblongifolia)為紫金牛科酸藤子屬下的一個種。又名粗糠果、馬掛花、斷骨藤、矩葉酸藤果。攀援灌木或藤本,稀小喬木(高13米),長10米以上。有藥用價值。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攀援灌木或藤本,稀小喬木(高13米),長10米以上;小枝無毛或被微柔毛,具皮孔。
葉片堅紙質,長圓狀卵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頂端急尖或漸尖或鈍,基部圓形或微心形,長6-9厘米,寬2-2.5厘米,稀長達16厘米,邊緣通常上半部具粗疏鋸齒,極少全緣,兩面無毛,無腺點或極疏,葉面中脈下凹,側脈不甚明顯,背面中脈、側脈隆起,側脈 (10-) 15-20對,常連成不明顯的邊緣脈,與中脈幾成垂直;葉柄長5-8毫米,兩側微微具狹翅。總狀花序,腋生,長1-3厘米,被銹色微柔毛;花梗長2-3毫米,通常與總軸成直角;小苞片鑽形,長約1毫米,外面被微柔毛,裡面無毛,具緣毛;花5數,長2.5-3毫米,花萼基部連合,萼片廣卵形或菱形,頂端鈍或急尖,長0.5-0.7毫米,具緣毛,兩面無毛或幾無毛,具腺點;花瓣淡綠色或白色,分離,長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頂端圓形,微凹,無緣毛,外面無毛,裡面密被乳頭狀突起,具腺點;雄蕊在雌花中極短,退化,在雄花中伸出花瓣,著生於花瓣的2/5處,花葯卵形或長圓形,背部無腺點或極少的腺點;雌蕊在雄花中極退化或幾無,在雌花中與花瓣幾等長,子房瓶形或卵形,無毛,花柱微彎,柱頭頭狀或盾狀。
果球形,直徑7-9毫米,紅色,多少具腺點,宿存萼反卷。花期10月至翌年2月,果期11月至翌年3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700—1900米的山谷、溪邊、河邊的密林中。

分布範圍

產中國滇東南及西雙版納等地,廣東、廣西、貴州均有。越南亦有分布。

主要價值

果有驅蟲、祛風、止瀉的功效,可驅蛔蟲、絛蟲
《部藏標》。【傣藥】麻桂花(西傣),麻蓋郎(德傣):果實用於驅蟲《滇省志》。余昌烈:用於驅蟲,祛風濕,止瀉《傣醫藥》。麻桂華,麻蓋朗:果實主治絛蟲及腸寄生蟲病《民族藥志二》。【藏藥】齊當嘎:果實主治絛蟲病《滇省志》、《民族藥志二》、《藏標》。齊當嘎:果實用於絛蟲病,浮腫《部藏標》。西當嘎:果實用於蟲病、“培根"病《中國藏藥》。齊黨嘎:果實治療寒性水腫,絛蟲病[1]。
果實(馬掛花):甘、酸,平。驅蟲。用於絛蟲病,蛔蟲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