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聲

夏聲

《夏聲》雜誌的發刊,與當時同盟會各省分會所發行的刊物如《雲南》《四川》《晉乘》《河南》等並駕齊驅。第1期刊登《夏聲》說中稱:“余嘗讀夏周之書;及詩之幽秦諸篇計,曠觀雍垠,聿懷舊德,載溯周、秦、漢唐之遺蹤,而上下古今未嘗不欷歔流涕也。及觀吳季聘魯,清觀樂於周,為之歌秦曰:‘是之謂夏聲’”。它共發行了9期,深得國內知識界的擁護和支持,成為同盟會陝西分會聯繫各方面進步力量的樞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聲》
  • 總期數:共發行了9期
  • 地位:同盟會陝西分會聯繫進步力量樞紐
  • 創始人:井勿幕
光緒三十四年(1908)二月二十六日,陝西辛亥革命武裝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井勿幕在日本東京,以陝西留日學生中的同盟會員為核心,創辦《夏聲》。由三原宏道學堂在日留學生高祖憲(幼尼)、李子逸(元鼎)、茹卓亭(欲立)、楊西堂(銘源)和張季鸞先後任主編
《夏聲》雜誌的發刊,與當時同盟會各省分會所發行的刊物如《雲南》《四川》《晉乘》《河南》等並駕齊驅。第1期刊登《夏聲》說中稱:“余嘗讀夏周之書;及詩之幽秦諸篇計,曠觀雍垠,聿懷舊德,載溯周、秦、漢唐之遺蹤,而上下古今未嘗不欷歔流涕也。及觀吳季聘魯,清觀樂於周,為之歌秦曰:‘是之謂夏聲’”。它共發行了9期,深得國內知識界的擁護和支持,成為同盟會陝西分會聯繫各方面進步力量的樞紐。井勿幕以“俠魔”筆名,在第3、7號上發表的《二十世紀新思潮》一文,對馬克思主義學說作了介紹,為迄今所見到的馬克思學說在陝西介紹的最早文獻。這篇文章主要闡述了:一、社會主義與奴隸制度;二、社會主義與人類階級問題;三、社會主義與土地問題;四、社會主義與勞動問題;五、社會主義與個人及國家主義;六、社會主義與民族主義;七、社會主義與無政府主義。井勿幕還在《夏聲》上發表了不少宣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文章,並有著濃厚的地方色彩,後來由《夏聲》派回陝西,作了大量的革命宣傳鼓動工作,成為辛亥革命的中堅。
“夏”是中國人的自稱。《夏聲》以“夏”命名,是有特定含義的。它在《發刊詞》中呼籲“毋遺厥祖國,終為他族隸”,還援引《書經》的“蠻夷猾夏”一詞,強調“光我祖考之德”,明確提出“聿修厥德,光復有夏;應天順人,丕承往哲。”在創刊號登載的眾多祝辭中,充滿類似“亡國恨、君知否?’、“匈奴未滅家何有?”、“請看儒生讀《漢書》”、“重收拾舊時大夏”等警句,反映了該刊的政治主張是要推翻清朝封建統治。如第1號《夏聲》文中說:“……故吾雍苟無文明之史則已,苟有文明之史也,則欲以思古之幽情,抒救時之良策,又不啻以雍之聲歌,提雍人士之耳也者。則顧名思義,惟《夏聲》為最宜。……抑又思之,夏之在四時也,發生暢茂,有進取之象,無閉塞之意。其發而為聲也,以緩所謂以樂心感者。……夏聲之道,亦云是爾。嗟乎!深谷為陵,高岸為谷,弗熾而昌,乃貧而約,不智而強,斯愚而弱,雍道否塞,用弗古若,不挽不圖,殆將罔藥。……實大則聲宏,聲宏則聽遠。余用是再拜而莊涌吳季子之言,為前途喜且懼曰:是之謂《夏聲》。”同期又刊載題為《日法、日俄、英俄協約關係中國及西北之危機》的長文,指出這些協約無非是相約在形式上保持中國的獨立與完整,而在實際上使中國受到列強的共同宰割和控制。文章把列強侵華政策歸納為“三變”,即“由瓜分而成侵略、保全兩派,由侵略保全兩派而生協約,又由協約而生協約”。該文是《夏聲》的重點文章之一。由於全文未刊完,雖未見列強協約涉及“西北危機”的具體論述,但已相當系統地闡明了該刊對帝國主義的侵華政策所持的基本觀點。再如第3期《排外與媚外》一文,是從人民民眾和統治階級對列強侵華所持的兩種迥然不同的態度立論的;文章讚揚“排外者之存心”是“愛國心”和“自衛心”,揭露“媚外者之存心”是“無恥心”和“依賴心”。又如第8期《論今之改革家多好奇而不知本》,文章首先肯定:“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禍患迫於當前”,應該“效法異國”,“取人之長以彌己之短”。該刊還從以民為本的觀點出發,把民與政府的關係作現實的分析,在第8期《論政府之對待陝甘與陝甘人之自覺心》作了如下表述:“民為邦本,國本邦寧。國無論古今中外,未有民不知自立,專恃政府能期永存者也,亦未有不知愛惜國家之政府,能保衛人民者也。”這種強調人民自立、寄希望於人民的觀點,是對清政府“預備立憲”騙局的有力回擊,也是當時輿論趨向的具體反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