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理論

增強理論

增強理論是1971年由Skinners提出的一個理論,該理論認為行為是其結果的函式,即某種行為的產生系受某種結果的影響(行為乃受行為後果所控制),故適當的獎賞可能左右他人的行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增強理論
  • 外文名:Reinforcement Theory
  • 提出者:Skinners
  • 提出時間:1971年
簡介,基本理論,運用,

簡介

根據心理學的操作制約理論(operant conditioning),人們可以藉由獎賞與懲罰這樣的刺激─反應(Stimulus-Response,S-R)來學習被期望的行為。簡言之,這種刺激─反應模式就好像人類利用棍子與紅蘿蔔來驅駛驢子行走的方式。對於S-R理論的套用,以行為學家Skinner所提出的強化理論(Skinner's operant reinforcement theory)最為經典。
增強理論(reinforcement theory) 認為行為的後果才是影響行為的主因。人們採取了某種行為或反應之後,若立即有可喜的結果出現,則此一結果就變成控制行為的增強物
有一種講法是:認為行為是其結果的函式,即某種行為的產生系受某種結果的影響,故適當的獎賞可能左右他人的行為。

基本理論

基本的增強理論:
⒈正面增強--即特定行為後,滿足此人的需求。例如:做了一件事情後,即給獲學校頒發嘉許狀。
⒉負面增強--即特定行為後,消除此人不想要的結果。例如:將功贖罪。
⒊懲罰--即特定行為後,給予此人不想要的結果。例如:曠課一日即給罰一星期的留堂。
⒋撤消--即特定行為後,取消該人想要的需求。例如.遲到返學即扣除應得的獎學金。
行為的建立端視行為的後果。若行為的表現所導致的後果是令人愉快的,則會增加行為的表現,稱為增強作用(reinforcement)。凡任何能夠加強行為發生的刺激,稱為增強物(reinforcer)。能夠令人愉快的事物,例如獎金、獎品等,稱為正增強物(positive rein-forcer)若是令人不愉快或痛苦的事物,則稱為負增強(negative reinforcer)。負增強與懲罰(punishment)不同,負增強是利用嫌惡刺激的消除來促進行為的發生,而懲罰則是利用嫌惡刺激來壓抑行為的發生。複雜行為的塑造(shaping):將複雜行為分析成為幾個步驟,採用逐步漸進的方式,一步一步的學習。在學習每一個步驟之後,都應該給予適當的鼓勵。

運用

將該理論運作在績效管理中,有助於主管刺激員工展現出好的工作行為,降低不好的工作行為,以提升工作績效。主管可以利用增加或消弱某種刺激物(stimulus),包含員工喜歡的或不喜歡的事物(desirability of stimulus),因情況來強化(contingencies of reinforcement)員工增加或減少某種行為反應(strength of response)。其中強化模式可分為四類:
正增強(positive reinforcement)─增加給員工喜歡的刺激,來增加員工好的行為。例如每當員工有好的表現時,就給予讚許或獎勵,員工會再用好的表現來換取下一次的稱讚或獎勵。
懲罰(punishment)─增加給員工不喜歡的刺激,來減低員工不好的行為。例如員工出現不佳的表現時,就給予責難或處份,員工會降低這種不好的行為,以避免下一次換來責難或處份。
消弱(extinction)─降低給予員工喜歡的刺激,來減低員工自以好但其實不好的行為。例如員工在會議中發表一些無關會議主題的事時,他會期望有主管有熱烈的反應,但當主不理會他這個行為時,該員工就會降低這種自討沒趣的行為(因為當他再發表這些言論時,不會有人理會他)。
負增強(negative reinforcement or avoidance)─降低給員工不喜歡的刺激,來增加員工好的行為,或增加給予員工喜歡的刺激,來降低員工不好的行為。例如員工會提高工作效率,以避免主管的責難,或不再加班、托延工作,來換取主管的讚美。
增強的頻率:每當員工增加或降低好或不好的行為時,主管都能持續依循各類狀況立即給予上述四項增強方式,強化或修正員工行為的效果最佳。當資源或時間不夠時,可實行的時程表如下:
不論次數,但每隔一段期間就給予增強(fixed interval),例如全勤獎金或定期的考核。(效果普通)
不論次數,也不定期地給予增強(variable interval),例如不定期地稽核或特別紅利。(效果佳)
不論期間,但每達一定績效量就給予增強(fixed ratio),例如業績佣金。(效果佳)
不論期間,也不依特定行績效量就給予增強(variable ratio),例如吃餃子老虎。(效果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