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倫蓋蒂平原

塞倫蓋蒂平原

位於非洲東部、赤道以南。北與肯亞和烏干達交界,南與尚比亞、馬拉威、莫三比克接壤,西與盧安達、蒲隆地和剛果(金)為鄰,東瀕印度洋。大陸海岸線長840公里。東部沿海地區和內陸部分低地屬熱帶草原氣候,西部內陸高原屬熱帶山地氣候。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21~25℃。桑給巴爾的20多個島嶼屬熱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濕熱,年平均氣溫2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塞倫蓋蒂平原
  • 地理位置:非洲東部
  • 氣候類型:熱帶山地氣候
  • 著名景點塞倫蓋蒂國家公園
  • 主要動物:斑馬,羚羊
  • 主要植被:草原型植物
世界遺產名錄,特點,植被,動物群落,

世界遺產名錄

坦尚尼亞是古人類發源地之一。公元前就同阿拉伯波斯印度等地有貿易往來。
1940年後成為保護區;1929年,塞倫蓋蒂中部228,600公頃地區被定為狩獵保護區;1951年建成國家公園;1959年得到擴大。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態計畫中塞倫蓋蒂──恩戈羅恩戈羅生物保護區(連同毗鄰的馬蘇瓦狩獵保護區)的一部分得到國際公認,同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塞倫蓋蒂國家公園(1,476,300公頃)是整個生態保護區(2, 305,000公頃)的一部分。東南與恩戈羅恩戈羅保護區(809,440公頃)相鄰,東北和洛利翁多狩獵保護區(400,000公頃)接壤,北面與肯亞馬拉國家保護區(151,000公頃)相連,西面是格魯梅蒂狩獵保護區(500,000公頃)。海拔高度介於920米到1850米之間。

特點

塞倫蓋蒂平原主要是火山灰覆蓋的結晶岩,伴有大量露出地面的花崗岩(丘陵)。北部和西部狹長地帶主要是火山爆發形成的山地。兩條向西的河流常年有水,還有不少的湖泊沼澤、泉眼。
降雨主要集中在11月到第二年的5月,12月和3、4月為高峰期。年平均氣溫20.8℃。海拔1150米處記錄的年平均降水1210毫米。降雨量向東遞減,自北向西遞增,在西部維多利亞湖附近的狹長地帶年降雨達950毫米,公園最北端肯亞邊境附近年降水達1150毫米。

植被

以開闊草原型植物為主,但在嚴重乾旱時幾乎全部變為沙漠。主要植物是馬唐和鼠尾粟(鹽鹼土壤的代表植物)等茅草。在較濕潤地區,水蜈蚣屬植物生長占優。公園中部為大片金合歡林地草原。丘陵植物和茂密的林地,以及一些長廊林覆蓋了公園北部的大部分地區。低地和山地植物主要是金合歡

動物群落

公園由於擁有現今極大規模的動物群落而聞名遐邇。這些動物群在季節性的水源地和草場之間來往遷徙。這些動物有斑馬角馬羚羊牛羚等食草動物和3000多隻獅子斑鬣狗等食肉動物。5月和6月,許多動物從中部平原集體遷徙到西部狹長地帶。20世紀50年代,牛羚數量估計有19萬隻,1989年估計有169萬隻,1991年127萬隻。其他的特色動物有獵豹非洲象(1994年估計有1357頭)、黑犀牛河馬長頸鹿野牛轉角牛羚大羚羊、旋角大羚羊、南非羚羊、直角大羚羊、山地小葦羚、大量嚙齒類蝙蝠類動物、豺狗瞪羚,7種、兩種河狸疣豬和7種靈長類動物。小型食肉動物有蝠耳狐、蜜熊。1991年,最後一群野狗從公園中消失,一場狂犬病瘟疫滅絕了三個野狗群。 300多種鳥類包括34種猛禽、6種禿鷲、大鴕鳥火烈鳥,以及幾種分布較固定的鳥如褐尾織巢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