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圍模型

外圍模型

在I/O控制發展的整個過程中,主要目的是為了CPU更多地去完成數據計算和數據處理,把CPU從繁雜的I/O控制事務中解脫出來。當主機配置的外設很多時,CPU負擔仍然繁重。外圍模型是指外圍機為核心,處理I/O控制事務,或是指外圍機執行設備管理功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圍模型
  • 外文名:peripheral pattern
  • 學科:計算機
  • 定義:外圍機管理I/O的計算機系統
  • 有關術語:外圍機
  • 領域:計算機系統
簡介,外圍機,設備管理,緩衝管理,設備分配,設備處理,外圍設備,

簡介

一些機器,例如向量機,超級計算機,善長向量計算。解算並行度高的問題能較好地發揮機器效率;標量運算過多就會降低向量機的效率。但計算機的系統程式主要為標量運算。因而考慮用外圍模型來分擔這些繁瑣而重複的工作。外圍模型是指以外圍機核心,通過它實現系統I/O控制任務,減少外部設備對主機的中斷。

外圍機

外圍機是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系統,具有獨立的作業系統。採用外圍機管理I/O的計算機系統,其I/O設備連線在外圍機上,而非直接連線在主機系統上,由外圍機的作業系統來管理。採用外圍機來管理I/O的計算機系統通常是超級計算機和巨型機,這樣的實際系統有很多,例如中國太湖之光,天河二號等。都是用外圍機來管理I/O。

設備管理

設備管理用於管理計算機系統中所有的外圍設備,而設備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完成用戶進程提出的 I/O 請求;為用戶進程分配其所需的 I/O 設備;提高 CPU 和 I/O 設備的利用率;提高 I/O 速度;方便用戶使用 I/O 設備。

緩衝管理

CPU 運行的高速性和 I/O 低速性間的矛盾自計算機誕生時起便已存在了。而隨著 CPU速度迅速提高,使得此矛盾更為突出,嚴重降低了 CPU 的利用率。如果在 I/O 設備和 CPU之間引入緩衝,則可有效地緩和 CPU 與 I/O 設備速度不匹配的矛盾,提高 CPU 的利用率,進而提高系統吞吐量。因此,在現代計算機系統中,都無一例外地在記憶體中設定了緩衝區,而且還可通過增加緩衝區容量的方法來改善系統的性能。對於不同的系統,可以採用不同的緩衝區機制。最常見的緩衝區機制有單緩衝機制、能實現雙向同時傳送數據的雙緩衝機制,以及能供多個設備同時使用的公用緩衝池機制。上述這些緩衝區都將由 OS 中的緩衝管理機制將它們管理起來。

設備分配

設備分配的基本任務是根據用戶進程的 I/O 請求、 系統的現有資源情況以及按照某種設備的分配策略,為之分配其所需的設備。如果在 I/O 設備和 CPU 之間還存在著設備控制器和 I/O 通道時,還須為分配出去的設備分配相應的控制器和通道。為了實現設備分配,系統中應設定設備控制表、控制器控制表等數據結構,用於記錄設備及控制器的標識符和狀態。根據這些表格可以了解指定設備當前是否可用,是否忙碌,以供進行設備分配時參考。在進行設備分配時,應針對不同的設備類型而採用不同的設備分配方式。 對於獨占設備(臨界資源)的分配, 還應考慮到該設備被分配出去後系統是否安全。在設備使用完後,應立即由系統回收。

設備處理

設備處理程式又稱為設備驅動程式。其基本任務是用於實現 CPU 和設備控制器之間的通信,即由 CPU 向設備控制器發出 I/O 命令,要求它完成指定的 I/O 操作;反之,由 CPU接收從控制器發來的中斷請求,並給予迅速的回響和相應的處理。處理過程是:設備處理程式首先檢查 I/O 請求的合法性,了解設備狀態是否是空閒的,了解有關的傳遞參數及設定設備的工作方式。 然後, 便向設備控制器發出 I/O 命令, 啟動 I/O設備去完成指定的 I/O 操作。 設備驅動程式還應能及時回響由控制器發來的中斷請求, 並根據該中斷請求的類型,調用相應的中斷處理程式進行處理。對於設定了通道的計算機系統,設備處理程式還應能根據用戶的 I/O 請求,自動地構成通道程式。

外圍設備

外圍設備即計算機系統中除主機外的其他設備。包括輸入和輸出設備外存儲器模數轉換器、數模轉換器、外圍處理機等。是計算機與外界進行通信的工具。例如印表機、磁碟驅動器或鍵盤。外圍設備可以分為:存儲介質,它具有保存信息的物理特徵。驅動裝置,它用於移動存儲介質。控制電路,它向存儲介質傳送數據或從存儲介質接受數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