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灣古鎮

塘灣古鎮

貴溪塘灣塘灣古鎮位於貴溪市南部,距市區25公里,四面環山。東鄰武夷山,南通福建及冷水銀礦,北連貴溪銅城西接龍虎山風景區。全鎮人口3.4萬人,集鎮人口6000多人,平均每日流動人口4000多人,最高日達1600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塘灣古鎮
  • 行政區類別: 鎮
  • 地理位置:貴溪市南部,距市區25公里
  • 人口:3.4萬人
簡介,歷史,現狀,社會事業,著名人物,

簡介

貴溪塘灣塘灣古鎮位於貴溪市南部,距市區25公里,四面環山。東鄰武夷山,南通福建及冷水銀礦,北連貴溪銅城西接龍虎山風景區。全鎮人口3.4萬人,集鎮人口6000多人,平均每日流動人口4000多人,最高日達16000人貴溪市轄鎮。1958年設塘灣公社,1984年改鄉,1990年建鎮。位於市境南部,須溪中游南岸,距市區23公里。面積172平方公里,人口3.2萬。貴(溪)塘(灣)公路縱貫東部。轄塘灣居委會和大橋、古塘、山坑、金源、唐甸、塘灣、寨前、港西、江坊、財源、東港、蘆甸、上祝、高畈、白果15個村委會。須溪沿東北邊界北入信江。農業主產水稻、油菜、仙草。境內有瓷土資源,為景德鎮出口瓷原料的主要產地。鄉鎮企業有瓷土、鑄造、陶瓷、木材、竹木加工、仙草系列食品等廠。塘灣古鎮明清民居,屬省二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集鎮始建於明朝中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相傳古時有水塘百餘口,道路相連彎曲,故而得名塘灣。  塘灣古鎮是這一帶最熱鬧的山鎮,不僅是因為其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她是古鎮。
塘灣古鎮的水資源非常豐富,除了古時利於貨運的河流,在其境內還有許多水塘零散分布著。塘灣鎮古時有水塘百餘口,道路相連彎曲,故而得名塘灣。如今許多水塘已不復存在,都是當年城鎮興建的時候填掉了。
因為以前有許多水塘,塘灣古街便是繞水塘興建,所以古街並不是從街頭連線到街尾形成一條筆直的街巷,而是彎彎繞繞似乎看不到盡頭。
塘灣古街東西相連,彎道拐角的數量相比於其它古街要多,粗略一數,一千來米的街道上,拐角較大的彎道就有六七個之多。
在每一個彎道周圍都有一組古建築群,街的兩邊多為老店鋪,依稀可見當年這裡商賈雲集,遊人如織的繁華。現在這裡保留下來的房子大多建於明清兩代,民居和商鋪錯落有致,出檐的樑柱和彎脖的斗拱,古老的窗欞和斑駁陸離的木門,在不經意間暴露了古街的古老與滄桑。
每當到正午時分,古街迎來了一天中難得的忙碌。傳統的小吃攤旁漸漸聚集起了一圈圈的人,翹首期盼著各色美食的出鍋待售。一旁的手工香油作坊里,芝麻的濃香也在此時瀰漫在古街安詳而寧靜的空氣里
塘灣古鎮

現狀

漫步在這古街道上,感覺很不一般,畢竟是少了很多很多現代化的東西,遠離了城市的喧譁。街道很窄,就兩米來寬,曲曲折折,望不到頭。全是石板鋪成,石板已變得光溜溜的,上面還有雨滴造的坑坑點點,仿佛在向人訴說,它幾百年的滄桑歷史。如果用現化話來講,這裡應該是步行街。古街兩邊木製的古房子,黑乎乎的,很有造型,還有閣樓和雕窗。基本上都是商鋪,很簡單,簡單得沒有店名,偶爾有也是很老的名子。店門都只有在電影裡面才看到見的木門,一塊一塊的,可以拆裝。
走在古街道上,由於兩邊建築之間不足兩米,抬頭看天,卻很有一番風味,只能說是一米陽光,或一線天。當然,如果在雨天,那可就慘了,兩邊都是瀑布。每個人都對我微笑,雖聽不懂他們說什麼,但可能感受到古鎮人的熱情和純樸。漫步在街道中,清一色木板房感覺似走迷宮,抬頭仰望,所見到的只有一條狹長的天空,被當地人當成了一種奇景,很多人都會為此慕名而來。
在塘灣古街眾古宅中,最引人注目的當數街道邊的老教堂了,它位於古街的街尾處。教堂是一棟二層建築,樑柱、門檻等至今仍相當堅固。
而除了古街上的建築,在當地十分有名的還有它的古井,常年冒清泉,四季不乾涸。據龔堅松介紹,塘灣古街周圍以前有許多古井,都是塘灣鎮興建時挖掘的,基本都有400多年的歷史,不過多數古井早已廢棄,唯獨留有兩口古井仍在使用,並引來商人開發利用,但被當地百姓拒絕了。
為何古井會有如此吸引力?古井的水清冽,冬暖夏涼,據說用來蒸酒特別香醇。不僅如此,古街上的老人還經常特意舀取井中的水泡茶喝。當地人們擔心過於取用井水會導致古井幹涸,因此並不經常性取水喝。
繁華如夢,古鎮依舊。如今古鎮街面又成了商貿集中區,韻味依舊,街道的日益繁華或許又會再現當年的風采。
塘灣古鎮
塘灣古鎮
塘灣古鎮
百年古橋百年古橋

社會事業

古老的塘灣以其獨特的優勢散發著無窮的魅力,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煥發出新的生機。塘灣人愛塘灣,在新城鎮建設中以最大限度保護了古鎮的風貌。鎮政府在與古鎮相鄰的地方建成了一座塘灣新鎮,長長的街道兩旁商鋪林立。這裡有創業一條街,眾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學到一技之長、完成資本積累後返鄉創業,開辦了製衣廠、玩具廠、酒廠,塘灣谷酒享譽鷹潭,來料加工的勞保服裝出口東南亞。在塘灣,建成了鷹潭最大的油茶生產基地和雷竹種植基地。
來到貴溪市塘灣鎮,就可以聞到濃郁的酒香。沿著青石板鋪成的街道循著酒香來到一家酒坊,記者看到主人何春四夫婦正在蒸酒。與酵母混合而發酵的穀子經高溫蒸餾,香醇的谷酒從一小孔中流出,酒的醇香香遍了半個古鎮。好水釀好酒,鎮幹部介紹說,塘灣地處武夷山區,釀酒取自武夷山脈的源頭水。塘灣谷酒純糧釀成,柔和、醇厚、味長。現在全鎮酒坊有10多家,年產谷酒10萬多公斤。塘灣谷酒已成為當地百姓乃至鷹潭市民居家飲用和節慶送禮的首選。
塘灣古鎮
來到塘灣,自然少不得飲一杯塘灣谷酒。當年那些古老的釀酒作坊醉了多少代鎮上的男人女人,在塘灣,釀酒已經成為產業,從這裡出去的酒不僅給當地百姓帶來撲鼻的酒香,更帶來源源不斷的經濟效益。採訪當天,《江西日報》一位記者恰巧慕名來到塘灣採訪當地的釀酒業。塘灣谷酒的聲名遠播,由此可見一斑。
塘灣谷酒塘灣谷酒
塘灣谷酒生產塘灣谷酒生產
谷酒只是塘灣發展特色產業的一個縮影。為促進全鎮經濟發展,幫助當地居民致富,該鎮提出了“外托園區興工、內活集鎮興商、依託產業穩農”的發展口號,不斷加快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特色產業。2010年以來,全鎮共招進園區企業7家,駐鎮企業2家,引資2億多元。
該鎮還通過開展“爭創增收致富黨支部”活動,帶動了筍竹兩用林、油茶、瓷土、紅芽芋、花崗岩礦開發等一批特色產業。上祝村的瓷土、賽前村的花崗岩、塘灣村的谷酒、港西村的紅芽芋發展較快;大橋村千畝綠色大米及葡萄示範地,唐甸、江坊、高坂3個村的1200畝油茶、300畝山藥基地以及蘆甸村的萬頭良種豬養殖基地都為當地百姓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近3年,該鎮新增商戶523家、種養殖大戶76個。
該鎮已形成服裝加工、木竹加工、石材加工、水產養殖等多個主導產業,開闢了新的財稅增長點,促進了經濟快速發展,同時又解決了一些想外出又不能外出務工人員的就業,實現全鎮農民年人均增收近1000元。
塘灣古鎮

著名人物

貴溪古鎮塘灣擁有全省唯一一個鄉鎮書畫協會。一個鄉鎮書畫協會,竟然擁有七位省書法協會會員,更令人吃驚的是,這些人當中,大多數人並不是專業的書法家,他們的身份有木匠、篾匠、漆匠等。就這些源自草根的書法家們卻屢屢在書法比賽中獲獎,人們親切地把這些人稱為“塘灣七君子”。
蔣仕昌:“烙”筆生花的老漆匠
龔文武:不修邊幅只修字 每天練習兩小時
龔才勝:花間一壺酒 下筆更瀟灑
何宗旺:“小何體”作品走進世博 賣往美國
即使您大學畢業,您也未必會寫毛筆字,甚至連如何提筆都不知道。源遠流長的書法藝術如今在傳承上碰到了問題。但小小一個塘灣鎮,卻偏偏聚集了一大批優秀的書法藝術家。這當然少不了政府重視,以及熱心人士的出力,那么,此外還有什麼原因嗎?
看看這些書法家的身份吧,篾匠、木匠、漆匠……“草根”成了他們共同的標籤。可以稱他們為民間藝人,“藝”既是“手藝”,也是“藝術”。應該說,他們的工作其實就是在從事藝術創作,甚至其中有些環節還必須用到書法這門藝術,所以,他們能夠寫一手好字並不奇怪。塘灣古鎮始建於明代,位於江西至福建光澤私鹽古驛道上,商賈雲集,手藝人也雲集,書法作為他們用以謀生的一項技能很容易便傳承下來。
當現代科技逐漸替代民間手藝,藝術還能以“草根”的名義傳承沿襲嗎?塘灣的草根“書法”很紅火,希望能夠一直火下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