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烈教授給高中生的19場講座

夏烈教授給高中生的19場講座

《夏烈教授給高中生的19場講座》是林海音長子、台灣成功大學、清華大學教授夏烈(原名夏祖焯)寫給高中生的書。內容涵蓋了愛情、交友、政治、金錢、人格、創造力、領袖觀、國際觀、文理選擇、大學填報、出國留學等19項,是男女高中生最想知道的世界,也是家長、老師、教育家會有興趣的話題。

基本介紹

  • 書名:夏烈教授給高中生的19場講座
  • 作者:夏烈
  • ISBN:978-7-5153-1881-3
  • 類別:教育-青年讀物;心理勵志
  • 頁數:238
  • 定價:29.9元
  •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9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編輯推薦,目錄,作者自序,

內容簡介

有一點小孩,又有一點大人,這就是高中生!
明明還未脫去稚氣,卻要面臨決定未來人生的重大抉擇。
夏烈出身名門,是工程博士,又是外國文學及電影課程的教授,他在《夏烈教授給高中生的19場講座》里一針見血的論述,令你在最短時間內,體驗到極多的人生及生命,讓你看到真實世界的殘酷與溫柔,給你最真誠的建議——基於現實,不排除功利!
《夏烈教授給高中生的19場講座》書中主文在台灣發表後,收到包括馬英九、白先勇、王旭明、考拉小巫等兩岸三地各界名流,以及大學中學教師、家長、學生的眾多迴響。他們的迴響里,有與夏烈觀點的交流與碰撞,也有各自的人生經驗,《夏烈教授給高中生的19場講座》收錄了其中一部分,以開拓視野、啟迪思考。
《夏烈教授給高中生的19場講座》還收錄了三篇作者曾發表過的,與高中生活有關的文章,以饗讀者。者

作者簡介

夏烈,原名夏祖焯
夏烈教授給高中生的19場講座
台灣著名作家林海音、何凡(原名夏承楹)長子。台灣建國中學及成功大學畢業,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工程博士。現任台灣成功大學、清華大學教授,是台灣有史以來唯一工程博士出任文學教授者。
1948年,他隨家人擠坐一架小貨機離開北京,經上海輾轉到達母親林海音的故鄉——台灣。因父母在台灣文壇的影響力,他家的客廳被譽為“半個台灣文壇”。受台灣文化名流影響,他成長為愛跳舞、打斯諾克、談論尼采與斯坦貝克的翩翩青年。
在台灣服兵役期間,任職陸軍少尉,被分發到野戰部隊輕裝師的步兵連,駐守過島嶼、山頂、海灘、田野。期間,發表處女作《白門,再見》(收錄在本書結尾處)。
成功大學本科畢業後赴美讀研,博士畢業,留美成為橋樑工程師,後在美國聯邦政府工作數十年,擔任工程項目經理。後回歸台灣任教,重拾文學夢。長篇小說《夏獵》獲台灣1994年“國家文藝獎”,2006年,獲“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頒“科技與人文獎”。另出版《城南少年游》、《流光逝川》、《最後的一隻紅頭烏鴉》、《近代外國文學思潮》、《建中生這樣想》等著作。

編輯推薦

作者夏烈,出身名門,是台灣有史以來唯一工程博士出任文學教授者。做橋樑工程師,被選入美國最高的研究組織(全美只有二十多名會員);寫小說,榮獲台灣“國家文藝獎”,是真正打通科技與人文任督二脈之人。他在北京出生,在台灣成長,又在美國留學、工作、生活數十年,眼界開闊,觀念先進開放。
全書無一句老生常談,無任何“假大空”,全是基於現實,且不排除功利的實用性建議。文章以理性知性為主,感性為輔,文字淺白生動,閱讀此書猶如和夏教授面對面交流。
馬英九、白先勇、王旭明、考拉小巫等政治、教育、企業、文化各界名人,人大附中、台灣建中、清華、北大等著名高中、大學教師、學生,針對夏烈教授的觀點所撰寫的迴響,不但是對19個話題內容的補充和豐富,也能潛移默化地激發高中生形成自己的獨立觀點。
本書結尾處,作者的處女作《白門,再見》,以及《城南少年游》、《我的高中生活》三篇與高中生活有關的文章,筆墨幽默詼諧,保證讓你捧腹大笑。
名人推薦
夏先生的文章娓娓道來,真誠平實,為我們撥亂反正提供了思考。
——教育部前新聞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
心理學家認為人類有許多不同的智慧,如語文、數學、音樂、美術、對自己及對別人的了解等等。但是學校極端的偏重語文及數理成績,以致品學兼優的學生並不一定能達成預期的發展。夏教授聰慧、苦心而懇切的寫出青年成長要多元化,即使對已有成就的我輩,也是極大的激勵。
——哈佛大學醫學院臨床及生殖醫學教授、前英格蘭華人專業學會董事長李小玉
夏教授是位典型的建中人,言行中充分表現出聰穎、自信、多才多藝、悲憫濟世的特質。與他相識多年,許多觀點很相近。讀完他的書,感觸良多。的確是值得所有成長中的高中和大學同學們詳細閱讀,既汲取教訓為培養自己的高尚情操努力,也為將來成為正直的社會中堅分子鋪路。
——哈佛大學核磁共振實驗室及貴重儀器中心主任、華美化學學會董事及前會長黃紹光
夏教授以科技專業人士敏銳精準的目光,人文素養的細膩觀察,分析快樂與幸福的成因,比較中外文化的異同,看似隨興寫來,實際上寫出過來人的體驗,言簡而意義深厚。可供後來學子借鑑深思。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物理系終身教授陳敏
夏祖焯教授見解獨特,以他的人生經驗,激勵高中生獨立思考,慎選人生方向,培養科技和人文素養,生命和價值觀,交友及建立國際觀和領袖氣質。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啟發高中生和師長,我極力推薦。
——美國伊利諾大學電機系教授、史丹福大學客座教授、洪堡研究獎得主莊順連
夏祖焯教授是一位兼具科技專業與人文素養的傑出學者,夏教授在本校期間,每學期課程皆為同學熱門首選,他的文章不同於一般老生常談,其思維觀點細膩,更有許多巨觀建言,對高中生、大學生、家長甚至於老師,皆有相當大的啟發,連我亦覺得獲益良多。
——台灣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
本校夏教授的這些議論文有相當大的啟發性,不但適合高中生,也適合大學生,甚至家長、老師閱讀。
——台灣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
夏祖焯先生的這本書,引領青年學子進行一場場思辨之旅,助其建立立身處世不可缺少的重要價值觀。從國際觀、宗教觀、金錢觀、愛情婚姻觀的辨析,到菁英教育、品格教育的省思,延伸至文學價值與生命意義的深究,在人格形成期的風雨雲霧中,對於這些人生課題有所定向,必是豐厚羽翼的重要滋養,相信這本書將能幫助每個徘徊於成長十字路口的孩子,翱翔向寬廣高遠的天空。
——台灣建國中學校長陳偉泓
夏教授一針見血、簡短有力的文章,令讀者很快吸收到許多知識及分析,啟發他們的思考。
——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碧娟

目錄

自序 燕京賦 017
第1講你告訴我高中生該去談戀愛嗎?
男孩女孩大不同/ 024
高中生重視什麼?/ 025
戀愛中遇到困難怎么辦?/ 028
提前了解:適婚及婚後的男女/ 029
如何正確看待同性戀/ 031
我的婚姻和愛情/ 032
第2講.你要念理工農醫還是人文社科?
科技與人文的本質/ 039
科技或人文,你要怎么選/ 040
人文素養對未來發展有多重要/ 040
如何培養人文素養/ 041
第3講.你要不要從政?
政治的特質/ 047
政治家為下一代,政客為下一次選舉/ 048
高中生從政/ 049
由工程師變成政治家?/ 050
第4講..你告訴我生命的真相是什麼?
生命的意義和本質/ 056
年輕人有困惑/ 058
第5講.你為什麼快樂或不快樂
短暫的快樂與長期的幸福/ 065
知足常樂?/ 066
何種人較快樂/ 067
快樂基因/ 068
快樂或不快樂的某些性質/ 069
如何面對不快樂/ 071
第6講.選系不選校,離家念大學最好
從Blue and Gray Game說起/ 075
離家念大學及選校/ 076
我的個人經驗/ 078
結語/ 079
第7講..你適合去美國留學嗎?
美國人討人喜歡?/ 087
宗教是他們的人生大事/ 089
美國人沒有階級觀念/ 089
球員受重視/ 091
美國的國定語言/ 091
在美國的華人都光鮮亮麗?/ 092
留學美國學什麼/ 093
第8講.向社會大學高材生多多學習
別輕視無學位的高材生/ 101
社會大學裡有大學問/ 102
第9講.看重自己才是高人格
人格是“人品”及“格調”/ 107
人格教育的養成/ 108
我的夏九項/ 108
第10講..你要又會讀書又會玩
在高中培養多元化的生活/ 116
多元化生活為你帶來什麼?/ 117
我的經驗/ 118
第11講.記得,菁英不一定是功課好
菁英教育符合社會利益/ 123
誰是菁英?/ 123
希臘與尼采/ 124
菁英的培養/ 125
結語/ 127
第12講.做一流學生,也做一流領袖
一流學生,一流領袖?/ 130
社會尊敬領袖/ 130
經理對事,領袖對人/ 131
領袖是在“給予”,而不是在“收取”/ 132
領袖要有語言溝通能力/ 132
領袖的特質/ 133
第13講..頂尖高中生要懂文學
從現實看文學的功能/ 138
文學的某些性質/ 139
文學創作——獨持偏見、一意孤行/ 140
建議書單/ 141
第14講.沒創造力爬得更快?
創發的種類及成因/ 149
高中生是否應該有創造力或創發精神/ 151
如何培養創造力/ 153
結語/ 154
第15講.高中生邁向成功之道
性格的養成/ 162
心性的養成/ 164
氣質風度的養成/ 165
講求效率的培養/ 166
培養觀察及判斷力/ 167
終曲/ 170
第16講..節儉未必是美德,先花了再說?
貧富的性質/ 173
如何愛錢愛到沒有銅臭氣/ 174
一些個人觀點及建議/ 175
第17講..宗教於你是否有必要?
宗教的起源/ 181
宗教的分布/ 182
宗教的特質/ 183
宗教是緣分/ 186
為什麼不信教/ 187
死亡的纏結/ 188
宗教是否有必要?/ 189
第18講.我們的民族性可愛嗎?
漢民族的民族性/ 194
中華民族的長處/ 195
中華民族的缺點/ 196
以日本為借鏡/ 199
第19講..我們要如何培養國際觀?
國家的性質/ 204
國家的對外/ 204
國際觀的重要性/ 205
日本及武士道精神/ 206
國際觀的培養/ 209
附錄:
以下三篇為夏烈教授所發表過的,與高中生活有關的文章。
附錄1城南少年游 213
附錄2我的高中生活 222
附錄3白門,再見 227
迴響目錄
1
林坤緯:我看男生女生/035
范明軒:愛情對我已不再那么重要/ 036
2
白先勇:我為何重考大學/042
朱綺鴻:人文與科技如何選擇/043
龔明祺:時代會改變/045
3
馬英九:政客無所不為,政治家有所不為/ 051
龔明祺:工程師從政?/053
孫國華:作“立委”的一些觀察/ 054
4
Dr. F. Gonzalez-Crussi:生物學中的生命意義/ 060
李小玉:你恐懼死亡嗎?/061
簡信雄:希望讓生命美若艷陽/062
5
木杉:若國民不快樂,則國富無意義/ 072
龍明媚:人生充滿戲劇性,何必不快樂!/ 073
6
黃煌輝:早離家的孩子更重親情/ 080
陳力俊:根據大學特色擇校/083
Natasha LouiseLutes:在異國念大學/ 083
霍揚文:趁我們年輕多出去看看/ 085
7
蘆艷玲:天堂?地獄?It’s up to you!/ 095
考拉小巫:美國夢/ 097
8
王旭明:真正的大學是社會/103
桂傑:學會在社會大學游泳才能真正活下來/ 104
9
王正中:夏九項都正確嗎?/113
李建中:領導、關懷、憐恤、合作/ 114
10
金艷:玩,不耽誤學習!/118
吳佳輝:盡情盡興就好/120
11
黃煌輝:如何發掘菁英?/127
白培霖:菁英是可以訓練出來的/ 128
12
李晗:巾幗何須讓鬚眉/133
王小弟:扭轉對“領袖”的誤解/ 135
13
白先勇:文學以人為中心/142
白培霖:理工狀元怎么說/144
林崢:穿上魔力紅舞鞋的女孩/146
14
賴明詔:創意、冒險、多元/155
徐大麟:創業投資與我/157
李嗣涔:練好基本功,打開心胸,等待那驚鴻一瞥/ 158
陳默:由模仿進入創新/159
15
高惠宇:成功不一定要第一/170
胡俊弘:看大也看小,看上也看下/ 171
16
張人鳳:BalanceSheet/ 177
Mike Cooper:金錢!金錢!/ 180
17
江煜坤:何妨有宗教信仰/190
簡信雄:高中生要警惕邪教/191
黃鈞愷:我對宗教信仰的看法/192
18
張人鳳:企業家要善用民族性/199
江簡富:民族性會不斷發展變化/ 200
王思尹:準則之缺失/201
19
Mike Cooper:有正確的世界觀才能不受騙/ 210
李彥甫:培養國際觀之實用秘笈/ 211

作者自序

燕京賦
中國,一個真實與幻夢混合,美麗的東方花園,許多的光影、聲音、色彩,許多的期盼與回憶。
我在北京出生,台北長大,又在美國生活了許多年。中國那片大地遙遠而親近,陌生又熟悉。然而,我現在竟為大陸的高中生寫這本書,那是什麼樣的心情?如今長安東路中南海旁有一所二十八中(現已併入一六一中學),前身是藝文中學及藝文國小。我年幼時家住中山公園旁的南長街,在藝文國小念過一年級,印象模糊。沒想到台北念建中時,同班同學趙若飛及譚開元竟是藝文同學——是藝文太大了,還是台北太小了?
不少人看過先慈林海音的小說《城南舊事》及同名電影,她在兩岸敵對的年代寫出《兩地》一文,希望噴射機將北京及台灣連線起來,朝發而午至,如此就不會有心懸兩地的苦惱了,這種說法明顯表達她的心態。後來馬英九開始在台執政,不到三個月就強力兩岸通航,如今台北到北京只不過三小時,只是林海音沒看到。
林海音是出生在日本的台灣人,曾任《聯合報·副刊》主編十年。我的父親夏承楹筆名何凡,曾任《國語日報》社長及發行人近二十年。我出生在北京,長在台北,大學念台南成功大學,又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念碩士、密西根州念博士及美國各地工作數十年,家庭及學校背景算是比較多元。這些複雜的背景開擴眼界,啟發思維,增長分析能力,所以書中一再鼓勵學生要多元化、多地域化、多接觸面、多好奇心。這“四多”不見得造益每個人,但絕對適用於大多數人。我們今日的學生逐漸在缺乏這“四多”,與家長不鼓勵有關。
這本書本來是寫給台北建國中學的。1896年台灣割讓給日本,建中創校於兩年後的1898年。日本投降前名台北一中,只準日人子弟入學,後準許極少數台灣孩子進入。建國中學這一百年來一直是全台灣第一高中。回憶起來,我念建中時最有興趣的科目是地理,對人文地理的興趣比自然地理多,這說明了什麼?然而成績最高的科目總是數學,這又代表了什麼?以後考入工學院,深知對科學及工程沒有很大興趣,竟一路念到工程博士。在美國工程界做了許多年後,回台灣教授文學與電影課程,但真正興趣在社會、新聞、法律及政治這些領域。一個人的事業及職業取決於天分、興趣及境遇,第四個就是命運。
中國青年出版社聯繫我出這本書,我想主要是希望我能帶進一些西方、台灣的觀念及體驗。80年代改革開放後,大量與外國接觸,市場經濟取代了計畫經濟。現在市場經濟進一步深化,則職場上需要的不僅是I型的專業人才,而且是T型的對於其他領域也都有相當知識的人,也就是“通才”,還有雙專業能力的π型人才。如此看來,中學時期就要開始培養課本外的知識。責任編輯龍彬彬與在美國的我越洋討論後,決定以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建中生這樣想——給高中生的二十堂人生要課》為藍本,略為修改為大陸版。我回憶這一生,中學可能是最重要的階段——大量的學習閱讀、對社會現象開始有自己的看法、數理的基礎教育、同學間每天興致高昂的討論及互動,結交的哥兒們幾十年後還來往……這一切促使這本書成為一本重要的課外讀物。
文章是個人主觀的看法,在建中出專刊時,每篇之後都有十篇左右的迴響文字,從台灣當局的領導人馬英九到高中生都有。這些迴響作者不乏大牌人物、政治明星、企業大亨、學界泰斗,或知名作家,因為篇幅有限不能全部收錄。實際上,有些高中生寫的迴響更有內容,更有見地。由這些迴響文字,我看到男生與女生的不同,年輕高中生與成年人的差異。很明顯,女生比男生要溫和及有人情味許多;成年人比年輕學子要理智、現實以及“狠心”。年輕學生理想主義色彩重──走入社會,他們就知道不是這么回事了;走上戰場,他們會看到人間痛苦、醜惡、敗德、兇殘的一面,那不是雷馬克《西線無戰事》中剛從高中畢業,相互提攜、生死與共的年輕兵士,而是海明威筆下“失落的一代”。書中某些文章,我寫出了真相,會令一些有理想主義色彩的學生失望及不悅,但是你們終將要面對,遲早的事。
兩岸曾隔絕多年,政治體系不同,但兩岸的高中生在本質上沒有什麼大區別,心態更是相同,也就是“大同小異”這句成語。我在台灣的大學教書十數年,也和高中生有互動。接觸的大陸學生是我班上的交換生,多來自北大、清華、武大、復旦等名校。他們應是畢業於各城市的重點高中,所以不一定完全具有代表性,而這本書是寫給一般高中生及家長、教師看的。我雖出身菁英學校,卻有多方面的興趣及接觸面,很清楚看到菁英、一般及後進學生各有天地。象牙塔是一座塔,不是一個社會或國家。毛澤東、蔣介石、鄧小平、蔣經國……這些人都沒有念大學。有一位女士曾對我說:“我觀察你不像其他高級人才把自己隔離。就算一個掃地的,你也會和他聊天。”陸學長開了一家規模不小的化工軟體公司,他曾說:“一個成功的人,會跟各種不同階層的人來往。”
雖說大陸與台灣的學生相同,實際上還是有些不同。台灣青年的優點是多數比較有禮貌、守秩序,注重公德及人與人之間的情義。中國在邁向超級大國的路上,就是要有這種胸襟和修養,以及訓練和學習。一流的國民、世界的領袖,那絕不是金錢即可代表的。這本書主要是告訴同學們生活及生命中的一些內容,這似乎是個人的事,然而書中也蘊藏著一些個人與國家民族的關係,甚至與世界的關係。這本書雖寫給高中生,卻也試圖勾畫出一個中國的未來。
西方帝國主義以侵略及掠奪為目的,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及核子攻擊、生化戰都是西方人啟端的。如此侵略性終將導致全球毀滅。所以生性和平的中國人在強大後,有義務將中國思想推行到全世界,引導世界建立新秩序,阻止人類走上毀滅之途。自古以來,中國人不但不壓榨周圍鄰國,反而軍事上保護鄰國,甚至在鄰國經濟困難時伸出援手。如今西方國家不一定是武力的征服,而可能是經濟、文化、科技的滲透。試問中國外交政策是什麼?國際形勢又將變成哪種局面?全球經濟交融是互輔還是互斥?是牽制還是各得其所?
說這些各位同學可能認為太早了,和高中生有什麼關係?不早,希望你們在年輕時就培養這些觀念——世界人類領導的觀念!我居住外國多年,足跡踏遍全世界後,深深感到:中國要領導世界,而不是被世界領導!這裡說的不是要中國走帝國主義的路線,而是領導世界走向和平。
我出生在貧窮混亂的中國,但從未對中國失去信心。出生地北京曾名燕京,離開了很久,現在似乎又隨夏日攜帶一切回憶匆匆歸來,那種輕柔喜悅而壓抑的情緒並非陌生,觸景生情,不勝感慨,是以為序。
夏烈(夏祖焯)
2013年6月寫於美國加州及台灣台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