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可君

夏可君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1969- ),男,出生於湖北,哲學博士。北京·上苑藝術館——藝術委員會常務委員。曾留學於德國弗萊堡大學和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現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夏可君不遺餘力地翻譯、介紹了德國與法國當代思想,尤其在海德格爾,勒維納斯,布朗肖,德希達,讓-呂克·南希等現代德國和法國思想家上有深入研究。同時,夏可君也原發性地回應了西方思想,他從孔子儒學“感通”的思想出發,重新打開了對《論語》解釋的可能性,他以哲學的邏輯和思想嚴格的方式徹底面對文本和孔子的個體生命,又以“剩餘的思想”重新打開了《莊子》,激發了漢語思想之新的可能性。他就哀悼與詩學的關係在中國傳統與現代,以及與西方詩學的比較上,有著自己的思考。此外,他對中國古典繪畫藝術,西方文藝復興以來的基督教繪畫藝術,以及當代中國藝術都有持久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可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
  • 出生日期:1969年
  • 職業: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
教授課程,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科研項目與課題,主要科研成果,論文,個人著作,主編的翻譯著,個人專著,教育背景,研究方向,教授課程,主要學術兼職,主要專著,科研項目,

教授課程

東西方哲學本體論研究
柏拉圖閱讀
柏拉圖《理想國》研究
《論語》閱讀
莊子》閱讀
海德格爾的基本問題
《聖經》 閱讀
後現代思想研究
身體研究
德希達論策蘭
山水畫

主要研究方向

:
西方文論,中國與西方哲學和詩學,經典閱讀

主要科研項目與課題

現象學研究
“當代神學與人文學的交叉概念研究”(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項目)

主要科研成果

論文

《寫作的裂縫》:文藝評論,1994,5。
《阿Q以及可能的鏡像》:魯迅研究月刊,1995,11。
《對道德經文本句法層次的分析與解釋》:中州學刊,1996,4。
《牟宗三思想研究綜述》:哲學動態,1999,5。
《Fuge:海德格爾的世界問題》:江蘇社會科學,2000,5。
《絕境的步伐——德希達在海德格爾與勒維納斯之間書寫死亡》:開放時代,2001,11,此文被《人大複印資料》轉載,2002年第一期。
《藝術作品中的世界和作為世界精神的河流》:現代哲學,2002,4。
《海德格爾與世界問題的發生》:現代哲學,2003,1。此文被《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德希達書寫死之絕境——與Heidegger,Levinas,Blanchot一道發現死亡》:論證第三期,近四萬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布朗肖的寫作》:東方雜誌,2003,11。
《禮物的精神——Derrida思想禮物及其對神學的解構》,《道風》:香港道風山神學研究期刊,2004。
《無題的禮物和思想發生的位置——Derrida論饋贈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生產》第一期,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The Community of Love and Ethos Of Giving: Deconstruction Of Christanity in Jean-Luc Nancy. 2004年11月在台灣中原大學“上帝與公共生活”的國際會議論文。論文集即將出版。
《論殘雪》:收入《從尋根到飄泊——世紀之交的中國文學與文化》論文集。羊城晚報出版社,2003。在該論文集中,其中發表了本人關於殘雪小說的三篇評論和對詩人多多的一個評論文字,字數有四萬字之多。
《<論語>的本體之學:解讀<學而>開篇》:收入《原道》第11輯,2005。
《聖母往見》:收入《基督教文化評論》,2006。
《觸感神學》:香港道風,2007,2。
《劉小東繪畫“燒耗子”》:收入《閱讀城市》,2007年,上海三聯出版社

個人著作

一,個人原創性哲學寫作:
1,以山水畫為新論域展開的哲學思考:《平淡的哲學》(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
2,夏可君的哲學讀本:《無餘與感通——源自中國經驗的世界哲學》(新星出版社,2013)。
3,提出藝術哲學的新概念:《虛薄:杜尚與莊子》(江蘇美術出版社,2012)
4,中國文化創造性內在轉化的書寫性命脈:《書寫的逸樂》(崑崙出版社,2013)。
二,中國哲學的著述:
5,莊子研究:《幻像與生命》(學林出版社,2006)。
6,孔子研究:《論語講習錄》(黃山書社,2009)。
7,子思與孟子研究:《中庸的時間解釋學》(黃山書社,2009)。
三,西方哲學,藝術與詩歌文學的比較研究:
8,關於中國當代詩歌以及比較詩學的研究:《姿勢的詩學》(中國社會出版社,2012)。
9,關於基督教繪畫與圖像解經:《生命的感懷—福音書的圖像解經》(台灣基督教文化出版社,2008)。
10,關鍵字研究:《身體》(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四,藝術展覽以及相關文本:
【從“余像(infra-image)”或者“寫象(Image-graphic)”等哲學概念出發思考與論述中國當代藝術、詩歌與文學,並領導和參與實踐項目】
11,關於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個案研究:《余像繪畫》(江西美術出版社,2008)。
12,策劃展覽並且出版第二輯:《余像繪畫》(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13,主持《繪畫的書寫性》繪畫展覽與文本創作(2011),北京當代藝術館
14,《心性自然》繪畫展覽(2012),北京今日美術館
15,“虛薄”繪畫展,南京青和當代美術館,北京元典美術館,2012年。

主編的翻譯著

1,德希達:《解構與哲學的未來》(吉林出版集團,2005,2011)。
2,讓-呂克·南希:《解構的共通體》(上海世紀集團,2007)。
3,讓-呂克·南希:《變異的思想》(吉林出版集團,2005,2011)。
4,以及當代哲學家的重要論文:海德格爾,萊維納斯,德希達,南希,等等。

個人專著

1,《無盡的書寫——田流沙繪畫研究》:花城出版社,2006年。
2,《幻像與生命——莊子的變異書寫》:學林出版社,2007年。

教育背景

2001 博士畢業於武漢大學哲學系,獲西方哲學博士學位
2003-2004 於德國弗萊堡大學哲學系學習
2005-2006 於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哲學系學習

研究方向

西方文論
中國與西方哲學和詩學
經典閱讀

教授課程

東西方哲學本體論研究
柏拉圖閱讀
柏拉圖《理想國》研究
《論語》閱讀
海德格爾的基本問題
《聖經》閱讀
後現代思想研究

主要學術兼職

代表性論文
(1)《寫作的裂縫》:文藝評論,1994年第5期
(2)《阿Q以及可能的鏡像》:魯迅研究月刊,1995年第11期
(3)《對道德經文本句法層次的分析與解釋》:中州學刊,1996年第4期
(4)《牟宗三思想研究綜述》:哲學動態,1999年第5期
(5)《Fuge:海德格爾的世界問題》:江蘇社會科學,2000年第5期
(6)《絕境的步伐——德希達在海德格爾與勒維納斯之間書寫死亡》:開放時代,2001年第11期,此文被《人大複印資料》轉載,2002年第1期
(7)《藝術作品中的世界和作為世界精神的河流》:現代哲學,2002年第4期
(8)《海德格爾與世界問題的發生》:現代哲學,2003年第1期
(9)《德希達書寫死之絕境——與Heidegger,Levinas,Blanchot一道發現死亡》:論證,第3期,近四萬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10)《布朗肖的寫作》:東方雜誌,2003年第11期
(11)《無題的禮物和思想發生的位置——Derrida論饋贈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生產》第1期,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12)The Community of Love and Ethos Of Giving: Deconstruction Of Christanity in Jean-Luc Nancy. 2004年11月在台灣中原大學“上帝與公共生活”的國際會議論文。論文集今年即將出版
(13)《論殘雪》:收入《從尋根到飄泊——世紀之交的中國文學與文化》論文集。羊城晚報出版社,2003年。在該論文集中,其中發表了本人關於殘雪小說的三篇評論和對詩人多多的一個評論文字,字數有四萬字之多
(14)《禮物的精神——Derrida思想禮物及其對神學的解構》,《道風》:香港道風山神學研究期刊,2004年
(15)《<論語>的本體之學:解讀<學而>開篇》:收入《原道》第11輯,2005年
(16)《聖母往見》:基督教文化評論,2006年
(17)《觸感神學》:道風,2007年第2期
(18)《禮物給予的“漢語-神學”》:基督教文化學刊,2007年第3期
(19)《身體——思想的觸感》:基督教文化學刊,2009年第6期
(20)《<水立方>:對稱的火焰與時間性的法則》:當代文壇,2009年第7期
(21)《時間之痛:哨兵詩歌寫作的地方志》:當代文壇,2009年第7期
(22)《荷爾德林的文論與現代漢詩寫作的法度》: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第9期
(23)《修性·基督化·自由感:當代中國藝術宗教精神的三種可能性》:文藝研究,2009年第11期

主要專著

(1)《身體》,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書寫的逸樂》,崑崙出版社(2012)
(3)《姿勢的詩學》,中國社會出版社,(2012)
(4)《無餘與感通——源自中國經驗的世界哲學》,新星出版社(2012)
(5)《虛薄:杜尚與莊子》,江蘇美術出版社(2012)
(6)《中庸的時間解釋學》,黃山書社(2009)
(7)《平淡的哲學》,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
(8)《論語講習錄》,黃山書社(2009)
(9)《生命的感懷—福音書的圖像解經》,台灣基督教文化出版社(2008)
(10)《變異的思想》: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11)《幻像與生命》,學林出版社(2006)

科研項目

現象學研究
“當代神學與人文學的交叉概念研究”(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