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建房熱

借國家強調發展海洋經濟之名,一些城市提出“向海洋要土地”,興起新一輪的圍填海熱潮,新增土地很大一部分被用於房地產開發。“海景房”過度開發,不僅加劇了房價調控難度,也潛伏著永久破壞生態、增加防災壓力、危及地區可持續發展等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填海建房熱
  • 方向:發展海洋經濟
  • 對應:向海洋要土地
  • 屬性:破壞生態
簡介,降溫,沿海城市,開發商圈,後果嚴重,

簡介

填海造地,很多情況下是人類不得已的行為,但受暴利驅動,現在國內沿海部分城市出現一股
填海建房熱
“填海建房熱”。有關專家認為,當前“海景房”過度開發,不僅加劇了房價調控難度,也潛伏著永久破壞生態、增加防災壓力、危及地區可持續發展等深層矛盾,急需引起重視。海,碧波蕩漾,浪花拍岸;看海,心曠神怡,如醉如痴;能看海的房子,視覺之盛宴,身份之彰顯。然,數萬元一平米的價格,決定了海景房擁有者的身份——非富即貴也。
因為稀缺,所以珍貴,因為珍貴,益發引來各方博弈。填海的填海,買地的買地,蓋樓的蓋樓,砸錢的砸錢,到頭來,生態遭破壞,環境被污染,優美的海岸線淪為精英們的私家庭院。對普通百姓而言,海景房的天價,海景房的主人,都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明知道公共資源被少數人獨占,也只能遠遠的隔著海霧發幾聲無謂的抱怨。

降溫

這是一個依據經驗和教訓發出的振聾發聵的警示,語重深長的忠告。可惜的是,那些被利益蒙蔽雙眼的城市管理者們已經聽不進去,在向大海要土地,用土地換錢思維的主導下,一棟棟“樓王”臨海而起,海一點點被蠶食。只苦了普通百姓,順著沿海一線,入眼處除了房子還是房子,鋼筋混凝土的建築,不但擋住了人們看海的視線,更成為拉動當地房價上漲的龍頭。買不起房,連看海的權利都被剝奪了,此中愁苦誰人知?
正如俞正聲書記所言,海景房一旦蓋起來,再想推倒“已經晚了”。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局長李立新也直言,“很多違規項目被查處後,基本不可能還原于海,一般只能罰款了事,而相對於海景房暴利,相關罰款規定微不足道,根本起不到懲處作用。”這也正是某些人的底氣,大不了罰點款,海景房本是天價,裡面住的又是些“人上人”,誰敢“強拆”?誰敢碰這些“硬釘子”?
“填海建房”運動如火如荼,難道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的我們的海岸線變成“房岸線”?海是大家的海,城市是大家的城市,作為海的兒女,城市的“家長”,城市的管理者當有所反思和警醒,何為可為,何為不可為,需早做決斷,莫留缺憾。

沿海城市

填海成本每畝20萬元,之後上千萬元賣給開發商,開發商再以“海景房”為賣點,每平方米幾萬元賣給購房戶。――在國家勒緊18億畝耕地紅線、加大樓市調控力度的情況下,當前部分沿海城市出現一股“填海建房熱”。
有關專家認為,當前“海景房”過度開發,不僅加劇了房價調控難度,也潛伏著永久破壞生態、增加防災壓力、危及地區可持續發展等深層矛盾,急需引起重視。

開發商圈

近日來到海南島,一出海口和三亞機場,一個個推銷“海景樓盤”的廣告撲面而來。當地有關人士透露,海南島長達300多公里的東海岸,已基本被開發商圈占,幾十個“海景樓盤”正火熱開發中。
在廣東、山東等部分沿海城市,記者發現填海建房現象同樣不少。借國家強調發展海洋經濟之名,一些城市明確提出“向海洋要土地”,興起新一輪圍填海熱潮。
在珠海市情侶路珠海舊港附近看到,層層向外填海已形成一個半島,裡頭儘是鱗次櫛比的高檔住宅,原來濱海的情侶路已成為一條內街。據調查,廣東不少沿海城市正謀劃推進填海造城項目。其中,東莞擬在長安鎮珠江口海域投資86億元造地近2.9萬畝,汕頭市擬在港灣外圍海域造地65.1平方公里,用於開發建設寫字樓和高檔住宅等。

後果嚴重

國家海洋局海域管理處處長李文君表示,填海造地很多情況下是人類不得已的行為,但受暴利驅動,現在國內部分城市熱情頗為高漲,已偏離國家整體用海規劃,出現過度開發的“虛熱”苗頭。
“填海造房熱”的背後是暴利驅動。李文君說,按當前法規,圍填海形成的土地屬於“未定性的新增土地”,無需承擔耕地的開墾費用。圍填海成本一般為每畝15萬元至20萬元,但轉手拍賣給開發商,每畝地價動輒數百萬、上千萬元,能為地方政府帶來豐厚的土地收益。開發商則看重“海景房”賣點,肆意抬高樓價。
“大規模填海造地開發房地產,沒有任何公益性質,是一種急功近利的商業行為。”許多專家認為,“這不僅推高了房價,對經濟可持續發展沒有好處,而且破壞了生態環境,吸引大量居民積聚在海岸線上,一旦發生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後果也很嚴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