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脂肪瘤

外陰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細胞構成的良性腫瘤,生長於陰阜、陰唇或外陰其他脂肪組織處,腫瘤大小不一,呈小息肉狀,有時直徑可達10~12厘米,並在皮下隆起,大多無蒂、較軟、有的為分葉狀。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vulva  liparomphalus 
  • 就診科室:婦科,腫瘤科
  • 多發群體:育齡婦女
  • 常見發病部位:陰阜、陰唇或外陰其他脂肪組織
  • 常見病因:脂代謝紊亂
  • 常見症狀:行走不便和性生活困難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預防,

病因

外陰脂肪瘤來自大陰唇或陰阜脂肪組織,可能與脂代謝紊亂有關。

臨床表現

外陰脂肪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育齡婦女多見,瘤體生長緩慢,位於大陰唇及陰阜的皮下脂肪組織,無痛感。瘤體較小時無不適症狀,當腫瘤較大時,出現行走不便和性生活困難。如腫瘤沿膀胱陰道隔伸展至陰道旁組織,則可阻礙分娩。

檢查

1.血液生化檢查
血液生化檢查項目有六項,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肌酐、尿素氮、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其中最重要的甘油三酯和總膽固醇是衡量血液中血脂水平的一項指標。血脂是血液中各種脂質的總稱。
無論膽固醇含量還是甘油三酯的含量增高,或是兩者都增高,統稱為高脂血症高血脂症可能提示機體脂肪組織過多,能提示外陰腫物可能為脂肪瘤
2.組織病理學檢查
鏡下腫瘤由成熟的脂肪細胞構成,無明顯的結締組織包膜,瘤細胞間散布有纖維結締組織條索,間質有多少不等的纖維組織和血管。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可作出診斷。

鑑別診斷

1.脂肪肉瘤
無特異性,多為肝區疼痛、發熱、食慾減退、體重減輕、上腹部可觸及腫塊,極少發生黃疸及腹腔積液。瘤體呈橢球形或不規則形,質軟,體積較大時才被發現。切面呈灰黃色或灰白色,常見壞死區域,壞死區易軟化、易碎。瘤體周圍組織受壓可形成不完整的薄層假包膜,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可出現完整的包膜。
生長緩慢,發生在青春期後沒有疼痛,很少惡變,在妊娠時明顯增大。二者均為質軟腫塊,外陰神經纖維瘤瘤體顯著凸出於皮膚表面,呈球形或有蒂的疝囊樣腫塊,用指尖可將瘤壓入皮內,腫瘤有明顯的彈性。病理學檢查可鑑別。
3.皮贅
皮贅是皮膚表面的一個很小的柔軟腫塊,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成肉色皮塊,通過蒂附著在皮膚表面,如果皮贅在蒂處扭轉,其內部會形成血塊,此時的皮贅可出現疼痛。病理組織顯示皮贅是由表皮所包圍的真皮結締組織組成。結締組織疏鬆水腫,含有許多毛細血管。可與外陰脂肪瘤區別。

併發症

身體其他部位並發脂肪瘤。脂肪瘤是由增生的成熟脂肪組織形成的良性腫瘤。可單發或多發,見於體表任何部位,以肩、背、腹部為多見。多見於40~50歲的成年人。瘤體質地柔軟,呈圓形或分葉狀,位於皮下,可以推動;瘤體大小不等,小的如棗大,用手摸方能觸知,大的可隆起皮面,但表麵皮膚正常。多無自覺症狀。

治療

1.對小的、無症狀的、無多大危害的脂肪瘤,無需處理。
2.若脂肪瘤較大,引起行走不適和性生活困難,應手術切除。
3.若懷疑脂肪瘤惡變,應做組織活檢明確診斷,再進行手術切除和放療雙結合的治療手法。

預防

積極防治脂代謝紊亂問題。脂代謝紊亂,常與飲食過於油膩、熱量過高有關,也可能與遺傳有關,因此在預防方面,飲食控制非常重要。
多進食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果,清淡低鹽飲食,多採用蒸燉煮等烹調方式,特別是控制肉類(特別是肥肉)等可引起體內血脂升高的食物的攝入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