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皮飲《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多皮飲,中醫方劑名。出自《趙炳南臨床經驗集》。具有健脾除濕,疏風和血的功效。主治亞急性、慢性蕁麻疹。

基本介紹

  • 名稱:多皮飲《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 出處:《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 功用:健脾除濕,疏風和血
  • 主治:亞急性、慢性蕁麻疹
  • 趣味記憶:姜扁腹桑冬川,五骨蘚苓丹。
歌訣,組成,製法,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附註,文獻摘要,

歌訣

姜扁腹桑冬川,五骨蘚苓丹。

組成

地骨皮三錢(9g),五加皮三錢(9g),桑白皮五錢(15g),乾薑皮二錢(6g),大腹皮三錢(9g),白鮮皮五錢(15g),粉丹皮三錢(9g),赤苓皮五錢(15g),冬瓜皮五錢(15g),扁豆皮五錢(15g),川槿皮三錢(9g)。

製法

將以上各味水煎2~3次。每天分2~3次溫服。

功用

健脾除濕,疏風和血。

主治

亞急性、慢性蕁麻疹。

方義

方中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濕,滌清胃腸積滯,原方五皮飲中的生薑皮改為乾薑皮,取其辛溫和胃,固表守而不走之性;白鮮皮、川槿皮祛風止癢;粉丹皮涼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泄肺而清皮毛。

配伍特點

本方是由《六科準繩》中五皮飲(陳皮、茯苓皮、生薑皮、桑白皮、大腹皮)化裁而來,以健脾除濕治本為主,佐以和血疏風而止癢。

運用

臨床上陳彤雲教授將癮疹分為4個證型:陽虛風寒證、血虛風熱證、氣血失和型、風濕蘊阻型。

加減化裁

若患者遇冷而復發,則重用乾薑皮;遇熱而發作,則去乾薑皮,另加乾生地五錢至一兩。若熱邪較重者,可重用桑白皮、丹皮、地骨皮。若濕邪較重者,可重用冬瓜皮、茯苓皮、大腹皮、扁豆皮。若風邪重者,可重用五加皮、白蘚皮,或加人防風。若身體虛弱、面色觥白、心悸盜汗、汗後發疹者,可加黃芪、白朮、防風、首烏藤、白芍、當歸、浮萍。

使用注意

多皮飲主要是針對頑固性慢性蕁麻疹,經常復發,而發作時以皮疹為主,而且濕重於熱,用過麻黃方不效的患者為宜。

附註

王莒生教授沿用趙炳南教授的經驗,利用其“以皮走皮、以皮治皮”之特點,多將此方套用於多種有風、有濕的皮膚病之中,如蕁麻疹、濕疹、玫瑰糠疹、環狀紅斑、酒渣鼻、斑禿等。在用藥方面可與玉屏風散、四物湯等配合使用。治療蕁麻疹時,血虛風燥型加當歸、熟地黃、白芍、五味子;胃腸濕熱型加黃連、黃芩、半夏、黨參、熟大黃;表虛不固型加黃芪、白朮。多皮飲的現代研究以基礎研究和臨床觀察為主要形式,不僅包括中藥湯劑及免煎顆粒的療效對比,還包括套用現代檢驗技術對變態反應的重要指標血清總IgE水平及嗜酸性粒細胞數進行的檢驗。趙雅梅等比較中藥湯劑與免煎中藥飲片兩種不同劑型的多皮飲加味治療蕁麻疹的療效,結果兩組總有效率無顯著性差異。杜蕊等研究發現多皮飲可降低慢性蕁麻疹患者血清總IgE水平及減少嗜酸性粒細胞數。張桂萍等以多皮飲合四物湯加減配合西藥治療慢性蕁麻疹,發現其比單純用西藥治療療效顯著。多皮飲的套用範圍已擴展至玫瑰糠疹等皮膚病。

文獻摘要

《趙炳南臨床經驗集》:“主亞急性或慢性蕁麻疹、慢性濕疹、皮膚瘙癢症。本方可以常服。若患者遇冷而復發則重用乾薑皮,遇熱而發作則去乾薑皮,另加乾生地黃15~30g。雖然慢性患者經治癒,近期已無新生皮疹,但為了減少復發,最好在治癒後再服藥一階段,或長期服用丸藥。在治療期間或在恢復以後,必須注意飲食禁忌,避免食用魚、蝦、辣椒、酒等刺激性食物。”
《陳彤雲損美性皮膚病治驗》:“辨證要點:反覆起風團,色淡紅或皮膚色;發作常無明顯誘因和規律,無惡風寒、惡熱等全身症狀;或有納少乏力,腹脹便溏;舌質淡,舌苔白或白厚,脈滑。 治療宜健脾消導、散風除濕,方用多皮飲加減。主要治療用藥有冬瓜皮15g、茯芩皮15g、白鮮皮30g、地骨皮15g、陳皮10g、桑白皮15g、神曲10g、牡丹皮10g、白朮10g。”
《當代中醫皮膚科臨床家叢書 歐陽恆》:“對反覆發作的慢性患者,則宗趙炳南多皮飲的方義,使用一些健脾利濕的皮類中藥,以皮行水,同時用荊芥、防風、蟬衣以疏風清熱,浮萍祛風止癢,利水消腫,如伴有腹痛,則加枳實、厚朴、蘇葉理氣止痛。”
《中西醫結合急危重症學》:“辨證為脾肺兩虛、衛氣不同,治以健脾益肺、益氣同表,方以玉屏風散合多皮飲加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