墮羅缽底國

墮羅缽底國,古國名。見《大唐西域記》卷十。漢文古籍亦作杜和缽底、墮和羅、獨和羅、墮和羅缽底等。乃孟人於6世紀下半葉所建。故地在今泰國湄南河下游地區。都拉哇普拉(在今泰國華富里,一說在今佛統)。

中國史籍稱墮羅缽底國為“投和”、“杜和羅”國。中國唐代杜佑編纂的《通典》對墮羅缽底國的首都、王宮、官職、刑法、農商、賦稅、禮儀都有比較詳細的記載。
墮羅缽底國分為幾個小的王國,它們處於一個地位最高的國王的統治之下,國王是全國最高的統治者。國王之下,設有朝請諸將軍(每朝請示國王的朝請者),協助國王總理朝政;此外有參軍、功曹、主簿、城局、金威將軍、贊理、贊府等官,主管各方面事務。地方分設州、郡、縣三級行政區。
刑罰,是國家實行統治所不可缺少的工具。當時的法律規定,盜賊重者處死,輕者穿耳及鼻並鑽鬢,以便識別;私鑄銀錢者截腕。
墮羅缽底國以現在的佛統為中心,統治著湄南河下游的大片地區。墮羅缽底國土地肥沃,又處在當世國際交通要道上,農業和商業都比較發達。
10世紀時,高棉的吳哥王朝將墮羅缽底國和整個湄南河平原地區都劃為自己的勢力範圍,墮羅缽底國消亡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