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氯化聯苯

英文名稱:Polychorinated biphenyls;Polychlorodiphenyls;PCBs按氯原子數或氯的百分含量分別加以標號,我國習慣上按聯苯上被氯取代的個數(不論其取代位置)將PCB分為三氯聯苯(PCB3)、四氯聯苯(PCB4)、五氯聯苯(PCB5)、六氯聯苯(PCB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氯化聯苯
  • 化學式:C12H10-XClX
  • 分子量:PCB3:266.5
  • CAS登錄號: 1336-36-3
物化性質,環境影響,毒理資料,

物化性質

按氯原子數或氯的百分含量分別加以標號,我國習慣上按聯苯上被氯取代的個數(不論其取代位置)將PCB分為三氯聯苯(PCB3)、四氯聯苯(PCB4)、五氯聯苯(PCB5)、六氯聯苯(PCB6)
PCB4:299.5
PCB5:328.4
PCB6:375.7 蒸汽壓 PCB3:0.133×10-3kPa
PCB4::0.493×10-4kPa
PCB5:0.799×10-4kPa
閃點:195℃/開杯
熔點 PCB3:-19~-15℃
PCB4:-8~-5℃
PCB5:8~12℃
PCB6:29~33℃
流動的油狀液體或白色結晶固體或非結晶性樹脂,沸點:340~375℃;不溶於水,溶於多數有機溶劑;相對密度(水=1)1.44/30℃;穩定性:穩定;危險標記:14(劇毒品);主要用途:用作潤滑材料、增塑劑、殺菌劑、熱載體及變壓器油等。

環境影響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為高毒性化合物。有致癌作用。長期接觸能引起肝臟損害和痤瘡樣皮炎。使用本品而同時接觸四氯化碳,則增加肝損害作用。中毒症狀有噁心、嘔吐、體重減輕、腹痛、水腫、黃疸等。
診斷:PCB中毒病人有下列症狀:痤瘡增皮疹,眼瞼浮腫和眼分泌物增多,皮膚、黏膜、指甲色素沉著,黃疸,四肢麻木,胃腸道功能紊亂等,即所謂“油症”。
動物長期小劑量PCB可產生下列症狀:眼眶周圍水腫、脫毛、痤瘡樣皮膚損害等。病理變化為肝細胞腫大,中央小葉區出現小脂肪滴和光面內質網明顯增生。
與PCB長期接觸的工人,常會發生痤瘡皮疹,皮膚色素沉著,呈灰黑色或淡褐色,以臉部和手指為明顯。全身中毒時,則表現嗜睡、全身無力、食欲不振、噁心、腹脹、腹痛、肝腫大、黃疸、腹水、水腫、月經不調、性慾減退等。化驗時可見肝功能異常和血漿蛋白減低。

毒理資料

急性毒性:LD501900mg/kg(小鼠經口);PCB3:LD504250mg/kg(大鼠經口);PCB4:LD5011000mg/kg(大鼠經口);PCB5:LD501295mg/kg(大鼠經口);PCB6:LD501315mg/kg(大鼠經口)
亞急性毒性:給一組大鼠餵飼PCB5為1g/kg的飼料,動物在餵飼的第28天至53天之間死亡(Tucker&Gabtree,1970)。餵飼含Phenochlor DP6為2g/kg的飼料死亡發生在第12至26天之間(Vos&Koeman,1970)。在後一實驗中,於屍檢時見到肝臟增大,脾臟縮小以及進行性化學性肝卟啉症。Aulerich等(1973)給成年水貂餵鋦含PCB為30mg/kg的飼料(PCB3、PCB4、PCB6各為10mg/kg),結果6個月內死亡率為100%。
慢性毒性:PCB可經動物的皮膚、呼吸道和消化道而為機體吸收,消化道的吸收率很高。PCB進入機體後,廣泛分布於全身組織,以脂肪和肝臟中含量較多。母體中的PCB能通過胎盤轉移到胎兒體內,而且胎兒肝和腎中的PCB含量往往高於母體相同組織中的含量。PCB在體內的代謝速率隨氯原子的增加而降低。嚴重的PCB中毒會使動物產生腹瀉、血淚、運動失調、進行性脫水和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等症狀,甚至死亡。PCB對人的危害最典型的例子是日本1968年發生的米糠油事件。受害者食用了被PCB污染的米糠油(每千克米糠油含PCB2000~3000mg)而中毒。到1978年底止,日本28個縣(包括東京、京都府、大阪府)正式確認了1684名病人為PCB中毒患者,其中30多人於1977年前先後死亡。PCB的毒性因動物的種屬、性別、給毒方式、PCB本身的化學結構,以及所含雜質不同有很大差異。人類可能是最敏感的種屬之一。攝入少量PCB就能導致曾在日本發生過的“油症”。發現的人經口最低致死劑量為500mg/kg。
致癌性:PCB對大鼠、小鼠都能產生致癌反應,產生癌變的器官均為肝臟。Ito等(1973)給每組12隻雄性小鼠餵含PCB5500、250、100和0mg/kg飼料,1年後500mg/kg組中,7/12的小鼠產生贅生性結節,5/12的小鼠產生肝癌。在小鼠的第二項試驗中,同時接觸PCB5與α和β-666,則肝癌發生率明顯增加。Kimbrough等(1975)的試驗中,用含PCB6100mg/kg飼料餵大鼠2個月,144/184的大鼠肝臟出現增生性結節,26/184的實驗大鼠發現肝細胞癌。其它工作者的多次實驗都重複證實以上的結果。
致畸和致突變性:Pcakall等(1972)發現給斑鳩食用含PCB510mg/kg的飼料,其胚胎的染色體畸變明顯增加。
水生生物毒性:LD501~10μg/kg,魚,96小時;5μg/L,魚45天,死亡(PCB5);LC5030μg/L,對蝦,7天(PCB3);LC5080μg/L,對蝦,7天(PCB5)
對家禽的毒性:400mg/kg,雞,20至24天,死亡(PCB6);254mg/kg,孟加拉雀,56天,LD50(PCB5)
代謝和降解:PCB的化學性質很穩定,在環境中不可能通過水解或類似的反應以明顯的速度降解。自然界的分解作用是靠土壤中微生物酶和依賴日光中紫外線,但效率不高。因此,PCB在環境中滯留時間相當長。PCB可通過哺乳動物的胃腸道、肺和皮膚很好地吸收。主要貯存於脂肪組織中,有一部分經胎盤轉移。在哺乳動物體內的PCB,部分以含酚代謝物的形式從糞便中排出。Platonow等(1972)給公豬1次或多次劑量PCB5,從糞便中測得的羥基代謝物約16%,尿中<1%。Yoshimura等(1974)也證實,經口給大鼠兩種PCB4異構體(3,4,3',4'和2,4,3',4'),前者的代謝物是2-羥基或5-羥基化合物,而後者則主要是5-羥基和3-羥基化合物,所有羥基代謝物都通過膽汁經胃腸道從糞便排出。實驗還說明PCB含氯量愈高這種羥基化反應發生的可能性越小。在人奶中亦能排出少量PCB,但均以原形化合物存在,未被代謝式降解。環境中的PCB在通過生物食物鏈的過程中,由於選擇性的生物轉化作用而使低氯代組分逐漸消失。故在人體脂肪中僅能檢出微量的每個分子含5個氯以下的PCB。而殘留的大部分PCB分子的含氯量都比較高(PCB6以上)。以下是多氯聯苯的不同異構體在大鼠體內的代謝。
殘留與蓄積:PCB在環境中有很高的殘留性。據IPCS出版的(1987)環境衛生基準(2)介紹,自1930年以來,全世界PCB的累計產量約為100萬噸,其中以一半以上已進入垃圾堆放場和被填埋,它們相當穩定,而且釋放很慢。其餘的大部分通過下列途徑進入環境:隨工業廢水進入河流或沿岸水體;從非密閉系統的滲漏或堆放在垃圾堆放場,由於焚化含PCB的物質釋放到大氣中。進入環境中的PCB的最終貯存所主要是河流沿岸水體的底泥,,只有很少部分通過生物作用和光解作用發生轉化。PCB在機體內有很強的蓄積性,並通過食物鏈逐漸被富集。已知水中含 0.01μg/L的PCB時,在魚體內的蓄積可達到水中濃度的20萬倍。因此食魚性鳥、獸體內的蓄積濃度較高。一些海中的大魚和空中的凶鳥,如鯊魚、海豹、猛禽,其體內PCB濃度可比周圍環境高107~108。從南極的企鵝到北極的海豹體內都曾檢出PCB,因而PCB污染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Grant等(1971)給大鼠經口500mg/kgPCB5,4天后在脂肪、肝和腦中的濃度分別為996,116,和40mg/kg;Platomow等(1973)從飼料中攝入PCB5的大鼠、公豬、牛、鴿等中得到了類似的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