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耕屍

夏耕屍

《山海經.大荒東經》說:小人國…,有神,人面獸身,名曰犁霝(旁加鬼字)之屍。屍乃...夏耕是夏朝最後一任帝王夏桀的部將,負責鎮守章山,商湯伐桀時,被砍掉了頭,夏耕的靈魂不死,逃到了巫山,成為夏耕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耕屍
  •  記     載:《山海經.大荒東經》
  •  時     代:商朝
  •  來     源:夏耕不死的靈魂
  •  拓     展:遊戲中的怪出現在腐毒林
  •  相關典故:二十四諸天
簡介,出處,相關典故,

簡介

南疆10萬大山旳密林之中常有旅人不幸遇難,屍體被沼氣,瘴氣,戾氣所染,經歷百年則成夏耕屍,這惹來無窮禍害。
《山海經.大荒西經》說:爰有大暑,不可以往,有人無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屍。夏耕是夏朝最後一任帝王夏桀的部將,負責鎮守章山,商湯伐桀時,被砍掉了頭,夏耕的靈魂不死,逃到了巫山,成為夏耕屍,他雖然沒有腦袋,卻依舊手操戈盾,盡忠職守地護衛巫山。

出處

《中國神怪》:
”有個人沒了腦袋,手拿一把戈和一面盾牌立著,名叫夏耕屍。 從前成湯在章山討伐夏桀,打敗了夏桀,斬殺夏耕屍於他的面前。夏耕屍站立起來後,發覺沒了腦袋,為逃避他的罪咎,於是竄到巫山去了。夏耕是夏朝最後一任帝王夏桀的部將,負責鎮守章山,商湯伐桀時,被砍掉了頭,夏耕的靈魂不死,逃到了巫山,成為夏耕屍,他雖然沒有腦袋,卻依舊手操戈盾,盡忠職守地護衛巫山。
《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
 有人無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屍。故成湯伐夏桀於章山,克之,斬耕厥前。耕既立,無首,走厥咎,乃降於巫山。
郭璞註:亦形天屍之類。
夏耕是夏桀的將軍,戰敗逃亡,被成湯斬首,與斷首的刑天有幾分相似。但刑天是“與天帝爭神,帝斷其首”的不屈英雄。而夏耕是以敗將來襯托成湯的英雄形象。
夏耕屍

相關典故

二十四諸天是在二十諸天的基礎上增入四位天神而成“二十四天”的。二十諸天的名稱都本於印度教(婆羅門教),具體是:一大梵天、二帝釋天、三多聞天王、四持國天王、五增長天王、六廣目天王、七金剛密跡、八大自在天或摩醯首羅、九散脂大將、十大辯才天、十一大功德天、十二韋馱天神、十三堅牢地神、十四菩提樹神、十五鬼子母、十六摩利支天、十七日宮天子、十八月宮天子、十九娑竭龍王、二十閻摩羅王。隋代天台智者大師依據《金光明經·功德天品》,制定了《金光明三昧懺法》。後代據此簡略成《齋天科儀》,為寺廟中祭天的儀軌,依《金光明經·鬼神品》等所說,選下二十位天神,即此二十諸天。到了明代,又增入四位天神,則成了“二十四天”,即二十一緊那羅、二十二紫微大帝、二十三東嶽大帝、二十四雷神。
後三位是道教神明,這顯示了明以後佛道二教相互借用與融合的趨向。前一位是天龍八部之一,我們將在天龍八部條中介紹。其中的二十諸天常常作為一組出現在塑像和壁畫中,而且也時或出現於水陸法會時懸掛的水陸畫中。但供奉二十四諸天的寺廟也不少,如昆明的圓通寶殿、山西大同的善化寺、五台山金閣寺等。在佛教藝術中,“天”像也常有單獨或以其他組合出現的情況。在中國佛教石窟藝術中,很早就出現了諸天的形象。如新疆克孜爾石窟第一百十窟主室左壁所繪“夜半逾城”的佛教故事壁畫中,就出現了帝釋天和四天王天的形象。雲岡石窟第八窟窟門兩側,則雕有騎牛的摩醯首羅天和騎金翅鳥的鳩摩羅天。以下我們將一一介紹除緊那羅和四大天王以外的二十四諸天。
夏耕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