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銀絲面

夏津銀絲面

夏津銀絲面,又名龍鳳面,山東省夏津縣特色傳統名吃,原為雷集鄉張集村張氏祖傳麵食,迄今已有200餘年歷史。其名為乾隆所賜。又名“龍鳳面”。銀絲面由人擀軋至面薄如紙,切得細如銀絲而得名。如再橫切成粒,就稱珍珠琪。具有久煮不爛、晶瑩透明,軟、滑、韌兼備的特點。其外觀薄如紙、色如玉、小如珠,爽滑韌嫩、隨湯入喉、和胃養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津銀絲面
  • 分類:山東省夏津縣傳統名吃
  • 口味:鮮美
  • 又名:龍鳳面
起源,產品典故,

起源

夏津特產銀絲面,又名龍鳳面,原為雷集鄉張集村張氏祖傳麵食,迄今已有200餘年歷史。銀絲面系選用上等精細麵粉,配以十餘種佐料,人工擀軋面薄如紙,切成細絲即為銀絲面。再橫切則為珍珠琪。銀絲面、珍珠琪久煮不爛,不粘,仍根根、粒粒,如銀絲碎玉,晶瑩透明。食之軟膩、滑韌,若另配以麻汁、炸醬、肉絲、醋、蒜等佐料,更別具風味。現全縣生產廠家達十餘處,其中國營夏津珍珠廠生產的“飄旗”牌珠珍琪、銀絲面為正宗產品,選料精良,風味獨具,系同類產品的校校者。如今,於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又利用現代化手段生產,其品味尤佳,營養成分更趨豐富,且產量與日俱增。溥傑先生品嘗後,曾欣然揮毫寫詩稱讚:古樹發新枝,銀(shu)綻奇葩,不啖珍珠琪,愧稱美食家。
夏津銀絲面

產品典故

清乾隆皇帝為治理天下,體察民情,曾“六飛首馭,省方問俗”,即所說的“乾隆六下江南”。
有一次,乾降南巡由運河水路回蹕京師,由於一路上旅途勞頓,水土不服,至使食慾行振,沿途各地方官聞知,無不將當地的美食進獻皇上,以邀青睞。然而,乾隆帝總總不開胃口,多不思用。
夏津銀絲面
後來,“龍舟”行至山東夏津縣地面、夏津知縣金應斗早率屬官在運河岸畔恭候聖駕,得知“龍體欠安”,便誠惶誠恐地將當地的特產美食--“珍珍琪”獻上。這珍珠棋為夏津特產,系以上等精麵粉加雞蛋清,配以多種佐料做成,“個如大米而白,形似鳳目而秀,真真是潔白比玉屑,晶瑩匹珍珠”。又兼以烹調技巧考究,乾隆帝吃後,食慾大增。於是召見夏津知縣金應斗,詳細詢問珍珠棋情況,並“御賜詩扇一柄”。(見乾隆本《夏津縣誌*卷一》)金應斗感戴天恩,便又將珍珠棋的製作、烹調技巧詳繕成摺奏上皇帝。乾隆帝閱後,讚嘆不已,“龍顏”大悅,遂取朱筆將“珍珠棋”的“棋”字,“木”旁改為“王”旁,井加御批道,“玉璣鳳目,王者之食也。”
後來人們也就相沿成習,將“珍珠棋”更為“珍珠琪”了。由此,這珍珠琪又得了一個高雅的稱號一—“鳳目玉璣琪”。
自此以後,乾隆帝便命夏津縣每年特做珍珠琪600斤晉獻宮廷,以供御膳之用。遂成定製,夏津縣就每年照獻不誤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