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倉日

填倉日

俗稱填倉日填倉節,天倉節,是農曆正月廿五日,正月最後的一個節日,也是中國民間象徵來年五穀豐登的節日之一。如果說"臘八"是春節的序幕,那么"填倉節"就是春節的尾聲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填倉日
  • 俗稱:填倉節
  • 時間:農曆正月廿五日
  • 節日類型:象徵來年五穀豐登的節日之一
  • 含義:填滿穀倉
簡介,現狀,

簡介

中國古代民間人們對這一節日是很重視的。每當"填倉節"到來,親朋往來,侍客至誠,佳菜盛餐,醉飽方歸。宋代盂元老在他著的《東京夢華錄》中就有這樣的記載:正月二十五日、牛羊豕肉、恣饗競日,客至苦留,必盡而去,名曰填倉。
在中國北方民間,這種大吃大喝的現象已不多見了,但還有吃乾飯、喝麵湯的勤儉習俗。就是民諺所說的:"天倉,天倉,小米乾飯,雜麵湯".確實,香噴噴的小米飯,細絲滑韌的雜麵湯,是北方人家的美餐,勝過佳肴盛餐,反映了勞動人民勤勞儉樸的良好風氣。

現狀

"填倉",意思就是填滿穀倉。按照中國北方民間傳說,是這樣來的:相傳北方曾連續大旱三年。赤地千里,顆粒不收,可是,皇家不管人民的死活,照樣徵收皇糧。因此,連年饑荒,餓殍遍地,尤其在年關,窮人更是走投無路,凍餓而死的不計其數。這時,給皇家看糧的倉宮守著大囤的糧食,看著父老兄弟們餓死,實在無法忍受,他毅然自作主張,打開皇倉,救濟災民,把皇家的糧食讓人們搶運一空,救了一方災民。但他向皇家不好交差,就在正月廿五日這天放火燒倉,連同他自己也燒死了。後人為了紀念這個無名氏倉宮,每到這一天,就用細炭灰或柴草灰在院內外打囤填倉,以示對倉官的懷念。據有關史籍記載:
正月二十五日為填倉日,作麵湯蒸飯食之,平明以細灰散布門庭內外諸處,作囤形,謂之打囤。分置五穀少許於囤中,覆以甄瓦等物,謂之填倉。
因此,舊時北方民間人家,每當填倉之日,清晨,只聽家家戶"嗒!嗒!"一片響聲。但見上年紀的人用簸箕或木鍬鏟上篩過的炭灰、柴草細灰,在門前用木棒敲打,撒成一個圓圓的囤形相糧倉,有的還鑲上花邊、吉慶字樣,以及上糧囤的梯子,並在囤中撒以五穀,象徵五穀豐登,來表達人們填滿穀倉救倉官的深情厚意。這樣,填倉佳話就世世代代地流傳了下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