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刺綠絨蒿(植物)

多刺綠絨蒿(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多刺綠絨蒿(學名: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f. & Thoms.)一年生草本,主根肥厚而延長,圓柱形,葉全部基生,葉片披針形,邊緣全緣或波狀,花芽近球形,花瓣5-8,有時4,寬倒卵形,藍紫色;子房圓錐狀,蒴果倒卵形或橢圓狀長圓形,花果期6-9月。生於海拔3600-5100米的草坡。分布於中國、尼泊爾、錫金、不丹。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境分布,功能用途,生藥材鑑定,性狀鑑別,顯微鑑別,粉末特徵,相關物種,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全體被黃褐色或淡黃色、堅硬而平展的刺,刺長0.5-1厘米。主根肥厚而延長,圓柱形,長達20厘米或更多,上部粗1-1.5厘米,果時達2厘米。葉全部基生,葉片披針形,長5-12厘米,寬約1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漸狹而人葉柄,邊緣全緣或波狀,兩面被黃褐色或淡黃色平展的刺;葉柄長0.5-3厘米。花葶5-12或更多,長10-20厘米,堅硬,綠色或藍灰色,密被黃褐色平展的刺,有時花葶基部合生。花單生於花葶上,半下垂,直徑2.5-4厘米;花芽近球形,直徑約1厘米或更大;萼片外面被刺;花瓣5-8,有時4,寬倒卵形,長1.2-2厘米,寬約1厘米,藍紫色;花絲絲狀,長約1厘米,色比花瓣深,花葯長圓形,稍旋扭;子房圓錐狀,被黃揭色平伸或斜展的刺,花柱長6-7毫米,柱頭圓錐狀。蒴果倒卵形或橢圓狀長圓形,稀寬卵形,長1.2-2.5厘米,被銹色或黃褐色、平展或反曲的刺,刺基部增粗,通常3-5瓣自頂端開裂至全長的1/3-1/4。種子腎形,種皮具窗格狀網紋。花果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於海拔4100-5400米的山坡石縫中。分布於西藏、雲南、四川、青海和甘肅。緬甸、印度東北部、不丹、錫金、尼泊爾也有。

功能用途

醫藥: 全株(多裂綠絨蒿):苦,寒。有小毒。活血化瘀,鎮痛,燥濕,利咽。用於跌打損傷。
附方:【來源】為罌粟科植物多刺綠絨蒿的全草。
【採集】8~9月採收全草。
【性味】性寒,味苦,有小毒。
【功用主治】活血化瘀,鎮痛。治跌打損傷。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錢。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此品切成短節,長短不等。根圓柱形,長0.3-1.5cm,直徑0.5-1cm;表面棕褐色,有縱紋和細 橫紋;斷面黃白色,質泡松,有裂隙。莖長是1-3cm,直徑0.3-1cm;表面黃綠色或棕褐色,具縱校,密被黃色硬刺;切斷面淺灰褐色或褐色,中空。葉片皺縮,綠色至綠褐色,兩面有黃色硬刺,主脈明顯向背面凸起。花瓣脫落或殘留,灰黃色或黑褐色;雄蕊多數;花柱宿存,柱頭裂片合成一體,呈黑褐色頭狀,密被淺黃褐色或褐色柔毛。蒴果卵形、橢圓形,密被黃色硬刺。體質輕。氣徽,味淡。

顯微鑑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壁稍厚,外被角質層;可見硬刺或其殘基,細胞壁厚,木化;有少數扁平紋孔。皮層為數列薄壁細胞,近表皮的1列細胞較規則,略扁平。維管束外韌型,約30個,呈斷續環狀排列,常大小相間。韌皮部狹窄,呈眉月形;木質部排列略呈扇形,導管直徑12-30μm。紙管束外方有帽狀厚壁組織,細胞直徑12-34μm,壁稍厚,微木化。髓部發達,薄壁細胞有的具紋孔,中央髓腔較大。

粉末特徵

褐綠色。①硬刺碎片極多,硬刺為多細胞,壁厚且木化。②外果皮碎片細胞類圓形或長方形,壁厚不木化,內含較多淡黃色圓球形色素體。③內果皮細胞彎曲不規則形,孔溝明顯。④導管主為螺紋及網紋導管,微木化,螺紋導管直徑9-30μm,網紋導管直徑14-30μm。⑤髓薄壁細胞碎片隨處可見,細胞長方形、類圓形,可見明顯壁孔。⑥葉表皮細胞少見,上下表皮均可見氣孔,為不定式,副衛細胞4-6個。

相關物種


白花綠絨蒿Meconopsis argemonantha Prain
長果綠絨蒿Meconopsis delavayi (Franch.) Franch. ex Prain
滇西綠絨蒿Meconopsis impedita Prain
擬多刺綠絨蒿Meconopsis pseudohorridula C. Y. Wu & H. Chuang
擬秀麗綠絨蒿Meconopsis pseudovenusta G. Taylor
秀麗綠絨蒿Meconopsis venusta Prain
藏南綠絨蒿Meconopsis zangnanensis L. H. Zhou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