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元瑮

夏元瑮

夏元瑮(1884—1944),字浮筠,我國早期近代物理學家、教育家,專長於理論物理學。畢生從事高等教育工作,培養了許多物理學和工程技術人才,他和何育傑二人是我國大學物理本科教育的開創者。翻譯並出版了愛因斯坦名著《相對論淺釋》,為相對論在我國的傳播做出了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元瑮
  • 別名:字浮筠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杭州
  • 出生日期:1884年
  • 逝世日期:1944年
  • 職業:高等教育
  • 畢業院校:伯克利學校、耶魯大學柏林大學
  • 主要成就:翻譯並出版愛因斯坦名著《相對論淺釋》
  • 代表作品:《相對論淺釋》
簡介,生平,幼年求學,赴美留學,擔任教授,結識愛因斯坦,宣傳近代科學,重大貢獻,相關評價,簡歷,論著,

簡介

夏元瑮,字浮筠,1884年生於杭州。其祖父夏鸞翔,字紫笙,清代疇人之一,著有算書多種,擅長繪畫詩詞。他的父親夏曾佑,字穗卿,好八股,精釋典,著有《中國古代史》等書。夏元瑮在科學、國學兩方面均受其先輩的深刻影響。

生平

幼年求學

夏元瑮幼年喪母,8歲尚未讀書識字,常與群童嬉戲於街頭。10歲隨父進京,幾年後又回杭州,入求是書院讀書。從此他喜愛政治、社會、宗教、文學等書籍,尤戀先秦諸子。祖母每月給他200文錢,他全部積攢起來,買了各種書籍。1904年入上海南洋公學,這是一個注重理科的學校。第一學期,由於夏元瑮是插班生,期末考試他排名倒數第二。他決心暑假留校補習,遇算學難題,終日思考,時而夜有所夢。第二學期,果然名列前茅。1905年,廣東省招考留學生,有3名省外名額。夏元瑮即去應考,在600名考生中,他榮獲第一名。

赴美留學

1905年夏天,夏元瑮赴美留學。第一年在伯克利學校補習理化實驗,1906年秋進耶魯大學攻讀物理學,3年後畢業。1909年秋又到德國,入柏林大學繼續深造。在柏林大學期間,和他的老師M.普朗克(Planck)結下友誼。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1912年袁世凱任大總統,廣東省留學經費被取消,夏元瑮只好輟學回國。

擔任教授

回國後,應北京大學校長嚴復之聘,任該校理科學長(相當於後來的理學院院長)和物理學教授,講授理論物理等課程。他和何育傑在北京大學培養了第一屆物理學本科畢業生(1913年入學,1916年畢業),開創了中國的物理學大學教育史。1917年初,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聘請夏元瑮繼任理科學長。
1917年11月,夏元瑮在其他教授協助下,提出《改訂理科課程方案報告》,改學制為預科2年、本科4年。“方案”中加強實驗,增加選修課,使課程設定水平大為提高。1918年10月,他代表北京大學向專門以上各學校校長會議提出理科各門學科的教學方案,有關課程設定的建議更為完備,如增設近世電學(包括放射體論、電子論、光論、輻射論)理論、相對論、原量論、流體力學、高等理論力學、聲學、彈性論、導熱論等課程。這個方案不僅反映了夏元瑮對當時物理學進展的深切了解,而且表明他準備將最新物理學成就納入教學內容之中的遠見卓識。1917年,相對論與原量論(即量子論)剛剛誕生不久,理論尚未完備,但已經成為物理學界普遍公認的學科。夏元瑮提出的方案,對我國20年代左右的理科教學具有一定的影響。

結識愛因斯坦

1919年,夏元瑮第二次到柏林。在柏林大學聽普朗克和H.魯本斯(Rubens)講課,並經普朗克介紹結識了A.愛因斯坦(Ein-stein)。他隨愛因斯坦學習相對論,愛因斯坦也從他那裡聽到有關中國的古老文明。1920年,夏元瑮和一位德國小姐結婚。1921年春,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遊歷歐洲各國,途經柏林,夏元瑮為其翻譯、導遊,並參與旅行訪問、邀請學界名流來華講學等事。夏元瑮陪同蔡元培訪問了愛因斯坦,並邀請愛因斯坦訪問中國。1921年夏,夏元瑮回北京,繼續在北京大學任教。他和普朗克、愛因斯坦常有書信來往,也為邀請愛因斯坦來華講學繼續努力。1922年底,愛因斯坦到日本講學路過上海,於12月17日在日本給夏元瑮來信告知其不能訪華的原因:“北京如此之近,而予之宿願終不得償,其帳悵之情,君可當想像也。現以要事,急須西歸,不能與君一晤,只能函告一切,君之盛情敬心領矣。然予甚期望,君不久再來歐洲,吾等仍可會談也。”

宣傳近代科學

夏元瑮是中國第一代理論物理學家。在他第二次從歐洲回國後,不僅繼續執教講壇,主講相對論和理論物理課程,而且著手將相對論介紹到中國。他僅用幾個月時間,譯完了愛因斯坦名著《相對論淺釋》(今譯為《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該書於1922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這是我國第一本有關相對論的譯著,它在本世紀上半葉在中國和東南亞各國華僑中頗具影響。20年代初,夏元瑮作過許多有關相對論和物理學的公開講演,為普及和宣傳近代科學知識作了不少努力。

重大貢獻

1929年3月,夏元瑮當選為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1930年3月,再次當選。1931年起,北京大學各系系主任不再由各系教授選舉產生,而是由校長直接聘任。夏元瑮的物理系主任之職一直到1931年王守競被聘任系主任為止。他在北京大學任教10餘年,為建設北京大學物理系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北京大學任教期間,夏元瑮還兼教於北京師範大學輔仁大學。1924—1927年間,他出任同濟大學校長,大夏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物理學教授。1928年,他先後任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院長兼工學院物理學教授,北平大學代校長。1936年起,他先後又任湖南省教育廳廳長,湖南大學重慶大學教務長,大夏大學(抗戰期間在貴陽)教務長、理學院院長等職。

相關評價

夏元瑮熱愛教學工作,喜歡研究學問。他教書幾十年從不隨便開口;每次上課,他必先思索所講的材料,以及如何講法。他講課總能吸引學生,無論再深的學理,經他淺顯比喻、反覆講解,學生無不通曉。他一生中,曾擔任普通物理、光學、電學、熱學、電子論、相對論、原量論(量子論)、波動力學、理論物理、近代物理、解析幾何、高等微積分、群論、科學通論,以及英文、德文等外語課。對當代物理學進展,他了如指掌。他雖是理論物理學家,但他主張“實驗物理學與理論物理學能合而不能分,合則有利,分則有害”。他反覆強調,“物理學的最高法庭在實驗與觀測。無論何人有何種程度,都可發揮自己奇特的思想,不過務須求其是否與實驗相吻合。”
夏元瑮一向視教書為高尚職業。他說:“因為人類最高智慧即科學,而傳授科學知識的人就是教員,不可以教書匠妄自菲薄,社會官僚輕視教員的陋習,不足計較。”對於官場陋規,他極為反感。他一生無意高官厚祿,放棄了許多機會。在他看來,當官之事“我覺得無聊”,“心思用於建設的少,而用於對人者反多。人的壽命有限,何必如此自苦。”“此外最感痛苦的是,好計畫常不能實行。各機關當局,大多都是空言,很少埋頭苦幹的人,又未必為上司所賞識。總之性情不近之事,勉強為之,則痛苦萬分也。”他的這席話,可謂切中舊社會官僚制度之時弊。
1932年中國物理學會成立,1932—1934年,夏元瑮是該會董事。他一貫熱心贊助並積極支持物理學事業。他為人謙虛,學識淵博,提攜後學,真誠熱心。1935年,當有人問他為何不著書立說時,他回答:“一因學界勝我者甚多,不敢獻醜;二因近代物理日新月異,書猶未出,材料已舊;三因材料太多,選擇為難。而且覺得作一書必有獨到見解,或更好講法,同新鮮的表演等等,自問全不如人;四因翻譯名詞為難,看者不懂,懂者不看。我教書幾十年,但不敢出書,自覺沒有過人的地方。中國物理,近年有長足進步,各國物理雜誌也時見中國人的論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物理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諸君,都是很努力的,我不能相與倫比了。”這種誠摯、謙虛的態度,令人敬仰。
夏元瑮身材不高,精悍強壯,一副和藹面孔。他待人熱情,視學生如同子女。日本大舉侵略中國後,1937年中國科學文化中心轉移到西南,夏元瑮離開湖南到西南各大學任教。他的德國妻子終因德籍而回國。他在輾轉西南數年之後,思愁萬千,憂國憂民,又因多年貧困,患心臟病,於1944年在貴陽逝世。

簡歷

1884年 生於杭州(生月、日不詳)。
1904年 入上海南洋公學。
1905年夏—1906年 秋在美國伯克利學校學習。
1906年秋—1909年 秋在美國耶魯大學攻讀物理學。
1909年秋—1912年 在德國柏林大學深造。
1912年 回國。
1912—1919年 任北京大學理科學長。
1919年夏—1921年 夏初出訪德國並以訪問學者身份入柏林大學
1921—1923年 任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兼任北京師範大學、輔仁大學教授。
1923—1924年 任同濟大學校長。
1924—1927年 任大夏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兼任第一交通大學(上海)教授。
1928—1932年 任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院長兼工學院物理學教授。
1929—1931年 任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
1932—1935年 任北平大學代校長。
1937—1944年 先後任湖南大學重慶大學大夏大學(貴陽)教務長,大夏大學理學院院長。
1944年8月18日凌晨1點半卒於貴陽醫學院。

論著

1 夏元瑮.安斯坦相對論淺釋.改造(雜誌),1921,3(8).
2 夏元瑮譯.相對論淺釋.商務印書館,1922.
3 夏元瑮.安斯坦相對論及安斯坦傳.改造,1922,4(8).
4 夏元瑮.物理學家盧奔斯(H.Rubens)之紀念.理化雜誌(北京師範大學理化學會編),1923,3(1).
5 夏元瑮.安斯坦及其學說.時事新報副刊“學燈”,1923.1.3—4.
6 夏元瑮.物理學之新潮及相對論學說.時事新報副刊“學燈”,1923.1.17—31.
7 夏元瑮.相對論及其發見之歷史.晨報副刊,1923.2.22—23.
8 夏元瑮.物理學與各學科之關係,晨報副刊.1923.4.17.
9 夏元瑮.安斯坦相對論概略.晨報副刊,1923.5.1.
10 夏元瑮.新原子論大略.晨報副刊,1923.7.2—3.
11 夏元瑮.新舊力學之異同.晨報副刊,1923.11.6—1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