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拉康

夏拉康

夏拉康屬格魯教派,位於尼瑪江熱鄉下幫達村,海拔:395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夏拉康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尼瑪江熱鄉下幫達村
  • 海拔:3950米
概述,傳說,夏拉康碑,

概述

屬格魯教派,位於尼瑪江熱鄉下幫達村,海拔:3950米。公元700年,是赤松德贊的祭祀處,系大班智達比馬拉米札的親炙弟子娘·丁增桑波所建。傳說娘·丁增桑波因為大班智達比馬拉米札雲遊內地,過了五十個年頭尚未回來,便讓護法大將軍著手建造佛殿,用帽子接取飛來的建廟物資,故寺廟建成後稱做夏拉康(帽神廟)。
《啷日授記》一書中又說:“北方有個名叫那夏的地方,從地底下長出一個如來佛像,守衛著這一方的疆土。按照這一指點,娘·丁增桑波把能仁王背靠菩薩樹成佛的坐像,從地下取出,供在寺廟頂層神殿內”。於是用地名作寺名,稱為夏拉康。後殿正中供奉大日如來佛,周圍是其八大隨從佛子。大門內有兩尊忿怒金剛。後殿南側是大阿闍梨蓮花生,左右為大班智達比馬拉米札、娘·丁增桑波、赤松德贊和佩若雜納塑像。後殿北側有能仁佛講經說法身像、彌勒佛、文殊菩薩等 。

傳說

據傳龍魔墨竹司堅曾統治這一帶地方,對藏區為害不淺。為此,在墨竹司堅龍魔盤踞的凶湖之上,修建了一座威猛誅法佛塔和一座供著三尊曜金剛護法天神的神殿,並在門口豎起兩塊石碑。一塊刻有赤松德贊到赤德祖贊三代期間娘·丁增桑波的豐功偉績;另一塊刻著赤德松贊先後給娘·丁增桑波的兩封御札。後來,又供奉紅響銅能仁佛、娘·丁增桑波和大威德神像。朗達瑪毀法滅教後,神殿日漸破敗。進入佛教後宏期,夏寺的長者黨瑪倫傑將秘藏在地下的佛像取出,隆欽祖師修繕了神殿,堅起了石碑,設定了管理神殿的僧侶。教法又得到弘揚,殿堂內新塑了隆欽祖師的本尊——寶帳怙主神像和欲界神女像,陳列有斧鉞刀矛、箭杖等兵器等 等。後又在僧眾集會廳塑造了宗喀巴、阿底峽、種·傑瓦究乃和十六羅漢像。自該寺改信格魯教以後,還供奉了許多規範師塑像,其中有任過甘丹赤巴者。寺廟之管理,由色拉寺茄扎倉承擔。夏拉康是西藏早期建成的寺廟之一,佛殿中的殊勝佛像和刻有赤德松贊允諾的誓言石碑,是極其珍貴的文物。
夏拉康碑夏拉康碑

夏拉康碑

夏拉康碑位於夏拉康寺內,夏拉康寺位於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尼瑪江熱鄉9號村,海拔3930米。此寺全稱“伍如夏白瑪旺慶寺(漢意:帽子寺)”。據《夏拉康木刻印刷版藏文書》記載,八世紀末葉,娘丁增桑布受赤松德贊、蓮花生和畢瑪拉米扎的委託修建了夏拉康,是佛教中興時期傳播寧瑪派教法的主要道場。
夏拉康寺座北朝南,南北長56米,東西寬26—46米,占地面積1680平方米。建築為傳統的藏式土木石結構,左右基本對稱,主要由大殿、佛堂、護法神殿、經場及僧舍等組成。其中佛堂位於經場北側,原有兩層,東西長8.7米,南北寬7米,占地面積約56.49平方米。佛堂左右兩側及北部環繞有密閉式的轉經迴廊,這是西藏佛教寺院早期建築的典型特點。夏拉康碑1996年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