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有功論

國資委前主任李榮融日前在出席達沃斯論壇時表示,由於中國還處於初級階段,某些行業出現壟斷是正常的,是有利於中國經濟的。並且說,如果沒有這“三桶油”,中國經濟早亂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壟斷有功論
  • 時間:2010年9月14日
  • 地點:夏季達沃斯論壇
  • 人物:李榮融
簡介,評價,爭議,

簡介

從2010年9月14日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傳來李榮融“壟斷有功論”,他表示:“由於中國還處於初級階段,某些行業出現壟斷是正常的,是有利於中國經濟的。”並以石油行業舉例說事。
中央高層屢屢強調,要繼續解放思想,繼續深化改革,人們也在屢屢思索,解放思想到底解放啥?深化改革到底深化啥?透過李榮融的“壟斷有功論”,似乎一下看到了中國改革之難到底難在哪裡?難在一批主導改革的大員們(如李榮融)與市場經濟方向背道而馳的思想意識,這種意識,陳舊得發霉,它不屬於社會主義,也不屬於資本主義,而是封建主義經濟的產物,比計畫經濟還要後退了百年。
壟斷是市場經濟的天然宿敵,只要壟斷存在,市場就不會體現經濟規律,就不會在規則下運行,就不會有公平的秩序。因為壟斷條件下市場的一切,總是被壟斷集團操縱的,強加了某些人單方面的意志。說點難聽的話,壟斷條件下市場是被強姦了的,是偽市場。因此,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是絕不允許壟斷作大的,《反壟斷法》就是為了遏制壟斷,美國人以法律形式拆微軟,也是出於同一目的。
中國從計畫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在初級階段,由於國企的先天優勢,出現壟斷難以避免。但是難以避免不等於正常,更不等於要保護壟斷。恰恰相反,應當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機制,遏制和消除壟斷,這才是改革的方向。如果照李榮融“壟斷有功論”的思路走下去,中國永遠也建不成完善的市場經濟,其結果比計畫經濟還要糟糕。因為壟斷經濟必使計畫經濟的弊端(權力集中)和市場經濟的天然缺陷(為利鋌而走險)“兩惡”結合,最終既失公平,也失效率,導致經濟乃至社會混亂。
為什麼有些問題一旦形成就很難解決,譬如房價上去就下不來、貧富差距擴大了就縮小不了、腐敗了就很難清廉、教育醫療問題難以破解、三農問題積重難返?都與我們的市場不成熟、壟斷的作大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而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主導改革的大員們(如李榮融)落後的思想意識所至。很遺憾李榮融管國企管了那么多年,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不幸。

評價

李榮融先生這個結論恐怕有違基本的邏輯和常識,其說法缺少理論依據和事實佐證。現代國家的工業化發展歷程,足可證明李榮融上述結論的虛妄:新中國在其現代化進程中,從來就未經歷過石油行業的自由競爭階段,憑什麼說沒有“三桶油”,中國經濟就必然大亂呢?
李先生舉例說,2008年油價高漲時,國內油價始終保持穩定,當時“三桶油”為彌補國內外的差價,承受了高達1680億的巨額虧損。可是,那1680億的巨額虧損,果真是“三桶油”自己承擔的嗎?誰都知道,國家幾乎年年都在往“三桶油”里投錢,“三桶油”一邊享用著國家給予的額度巨大的“虧損補貼”,一邊卻又在“創造”著令人咂舌的巨額“利潤”。到底誰是誰的救星,顯而易見。
李榮融還說,如果任由國內油價與國際接軌,中國很多行業肯定會無法承受,首當其衝的就是計程車業。“香港現在已經沒有捕魚業了,就是因為油價成本太高……”看來李先生的邏輯越來越混亂了。香港是個完全市場化的自由經濟社會,如果廣東、海南甚至東亞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漁業產品相對價廉物美,本地又為什麼要繼續自個兒捕魚撈蝦呢?照他的說法,香港的計程車也該“無法承受”而停開才對。
網友說得好,沒有“三桶油”,自然有“三十桶油”來平衡市場,關鍵看市場是否開放。常識告訴我們,壟斷難成公平。譬如說,國家每年都在以各種形式補貼三大油企,而國家的錢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都是納稅人的血汗錢。三大油企之所以能夠維持至今並且“欣欣向榮”,其公開的秘密正在於此。全國人民都明白的事情,李榮融先生為什麼就看不到呢?

爭議

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榮融表示,由於中國還處於初級階段,某些行業出現壟斷是正常的,是有利於中國經濟的。他以石油行業舉例,稱若沒有“三大油”,中國經濟早亂了。“在2008年油價高漲時,‘三大油’為此承擔了高達1680億元的巨額虧損。”言下之意,沒有“三大油”的仗義死節,國內很多行業都將遭受嚴重衝擊,比如其所提到的計程車業。
自評是忠臣,稱壟斷為功臣,李榮融對央企的感情沒話說,但感情不能代替常識。“三大油”即使虧損了,又不用自己掏腰包。上有財政補貼,下有消費者沒得選擇的支票本,再多虧損也能找補過來,而且我們也沒見那個時候“三大油”節衣縮食,價值數百萬元的吊燈不照樣也掛起來了嘛。李榮融橫比了一下,“因為油價成本太高,香港已經沒有捕魚業了,但國內不可能沒有計程車業”。可是,這個對比實在無厘頭,怎么不提,油價再高,香港也有計程車呢。壟斷是不爭的事實,壟斷導致的怨氣也是不爭的事實,民企500強的全部利潤抵不過中石油和中移動的利潤總和,這也是事實。
記得2005年,李榮融曾表示,石油、電信、電力等行業不存在壟斷,已經形成一個基本競爭格局。此話一出,口水如潮。老百姓都看在眼裡,一個行業有兩至三家寡頭不假,但價格競爭少,價格聯盟多。5年過去了,李榮融的立場向前一步走,承認壟斷,但強調壟斷有功。壟斷的理由無非是為了更好地與國際跨國公司競爭,競爭結果怎樣不好說,我們只知道,稍早前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發布報告稱,我國的寬頻資費水平相當於韓國的124倍。這當然是壟斷的功勞。
對於央企,李榮融同時有著期許,認為中國的大型國有企業在7-10年的時間內,將會在經營績效上趕上世界500強優秀企業。
2010年,有30家央企躋身《財富》世界500強。沒有人懷疑,無論是市值還是銷售收入,世界500強中將有越來越多的央企,而且名次也將愈發靠前。收入可以靠規模帶動,規模可以靠壟斷斬獲,因此央企做大很容易,或者進一步說,央企在國內做大很容易,但央企未來的目標究竟是什麼?龐然大物,還是偉大公司?雖然央企眼睛瞄著偉大公司,腳卻不由自主地奔向龐然大物。大未必強,道理誰都懂得。成就一個偉大公司,不僅僅看重規模、資產和國內的控制力,更要看重品牌、管理、創新以及在國際上的控制力。
根據此前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和WIND發布的報告,2009年A股上市國企的薪資是民營上市公司(包括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的近兩倍。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上市國企經營效率卻不如上市民企,其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僅為後者的37.3%,約占1/3強。其實,央企的眼光不需要放那么長遠,言必稱“世界500強”,先在經營效率上超過自己身邊的民營企業再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