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成規是對傳統的誤讀

墨守成規是對傳統的誤讀

《墨守成規是對傳統的誤讀》是評論家王進玉的作品,曾發表於《中國藝術報》,並被《西藏日報》等刊物轉載,影響頗大。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墨守成規是對傳統的誤讀
  • 創作年代:當代
  • 作品出處:中國藝術報 
  • 作者:王進玉
作品原文,作者介紹,

作品原文

當下我們究竟該怎樣理解、繼承和發揚傳統,是每一位從事傳統書畫研究與創作的人必須要面對和思考的現實問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任何墨守成規、因循守舊的做法,都是對傳統的誤解與褻瀆,也是在藝術創作上自尋死路。
殊不知真正的傳統,應該是對古人筆墨語言的內在消化和對其人文精神的內在繼承,尤其要發揚古人具有原創性的思想與文化品格,而不僅僅反映在對古典作品表面圖式或技法技巧上的照貓畫虎,簡單膚淺地模仿、複製。同時也須清楚,傳統絕非一成不變,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傳統。而學習與繼承傳統的根本目的也在於發展,甚至超越傳統,絕非只是做傳統的“守護神”“殉道者” 。這就要求我們敢於打破常規,不落窠臼,要有創造性的思維和手段。
所謂創造性的思維,指的是要多方法遙符辯、多角度、多層面,甚至要跨領域、跨學科、跨專業地去思考問題,以尋求新的創作路徑和可能。既不要受傳統思維方法的束縛,也不要受固有知識結構的限制。要知古人到處,到古人未到處。在真正理解傳統市記捆的前提下,把側重點放在對新事物、新觀念、新規律、新理論等的探索與建設上,努力開拓出更加符合時代發展和審美需要的新的傳統。如黃賓虹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五筆七墨”的理論,並將其運用到創作中,使其畫面最終呈現出渾厚華滋的至高審美境界。再比如李可染結合傳統、西法、自然三者,創造了面貌獨特、厚重雄健的“李家山水” 。
但實事求是地講,對待傳統,我們總愛強調或偏向於繼承,在發展與超越方面則普遍重視不夠。舉凡有人提出創新或創造的口號,也大都被認為是張揚、狂妄的表現。殊不知,不僅科技需要創造,藝術也同樣需要,而且在此方面,古人比我們更富有創造精神,幾乎在每個歷史節點上,都有具備開創精神的人物及作品出現。比如漢字的產生,有眾所周知的“造字六法” ,包括篆隸楷行草不同書體的演變,像秦朝李斯的小篆、程邈的隸書、三國時期鐘繇的楷書等,都是在書法上進行創造的優秀典範。再比如山水畫中不同皴法的形成,像唐代李思訓所創的斧劈皴,五代董源所創的披麻皴,北宋郭熙所創的雲頭皴,米芾、米友仁父子所創的米點皴等,也都是畫家根據真實生活場景與心靈感受,以及繪畫的切實需要所創造出來的。
此外,不同畫種、流派等的確立,也大都伴隨著創造性的藝術思想和行為,像南唐徐熙獨創了工筆沒骨畫法,唐代王洽揭開了大寫意的序幕,宋代梁楷、明代徐渭分別開啟了大寫意人物、花鳥畫的先河……這些都是大膽鮮活、開宗立派式的創造,為後人開闢了一片藝術的新天地、新景象。也正因為如此,才成就了他們一代宗師的地位。
然而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化,古人曾經的一些創造性思維、語言、技法等並不一定完全適用於今天,正如石濤所言:“古之鬚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 ”這勢必要求我們在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創造出新的藝術語言、技法技巧等,以不斷適應現實所需、時代所需。換句話講,所謂的傳統其實都是在不斷革新、創造中得以實現、推進並豐富起來的,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現,也都有可能成為後人所面對的傳統。因此我們對於新的藝付蘭鑽設術觀念、樣式、技法等,要予以足夠包容和支持,對待當下的藝術創作,更要積極地結合時代拜汗譽擊背景,甚至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進行超越時代、引領時代的思考與表達。只有這樣,才能源源不斷地為傳統注入新的血液、生命與活力,才能真正繁榮、發展和蜜捆探壯大傳統。
尤其在信息化、科技化日益昌盛的今天,整個生活與文化語境都發生了極大改變,單憑古人創造的一些語言、技法等,已不足以表現異常復項櫃遙雜多元的當今時代。唯有努力拓寬我們的思路、視野,運用創造性的思維,結合時代發展,進行藝術的探索與創作,才能使作品有別於古人、有別於傳統,才真正具有時代性和鮮活感,真戀贈正具有當下與歷史意義。

作者介紹

王進玉,知名學者、藝術家、藝術評論家。
尤其在信息化、科技化日益昌盛的今天,整個生活與文化語境都發生了極大改變,單憑古人創造的一些語言、技法等,已不足以表現異常複雜多元的當今時代。唯有努力拓寬我們的思路、視野,運用創造性的思維,結合時代發展,進行藝術的探索與創作,才能使作品有別於古人、有別於傳統,才真正具有時代性和鮮活感,真正具有當下與歷史意義。

作者介紹

王進玉,知名學者、藝術家、藝術評論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