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醫藥學

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壯醫壯藥是壯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在同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祖國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遠古時期便萌發了壯醫壯藥,居住在廣西地區的壯族先民們,為了生存和繁衍,便積累了與疾病做鬥爭的一些有效方法和藥物。

基本介紹

醫學簡介,壯藥資源,用藥習慣,壯醫藥膳,特色診斷法,壯醫甲診,壯醫目診,壯醫內科,外治療法,痧病治療,皮膚科,

醫學簡介

壯族地區也曾流傳有“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到秦漢時期壯藥種類已相當豐富,有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三大類40餘種。當時的嶺南越人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瘴氣經驗。唐代以後形成了具有獨特民族風格、並滲透漢醫學的壯族醫學,壯醫方劑學也初見雛形。在唐宋時期的方書中收錄了一部分嶺南的解毒、治瘴氣藥方。在醫書分類中出現了“嶺南方”,標誌著包括壯族醫藥在內的南方少數民族醫藥在祖國傳統醫藥學中的明確地位。明清時期,是壯醫壯藥的發展時期。這一時期的壯醫壯藥除了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及廣西各地方志有記載外,尚開辦有地方醫藥教育,出現了不少壯族醫藥家,並辦有一些慈善機構,志在救助孤寡老人及貧病無錢求診者。廣西隆林、貴縣、沂城、靖西等地均開辦有規模較大的藥市,帶動了當地經濟和壯醫壯藥的發展。縱觀古代壯醫壯藥的發展,即使沒有文字記載,但壯藥通過師徒授受、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下來,一直在民間流傳有大量的壯族醫藥秘方驗方,為祖國傳統醫學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壯藥資源

壯族聚居地區由於複雜而典型的地理環境加上特殊的氣候條件,造就了十分豐富的藥材資源。據調查,僅壯族聚居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境內,中藥品種就達4623種之多(其中植物藥4064種,動物藥509種,礦物藥50種)在全國名列第二,其中壯醫常用藥達千種以上。
壯藥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毒藥和解毒藥的廣泛套用,是壯醫的重要診療特色和突出貢獻,許多藥物同時成為著名的中藥。例如《後漢書·馬援傳》載:“出征交趾,土多瘴氣”,因常服苡仁而能防治瘴疾,後帶回中原。苡仁一直是壯醫常用藥,也是常用中藥,盛產於壯族聚居的百色地區各縣。在貴縣羅泊灣漢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鐵冬青金銀花等壯醫常用藥。在《神農本草經》收載的365種藥物中,壯族地區盛產的菌桂、牡桂、苡仁、丹砂、鐘乳石等被收錄。該書中有“除寒熱邪氣,破積聚愈病”等作用的“下藥”125種,壯族地區大多有出產。唐代《新修本草》也收載了不少壯藥,如蚺蛇膽、滑石、釣樟根皮、茯苓、桂、蒜、瓜蘆木、黑石脂、鉤吻、白花藤蛇黃、鬱金、蘇方木、狼跋子等。稍其後的《本草拾遺》,更收載了著名的壯醫解毒藥陳家白藥和甘家白藥,這兩種藥在當時即已作為貢品上貢朝廷。
此外,用密封蒸餾法將丹砂燒煉為水銀的先進方法和田七的發現及利用,也成為壯藥開發利用並達到一定水平的重要標誌。
三七是世人皆知的著名中藥,活血化瘀,套用廣泛。但它首先是一味著名的壯藥,是壯族人民對我國傳統醫藥乃至世界傳統醫藥的重要貢獻。此都主產於壯族地區——壯族聚居的廣西百色地區和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明代以前,中原醫家尚不知三七為何物,而壯族人民早已使用它並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田七治療內外損傷、瘀血停留等病症,乃壯族人民最早發現及套用,其功是不可泯滅的。現代研究證實,田七內含皂甙等有效成分,具有人參的治療作用而避免了人參的副作用;國外研究聲稱三七具有抗癌作用。國內外對田七的開發研究方興未艾。從田七牙膏、田七花茶到雲南白藥以及多種心血管病防治藥品,都以田七為主要原料或重要成分,產值數以億計。
主產或特產於壯族地區的壯藥資源,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如羅漢果、肉桂、八角、金銀花、蛤蚧、蚺蛇、葛根、花粉、廣豆根、廣西血竭、廣金錢草、扶芳藤、大黑山螞蟻、靈香草、木棉花朵等。特別是田七的開發和綜合利用,已受到專家的高度重視,並提到政府的議事日程。此藥必將為我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新貢獻。廣西已經形成一定生產規模的中成藥,如正骨水、雲香精、中華跌打丸、金雞沖服劑、雞骨草丸。炎見寧、三金片、百年樂、大力神等,多是在壯醫驗方秘方或其他民間單方秘方的基礎上,研製提高而成。這些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中成藥,功效顯著,且不易仿製,因而有很強的市場競爭能力。廣西民族醫藥研究所研究成功的“舒潔藥物文胸”、“產婦春浴液”、“神女樂”洗浴液、“童熱清”口服液、“胎黃消”口服液等藥械,大都是在壯醫驗方秘方的發掘整理基礎上提出來的,投入開發後己產生了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用藥習慣

壯藥屬於發展中的民族藥,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基本上處於民族藥和民間藥交融的狀態。壯族居住區地處嶺南亞熱帶地區,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由於壯族人早有喜食蛇、鼠、山禽等野生動物的習俗,因此動物藥套用較為普遍,民間歷來有“扶正補虛、必配用血肉之品”的用藥經驗。因此壯藥中動物藥占有相當的比例。
壯藥的另一特點是善於解毒,而且解毒的範圍較廠,包括解蛇毒、蟲毒、食物中毒、藥物中毒、金石發動毒、箭毒、蠱毒,等等。廣西著名的蛇藥就是壯藥的一大貢獻。壯醫是基於一個極其樸實的真理:有什麼樣的邪毒致病,必然有相應的解毒藥治病,所謂一物降一物。而且毒藥在一定的量內,還是具有重要治療作用的良藥,所謂以毒攻毒。正如曾經考察過嶺南瘴區的明代醫家張景岳所說:“藥以治病,因毒為能。所謂毒藥,是以氣味之有偏也……所以去人之邪氣。”
壯族地區草樹繁茂,四季長青,使壯醫形成了喜歡使用生藥的習慣,並提供了使用新鮮藥物的環境和條件。臨床實踐表明:有不少新鮮藥物,效果優於乾品和炮製品,特別是治療毒蛇咬傷的草藥,一般都是以鮮用為佳。在壯鄉廣西靖西縣,端午節都自發舉行規模盛大的藥市,上市的生草藥達數百種之多,趕藥市者上萬人。可以說這是交流藥材知識和防治經驗的良好機會,也是壯族人民崇尚醫藥的體現。不少民間壯醫,從生草藥的形態性味,就能大抵推測出其功能作用。並將這些用藥經驗編成歌訣,便於吟誦和傳授。如:藤木通心定祛風,對枝對葉可除紅;枝葉有刺能消腫,葉里藏漿拔毒功;辛香定痛驅寒濕,甘味滋補虛弱用;圓梗白花寒性藥,熱藥梗方花色紅;根黃清熱退黃用,節大跌打駁骨雄;苦能解毒兼清熱,鹹寒降下把堅攻;味淡多為利水藥,酸澀收斂滌污膿等。

壯醫藥膳

壯醫藥膳是在壯醫藥理論指導下,由藥物、食物和調料三者精製而成,用以防病治病、強身益壽的美味食品,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壯醫在全面分析患者的症狀、病因、體質的基礎上,結合環境、季節合理運用藥膳進行食療。食補的原則為春升、夏清淡、秋平、冬滋陰。壯醫藥膳的烹調特別講究保持食物和藥材的原汁原味,使食物與藥材的性味緊密結合,更好地發揮治療、保健作用。烹調方法有蒸、煮、燉、炒、煲湯等,製作藥膳時,還加入一定和調料,增加藥膳的色、香、味,提高食慾。
壯族藥膳中,蚯蚓、螞蟻、蜈蚣等蟲類,蛇,雞,貓,老鼠是傳統的美食,經烹調加工成藥膳食用,如油炸蠶蛹、清補涼燉老鼠等。瓜果是常用的原料,製作出各種民族特色的瓜果藥膳,如山楂糕、鳳梨盅、石榴汁。此外,壯族人民對米飯的作法也多種多樣,竹筒飯生菜包飯五色糯米飯享譽海內外,並開始打入國際市場。
壯族人民在傳統藥膳的基礎上,又推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藥膳,品種不斷增加,如藥膳罐頭、保健飲料、藥膳糖果、藥膳點心、藥酒等,受到越來越多的海內外來客的歡迎。壯醫藥膳將為人們的防病治病、延年益壽作出更大的貢獻。

特色診斷法

壯醫甲診

甲診是壯醫頗具特色的一種診斷方法。壯醫認為,爪甲的不同顏色、形狀變化可以反映人體臟腑病機的變化,具有重要診斷價值。其診法是:在自然光下,病人伸出手掌,各指自然伸直,醫者於相距一尺處以目直接觀察(亦可藉助放大鏡以觀察)。診察時宜逐一檢查各指甲體、甲床、月痕、皺襞及脈絡,分辨其形狀、質地、顏色、光澤度、動態等。一般診視兩手指甲互相對比,必要時可以診察兩足趾甲。已知的壯醫甲診辨證分類有本色甲、蔥管甲、蒜頭甲、魚鱗甲、癟螺甲、鷹爪甲、匙形甲、扭曲甲、嵴棱甲、橫溝甲、軟箔甲、粗厚甲、竹筍甲、脆裂甲、胬肉甲、萎縮甲、暴脫甲、白色甲、紅紫甲、紫紺甲、藍色甲、黃色甲、黑色甲、斑點甲、疰蝕甲等。除本色甲外,每一種甲象都各有所指,提示一種或多種病證的存在及輕重緩急情況。

壯醫目診

壯族稱眼睛為“勒答”,壯醫對眼睛極為重視,認為這是天地賦予人體的視窗,是光明的使者,是天地人三氣的精華所在。人體臟腑之精上注於目,所以眼睛能包含一切、洞察一切,也能反映百病。眼睛長在“巧塢”上,直接受“巧塢”指揮,因此在疾病診斷上,把目診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目診可以確診疾病,可以推測預後,可以確定死亡。人體內的臟腑氣血,“三道”、“兩路”、“巧塢”功能等,都可以通過目診而獲得相對準確的信息。
壯醫認為,醫者的眼睛可以洞察百病,患者眼睛可以反映百病。兩者配合,就可以診斷疾病。老一輩壯醫主要是通過肉眼觀察患者眼睛的神采色澤、靈活度、乾澀、視力、脈絡等診斷疾病。通過後來不斷地發展和提高,並受牛、馬等獸醫目診的啟發,形成了一套比較規範的壯醫目診法。現代壯醫在繼承前輩目診經驗的基礎上藉助放大鏡技術,把壯醫目診技術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在四倍放大鏡下,他們可以通過觀察眼睛鞏膜的色澤、形態以及眼睛上脈絡的細微變化,來判斷疾病的病位,辨別疾病的病因病性並作出預後診斷。初步的整理研究觀察表明:人體不同器官、不同組織、不同部位的病變,都可以在眼白膜(鞏膜)上有特定的訊號反映區;同一器官、組織的不同疾病,在反映區上可有不同的異變訊號。還可據以判斷疾病的新舊輕重。如“著色深淺判新久,彎曲頻率別輕重,脈絡混濁有濕毒,脈絡散亂為風毒,脈絡近瞳屬於火,脈絡靠邊屬於寒,黑斑瘀來藍斑蟲,目診仔細辨分明。”等歌訣都是壯醫專家目診臨床經驗的總結。
壯醫重視目診,但並不排斥其他多種診斷方法。如問診、聞診、脈診,甲診、指診、腹診等,都具有一定的特色。特別是問診主訴,是症狀診斷的主要依據。那些造詣較深的老壯醫,往往掌握多種診斷手段和方法,在臨床上合參運用,得心應手。壯醫基於天地人三氣同步和人體也是小天地的認識,對人體與外界相通的一些器官,如眼、耳、鼻、口、舌等,認為又可作為人體各部分的縮影或反映,在疾病診斷上具有特殊的定性定位和預後價值。驗之臨床,往往也頗為準確,、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壯醫對“三道”排泄物(尿、糞、淚、涕、嘔吐物等)的觀察也比較重視和認真,以其顏色、形態、氣味、數量的異常變化,作為臨床診斷的重要參考。

壯醫內科

一. 跌打損傷
治療方法:
1. 局部按摩。
2. 受傷初期用冷敷,最好用冰水、冰塊,防止出血。
3. 擦跌打藥酒或扭傷靈。
4. 外敷草藥,大接骨草、水澤蘭、冬青、柚子葉、柑果葉適量搗爛外敷。
5. 抬高患肢。
處方一:大羅傘15克,小羅傘15克,七葉蓮20克,兩面針10克,九里香20克,田七須15克,寮刁竹20克,泡米三花酒1000ml,既可外擦,又可少量內服。
處方二:鵝不食草、馬鞭草、澤蘭、八角楓、九節風、蘇木葉、劉寄奴、韭菜根、田七葉、大風艾、香辣蓼。搗爛如泥,外敷或浸酒外擦。
處方三:外傷瘀血,蘇木葉500克,五月艾葉500克,搗爛醋炒熱裝袋外敷。
二. 燒傷
治療方法:
1. 虎杖2500克,煎成濃汁外塗,可加適量冰片。
2. 將蚯蚓洗淨,待水乾後,拿白糖少許,將蚯蚓和白糖放入一隻杯子內,待白糖溶解後用羽毛蘸藥,塗患處。如燒傷不太嚴重,可用此方。多塗幾次,傷口即癒合。
3. 將綠豆粉放鐵鍋內炒至橙黃色,然後與酒滲和,使液體不要稠,也不要太稀,用雞毛蘸汁塗患處,一日三次。
三.毒蛇咬傷
總的治療原則:清熱解毒,通關開竅,祛風活絡等。不管哪種毒蛇咬傷均可根據“毒不進,蛇毒內結,二便不通,蛇毒內攻”、“實則瀉之”的蛇毒傷治則,以清熱解毒為原則,採用通便利尿之法,使吸收到體內的蛇毒迅速被“解”和“排”。
1. 慈菇葉(三葉半夏),從漢朝開始一直使用,是治蛇咬傷的良藥。
2. 七葉一枝花:民謠“有了七葉一枝花,不怕深山大毒蛇”。
3. 半邊蓮草,既能外搽又能內服,是治毒蛇咬傷的特效藥。
4. 凡毒蛇咬傷者最好即時飲醋一碗,使蛇毒不致擴散。
根據毒蛇咬傷情況,選以上藥品1-3種進行處理,配合其它措施同時套用。
四.創傷
身體受到外來暴力或刺激,皮、肉、內臟受到破壞,並有全身或局部反應者稱為創傷。包括軟組織挫傷、關節扭傷等。
治療方法:
1. 早期可用冰塊或冷水進行冷敷,防止出血。
2. 如有血腫,可用三棱針刺加拔罐放血。
3. 局部按摩。
4. 外用水澤蘭、大小駁骨、五色花、大風艾適量搗爛外敷。

外治療法

壯族人民主要聚居於嶺南,特別是廣西一帶,氣候炎熱,多雨多濕,病多瘴毒時疫,風濕攣痹,故在對疾病的成因及治療上也受該地區的氣候及環境的影響。形成了外治為主,廣泛套用骨針、陶針、金針、砭石等外治器具治療疾病的習慣。
壯醫外治法常見的有如下幾種:
陶針療法:為古代壯醫傳統療法。用陶片或瓷片洗淨,在患者體表特定部位進行淺刺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古代常用於治療瘴毒、痧毒等病。其取穴不循中醫經絡,而是對體表分野取穴,通調氣血,補虛瀉實,實為特色之一。
骨弓刮法:用馬、鹿等獸骨製成骨弓在患者的頭頸部、肩背部等部位進行刮治的一種療法。或選用不同藥物的根莖作為刮治工具,如對壯熱實證,常用芭蕉根蘸石灰水刮治。邪毒深入,則用野芋根刮治,是壯醫解毒祛邪、內病外治的又一寫照。
角吸療法:是壯醫最具特色的傳統療法之一。常用山羊角、黃牛角等作為器具,於體表選定穴位上置壯藥一小塊,藥塊中央放可燃物如小油捻子或酒精棉球,不能溢出藥塊邊緣,點燃加熱後用角罩蓋。呈現負壓,產生作用。此便開“拔罐之先河”。
藥線點灸療法:採用經過藥物泡製的苧麻線,點燃後直接灼灸患者體表的一定穴位,以局部的刺激,通過經絡傳導,調整機體氣血歸於平衡,使人體各部恢復正常的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外治方法。此法經後世壯醫藥科研人員的進一步整理完善,成為壯醫較有影響的療法之一而流傳全國以至海外。
挑針療法:又叫挑治療法,是以針(刺)挑破皮膚纖維使之微微出血的一種外治方法。此療法治療範圍較廣,一般疾病都可運用。
藥治療法:是採用中草藥煎水熏洗治療疾病的方法。該法藉助藥力和熱力,以通透肌腠,散寒除濕,活血祛瘀。可用治四肢關節不利,中風后遺症等。

痧病治療

痧病主要症狀為頭暈、頭痛、發熱、鼻塞、流涕、全身酸脹、酸痛、口淡納差、四肢無力,也有部分病人出現胃腸症狀,如腹痛、腹瀉,西醫往往診斷此病為“感冒”、“流感”。壯醫民間醫生對此病的認識和治療經驗較為豐富,歸納如下:
1. 刮痧、挾痧、角痧(拔火罐),還有用野芋頭燒熱後進行藥刮,雞蛋、銀器刮等。
2. 挑刺法:用三棱針挑刺頸、背、胸部20-30處,並擠出少許血。
3. 服藥:①金銀花(或藤)、山芝麻、青蒿、黃髮果葉各30克水煎服;②生髮15克,紅糖20克水煎服;③感冒頭痛嚴重者,用根蔥白十根、蒜三根,粘米煮粥二飯碗,粥將熟時放蔥、蒜再煮沸,趁熱一次吃完後蓋被使全身出汗;④如發高熱者用野芋頭60克切片加米炒黃後用水煎服。

皮膚科

壯醫皮膚科在長期和疾病作鬥爭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其治療特點以草藥外洗和外搽藥為主,同時也有內治法,療效顯著,不但能醫治一般皮膚病,也能醫治一些頑固性皮膚病,受到人們的歡迎。
濕疹
濕疹有急、慢性之分。急性濕疹皮疹呈多形性,紅斑、丘疹、水泡、摩爛、滲液、結痂,瘙癢最後脫屑而愈。慢性濕疹多由急性濕疹未徹底治癒演變而成,病程數周數月至數年不愈。
治療:
1.艾灸阿是穴、曲池、血海、大椎、合谷。
2.滲出液多可用煅石膏、煅明礬各適量研粉過篩,調茶油外搽。
3.選用木黃連、蒼耳子、苦楝皮煎水外洗。
4.蘆薈100克,搗爛塗患處。
藥物性皮炎
藥物性皮炎是藥物經口服、注射、吸入、灌腸等途徑進入人體而引起的皮膚炎症,也可同時累及黏膜,不同的藥物可引起相同的皮疹,有紅斑、丘疹、水皰、膿皰、風團、結痂、色素沉著等。自覺瘙癢、疼痛,嚴重的有高熱、肝、腎及造血功能、神經精神障礙。
治療:
1. 雷公藤、車前草、白茅根加白糖煎水1000~1500ml.
2. 局部用槓板歸、九里明煎水外洗,或用燈火隔葉灸。
3. 停止原來引起過敏的藥物。
蛇串瘡
蛇串瘡西醫稱帶狀皰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皮膚病,好發於側胸部、腰部、腹部、四肢、臀部等處。發生在軀幹四肢時可依次排列成帶狀,呈單側分布,患者自覺局部灼熱和劇烈疼痛,常不易忍受。
治療:
1. 用鮮馬齒莧搗爛外敷。
2. 針刺合谷、曲池、三陰交等穴。
3. 壯醫藥線點灸局部阿是穴20~30轉。
4. 七葉一枝花10克,研粉調醋,外擦患處。
黃水瘡
此病好發於頭、面部和四肢,也可全身生長許多黃豆或更大的膿瘡。常發於夏秋季節,多見於兒童。很癢,抓破後流黃水。西醫稱此病為膿皰瘡,屬急性化膿性皮膚病,多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
治療:
1. 九里明、桉樹葉、苦楝皮、蒼耳草、青蒿等。取其中兩三種水煎外洗。
2. 內服清熱解毒藥:木黃連、野菊花、一點紅、金銀花各20至30克,水煎服。
3. 千里光100克,百部10克,花椒5克,苦楝皮100克,木鱉子100克,水煎外洗。
牛皮癬
牛皮癬因患部皮膚粗糙如牛皮故得此名。西醫稱為神經性皮炎,是一種慢性皮膚官能症,原因不明,一般認為與心神經功能紊亂或過敏有關。發生在身體接觸磨擦的部位,如頸部的對稱,奇癢,搔抓後呈丘疹狀,日久皮膚形成苔癬化,紋變深、肥厚、乾燥為其特徵,病程緩慢,常易復發。
治療:
1. 蒜泥外敷加艾灸局部。
2. 外搽壯藥止癢酊。
3. 表淺火針治療,每次可針20至30針。
4. 耳針:肺、神門等穴。
5. 鮮生地100克,洗淨切片後直接外搽局部,直到有熱感為止,一日是3次,15天為一療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