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日

墟日

中國南方如湘﹑贛﹑閩﹑粵等地區鄉村趕集的日子。 在客家人的口語中,一般把鄉鎮稱為墟,把約定俗成的集市交易稱為“墟日”。墟日文化豐富多彩,它成為客家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墟日
  • 解釋:約定俗成的集市交易
  • 拼音:xū rì
  • 性質:【風俗】
漢語拼音,墟日,墟日的分類,墟日的風俗習慣,墟日和相親,散墟,

漢語拼音

xū rì

墟日

【風俗】
在客家民間的口語中,一般把鄉鎮稱為“墟”,把約定俗成的集市交易日稱為“墟日”。墟日到了,農戶把自己生產的糧食、日用品挑到鄉鎮所在地去進行交易,小商小販更聞風而動,把城裡的商品運到墟場高聲叫賣,需要購物的村民們早已把袋裡的錢捏濕了,蹩足了討價還價勁頭往墟場趕——這叫“赴墟”。買賣雙方完成了交易,帶著勝利果實回家離開墟場,叫“散墟”;墟日的第二天叫“墟背日”,是最沒有生意做的日子,一般墟里商販都在這個時候進城採購或補貨,為下一個墟的好生意做準備。
墟日墟日
各鄉鎮的墟日有不同的日子,一般是分為“一四七”墟、“二五八”墟、“三六九”墟,兩個相鄰的墟鎮,它們的墟日總是相鄰一天而不會重複,這樣就能讓買賣雙方都有交易機會。各墟按其歷史習慣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如興寧新陂墟的“雞哩行”有“雞里好賣墟墟來”的民諺;崗背墟的“石灰行”遠近聞名,連江西省都有客戶。一般把人流量大、交易量多、散墟晚的墟,叫“老虎墟”;反之叫“帕哩(一種身體很小、游得很快的魚)墟”。
墟日的商品交易一般按商品的內容分類,如糧食方面的有“米行”;牲畜類的“雞哩行”、“豬哩行”;服裝類的 “布行”等。一般墟日最熱鬧的要數另類的小商販,如賣老鼠藥、賣蛇藥、賣跌打藥的,還有算命的。他們或編成順口溜高聲叫賣,諸如:“老鼠藥,家家用得著,一家買到了,十家都安樂,上夜吱吱叫,下夜硬翹翹……唔吃就灌,唔死就摔……”之類,幾乎人人耳熟能詳。
賣跌打丸的則早早就把磚頭擺在攤位上要給各位表演單掌開磚,功夫帶解了又系,勁運了一遍又一遍,就是不見他開打;算命的故作神秘,擺開了八卦生辰,要給你指出一條富貴之路。關於他們的圈子有個很酷的說法——就是金庸筆下常常出現的“江湖”,只是江湖少見俠客而已——客家人通常也把這些人叫做“走江湖的”。

墟日的分類

一般把人流量大、交易量多、散墟晚的墟叫“老虎墟”,如梅州市梅縣區的鬆口、松源墟場。鬆口是古代嶺南四大古鎮之一,舊時有“鬆口不認州”之說,赴墟的有二萬多人。松源是閩粵贛三省七縣交會地,舊時交通不發達,遠近步行赴墟的人有一萬多人。墟日這天,大街小巷熙熙攘攘人頭攢動。舊時松源墟的特色是飯店多,最多時大小飯店達百家,中午遠地來赴墟的人都在飯店吃飯,因此飯店顧客爆滿生意很好。

墟日的風俗習慣

墟日的前一天叫“墟上日”。有些從遠地來做生意的商人會在這天先住在墟上的客店裡,待第二天早上把貨物擺到墟場上或能夠占一個好的攤檔,希望早點賣完自己的貨物。墟日的第二天叫“墟下日”,這天是最沒有生意做的日子。一般墟鎮裡的商販都在這個時候進城採購或補貨,為下一個墟日的好生意做準備。
墟日這天,農戶把自己生產的糧食、日用品挑到鄉鎮所在地去進行交易;小商小販更是聞風而動,把城裡的商品運到鄉下的墟場上叫賣。需要購物的農民帶上錢往墟里趕,叫“赴墟”。在墟場上雙方買賣討價還價地完成了交易。“墟日”的商品交易一般按商品的內容分類,如糧食方面的有“米行”;家禽牲畜類的有“雞行”、“豬行”;服裝類的有“布行”等。各墟鎮按其歷史習慣形成了不同的特色。農民把自己的產品擺在規定的地方去賣。
墟日最熱鬧的要數另一類的小商販,如賣老鼠藥、賣蛇藥、算命、賣跌打藥(有的“撮把戲”兼賣跌打藥)。他們把其行業或產品的特點編成順口溜高聲叫賣。諸如:“老鼠藥,老鼠藥,家家用得著,一家買到了,鄰居都安樂;上夜吱吱叫,下夜硬翹翹……”之類,幾乎人人耳熟能詳。“撮把戲”的戲班有3—5人,舊時比較有名氣的戲班是“鬼馬祥”、“李牛皮”、“大力士王劍鋒”,表演的節目有單掌開磚、手拍酒瓶等,表演時把腰中的功夫帶解了又系,系了又解,然後鼓勁運足氣用手掌或頭把磚塊打斷,把酒瓶拍碎……客家人通常也把這些人叫做“走江湖的人”。

墟日和相親

舊時,客家地區的男女婚嫁由父母作主,普遍採用“相親”的形式來選擇對象,墟日是相親最佳的日子,在媒人的牽引下雙方父母帶上自己的孩子在墟上的小飯店會面,此風俗延續到20世紀70年代。

散墟

赴墟的人各自回家離開墟場叫做“散墟”。“散墟”的時間不等,按各墟場的情況而定。人們把人流量小、交易量少、散墟早的墟叫“黃蟲察 墟”(“黃蟲察 ”即蟑螂),一般到上午11時已經散墟。有的大墟場如松源下午2時還沒散墟。
客家地區的“墟日文化”有著其深厚的地方特色,它是客家人文的組成部分。有些地方史志均有記載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