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疽性臁瘡

概述,症狀表現,檢查診斷,治療方式,

概述

本症見於綠膿桿菌敗血症病人。皮損多發生於四肢及臂部,可為單個,但常為多個而孤立。開始為紅色或紫紅色斑疹,逐漸擴大,紅斑上迅速發生乳白色緊張的簇集性水皰,水皰很快地變為出血性大皰,破潰後成為圓形潰瘍,中心壞死發黑。綠膿桿菌易產生抗藥性,因此較難控制,比較有效的藥物為多粘菌素E和B,其它可能敏感的藥物有羧苄西林素、卡那黴素、新黴素和慶大黴素。局部可塗布10%甲磺滅膿或0.1%多粘菌素溶液或霜劑。

症狀表現

皮損多發生於四肢及臂部,可為單個,但常為多個而孤立。開始為紅色或紫紅色斑疹,逐漸擴大,紅斑上迅速發生乳白色緊張的簇集性水皰,水皰很快地變為出血性大皰,破潰後成為圓形潰瘍,中心壞死發黑。
在綠膿桿菌敗血症時,除壞疽性臁瘡外,在軀幹部還可見有境界清楚的蜂窩織炎、斑丘疹、斑塊及結節等皮損。病人一般情況極差,體溫過低、口渴、腹脹、幻覺,終於昏迷。

檢查診斷

典型的水皰,皰液塗片可找到Gram陰性桿菌。血培養有綠膿桿菌生長,即可確定診斷。

治療方式

綠膿桿菌易產生抗藥性,因此較難控制,比較有效的藥物為多粘菌素E和B,其它可能敏感的藥物有羧苄西林素、卡那黴素、新黴素和慶大黴素。局部可塗布10%甲磺滅膿或0.1%多粘菌素溶液或霜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