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寒行

塞寒行

《塞寒行》是唐代詩人溫庭筠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這是一首描寫邊塞生活的新樂府詩,全詩風格蒼涼,場景變幻頻繁,突出地表現了邊塞生活的艱難困苦及征人們對長年征戰的厭煩情緒。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塞寒行》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溫飛卿集》
  •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 作者:溫庭筠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作品鑑賞,

作品原文

塞寒行
燕弓弦勁霜封瓦,朴簌寒雕睇平野
一點黃塵起雁喧,白龍堆下千蹄馬
河源怒濁風如刀,翦斷朔雲天更高
晚出榆關逐征北,驚沙飛迸沖貂袍
心許凌煙名不滅,年年錦字傷離別
彩毫一畫竟何榮,空使青樓淚成血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燕弓:燕地產的名弓。勁:強有力,這裡指燕弓本來就強勁,再加上天氣寒冷,張弓就更加費力。
⑵朴簌:同撲簌,撲落或扑打,這裡指寒雕在空中煽動翅膀。睇:斜視。
⑶一點:一陣。
白龍堆:簡稱龍堆,天山南一沙漠的名稱,那裡流沙起伏,狀如臥龍,因此得名。
⑸河源:黃河的源頭。怒濁:指波浪洶湧。濁,一作“觸”,一作“激”。
⑹翦斷朔云:指強勁的寒風吹散朔雲。翦,同剪。朔,北。
⑺榆關:又作渝關,即今山海關;一作“榆林”,古塞名,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逐征北:隨同大軍北征。逐,跟隨。
⑻驚沙:沙石因大軍雄偉的氣勢而吃驚。貂:一作“征”。
⑼心許凌煙:指立志為國建功立業,為自己博取功名。凌煙,凌煙閣唐太宗曾經讓將功臣圖像畫於凌煙閣閣壁,所以後來便把為國建功立業,為自己博取功名稱為“上凌煙閣”。
⑽錦字仿離別:用書信與家人互敘離愁別緒。錦字,指自己與家人來往的書信。據《侍兒小名錄》載:前秦竇滔鎮守襄陽,家中妻一子蘇氏思念他,織錦為迴文詩三百餘首寄給他。竇滔受了感動,將蘇氏迎至任上。錦字,指詩人與家人的來往書信。
⑾彩毫:彩筆,指往凌煙閣畫功臣畫像的彩筆。一畫:指畫圖像於凌煙閣。畫,動詞。
⑿空:一作“長”。青樓:塗飾青漆的采樓,這裡指其妻子居住的閣樓,指代其妻子。淚成血:指因思念自己的親人而流淚成血。淚,一作“泣”。

白話譯文

燕弓強勁及瓦布滿了嚴霜,寒雕展翅斜視平野色茫茫。
一點黃塵驚起寒雁齊鳴叫,白龍堆下於騎馳騁塵土揚。
黃河源頭波浪高涌風更猛,吹散朔雲天高氣清雲遠翔。
晚出榆關隨同大軍和征去,驚得沙石飛迸打在貂袍上。
立志為國建功立業名不朽,只好年年書信來往表心傷。
凌煙閣畫圖像完竟有何用,空使妻子淚水成血斷柔腸。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描寫邊塞生活的詩,分為兩部分,前六句是第一部分,後六句是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描寫了塞外壯麗的景色。詩人在描寫塞外景色時,抓住了塞外風大、奇寒與空曠的特點。第一句便緊扣詩題,從“燕弓弦勁”及“霜封瓦”來突出塞外的寒冷。弓弦因寒冷而更加剛勁難張,布滿屋瓦之上的嚴霜更是寒冷的象徵。從第二句起,詩人把視線移向了遠方。詩人描繪了一幅開闊壯麗的景象:空中的寒雕在展翅飛翔,它陌視著廣衷無邊的原野,白龍堆下馳騁的千騎揚起的漫天黃塵驚起了寒雁,寒雁的叫聲劃破了天空的寧靜,給這荒涼的塞外增添了生氣。白龍堆下千騎馳騁揚起的黃塵本來是遮天蓋地,而詩人卻說這遮天蓋地的黃塵是“一點”,這是由於塞外的原野實在廣大無邊,所以即使是千騎馳騁揚起的漫天黃塵,從遠處看去也只不過是“一點”而已。這一描寫襯托出塞外原野無比的廣大,開擴人們的胸襟。這首詩的第五、六句繼續寫景。詩人把筆觸移向了黃河的源頭,在那裡風大浪涌,天高氣清,淡淡的白雲飛向天邊。“風如刀”這一比喻形象地寫出了風力之強與氣侯的寒冷,又引出了下邊“翦斷朔雲”的詩句。詩人在這裡渲染了嚴峻凜烈的氣氛,塑造出心悸神怖的意境。
這首詩的第二部分描寫了將士與詩人艱苦的塞外生活,描寫了長期遠戍塞外的人們與家人的思念。詩人隨同大軍出了榆關去北征,塞外沙石飛進,打在詩人的貂皮戰袍上。在這裡,詩人在“沙”字之前加了一個“驚”字,給沙石以人的情感,這一擬人的手法突出了軍威的雄壯,雄壯的軍威竟使沙石“驚’得飛進起來。此時詩人心腳開闊,氣魄豪邁。這些描寫與上部分的景物描寫高度一致。壯麗的景色為人的活動提供了舞台,而入的活動又給壯麗的景物增添了生機。接下去,詩文的情調有了明顯的變化,纏綿取代了曠達,細弱纖巧取代了豪邁壯麗,詩文的情調與閏怨詩的情得有些相似。詩人說自己有心為國建功立業,使自己的圖像畫於凌煙閣,垂名於後世,可是卻由此惹來了沒完沒了的自己與家人的離愁別緒。想到這些,詩人對圖像上凌煙閣產生了懷疑,發出“彩毫一畫竟何榮,空使青樓泣成血”的感慨。這是詩人矛盾心理的真實寫照,是詩人世界觀的反映。同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時代的氣息:晚唐政治黑暗,國力日降,在晚唐詩人描寫邊塞生活的詩中再也唱不出“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其四)的調子了。
這首詩語言典雅流暢,多處用典故,並運用比喻、襯托等修辭方法,收到了較好的藝術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