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阻擊戰烈士陵園

塔山阻擊戰烈士陵園

塔山阻擊戰烈士陵園位於葫蘆島市連山區塔山鄉塔山村東山崗上(戰時“塔山英雄團”前沿指揮所所在地),是為紀念遼瀋戰役塔山阻擊戰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而修建。距市區12公里,瀋山鐵路、公路在陵園南、北側山腳蜿蜒穿過。初建於1953年,於1963年10月重建。占地1.1萬平方米,園林22萬平方米。陵園由牌樓、革命紀念塔、革命烈士公墓、將軍墓、紀念館等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塔山阻擊戰烈士陵園
  • 別稱:塔山革命烈士陵園
  • 地址:葫蘆島市連山區塔山鄉塔山村
  • 級別: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
  • 占地面積:1.1萬平方米
  • 始建:1953年
歷史背景,主要展覽,牌樓,紀念塔,廣場和紀念館,烈士公墓,將軍墓碑,館區展示,獲得榮譽,

歷史背景

塔山是關內外交通的咽喉,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明朝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為了防範北部少數民族不斷騷擾,加強遼東防禦,於曹莊、湯池之北置寧遠衛(今興城),統五千戶所。又於城東五十里塔山,別置中左千戶所。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建塔山城,當時城周圍三里一百八十四步,高二丈五尺,設三座城門,南為海寧門,西為安平門,東為義倉門。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重修塔山城,在原基礎上加高三尺。清兵入關的幾個決定性戰役在此進行。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四月初八,清兵列紅衣炮於塔山城西,攻毀城垣二十餘丈。四月二十二日杏山失守後,皇太極命毀松山、杏山、塔山三城,至今城遺基可尋。
1948年10月10日,塔山阻擊戰打響,我東北野戰軍4縱、11縱、獨立4師、6師在塔山地區阻擊錦西、葫蘆島增援錦州的國民黨軍隊。經過6天6夜的浴血奮戰,戰勝了擁有現代化裝備的國民黨優勢兵力,殲敵7000多人,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劣勝強的光輝戰例。塔山阻擊戰為保證我軍攻占錦州,乃至配合遼西殲敵,取得整個遼瀋戰役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

主要展覽

牌樓

進入陵園,通道兩側青松林立,一座高大的仿古牌樓雄居路口,牌樓正上方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上將題寫的“塔山革命烈士陵園”八個大字金光奪目。

紀念塔

塔山革命烈士紀念塔位於山頂,塔高12.5米,全部由花崗岩砌成,塔身為正方形石柱,象徵人民軍隊如擎天之柱,拔地而起。左右輔以連體副碑,象徵人民民眾對子弟兵的支援和扶持。塔座正面鑲有石雕花圈,以示對烈士的永遠祭奠。塔頂雕有雲環紋飾,象徵烈士們叱吒風雲的英雄氣概。塔兩側上方高懸著軍功章浮雕,永久記載著烈士們的豐功偉績。塔的背面鐫刻碑文,講述了戰鬥經過和英雄事跡,供人們瞻仰和緬懷。塔的正面有陳雲題詞:“塔山阻擊戰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塔基周圍松柏常青。站在塔台向山下望去,八千米防線盡收眼底。
革命烈士紀念塔革命烈士紀念塔

廣場和紀念館

在紀念塔的前方有容納萬人的廣場。廣場右側是由東野第二兵團司令員程子華題名的“塔山阻擊戰紀念館”,翠瓦丹牆,古香古色。館內陳列許多錦旗、獎章、圖表、照片、遺物、支前用品。一幅幅塔山阻擊戰態勢圖,向人們展示了50年前我軍那場“人在陣地在”、“誓與陣地共存亡”、與十倍於我之敵浴血奮戰六晝夜,打退了敵人11個師兵力數十次衝鋒的宏偉悲壯的戰鬥場面。戰後34團被縱隊授予“塔山英雄團”,28團被縱隊授予“塔山守備英雄團”,36團被縱隊授予“白台山英雄團”,縱隊炮團被授予“威振敵膽”獎旗。

烈士公墓

在紀念塔的後側,是1997年10月由市政府投資40萬元建成的革命烈士公墓。公墓四周有白玉護欄,公墓內合葬著743位烈士的屍骨。公墓前聳立一座黑色大理石紀念碑,碑的正面由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題寫的“塔山英烈萬古流芳”八個金色大字,碑的後面鐫刻著743位革命烈士的英名錄。

將軍墓碑

在紀念碑的前方分別聳立著五位將軍的墓碑,他們生前直接指揮了著名的塔山阻擊戰,死後不約而同的留下遺囑,把骨灰的全部或部分葬在塔山,與當年犧牲的烈士們永遠在一起。這些生為塔山之虎,死做塔山之松的將軍是: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司令員吳克華、副司令員胡奇才(1955年分別被授予中將軍銜)、參謀長李福澤、第四縱12師師長江燮元(1955年分別被授予少將軍銜)、塔山英雄團團長焦玉山(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館區展示

紀念館陳展面積2000平方米,分為迎接決戰、鏖戰塔山、策應決戰、人民支援、彪炳千秋五部分。
第一部分:迎接決戰
1948年,全國的軍事、政治形勢進一步向有利於人民而不利於國民黨統治集團的方向好轉。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展開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形成。在這歷史轉折關頭,中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總攬全局,審時度勢,適時把戰局轉變為與國民黨軍的戰略決戰。在東北戰場上,國民黨軍隊還有55萬人,並且被分割在長春、瀋陽、錦州等互不相連的孤立區域內,物資供應匱乏,軍心動搖,士氣低落,而東北野戰軍的兵力已發展到105萬人,武器裝備大為改善,士氣高昂。中共中央軍委根據形勢的變化,確定了在東北與國民黨軍進行決定性戰略決戰的方針,同時,決定由東北野戰軍發起遼瀋戰役,採取“攻錦打援”,迅速攻克錦州,切斷北寧線,形成“關門打狗”之勢。一場決定中國命運與前途的大決戰即將在東北打響。
第二部分:鏖戰塔山
展廳一角展廳一角
按照六天六夜時間為主線,講解員全面介紹每天的戰鬥情況。這是紀念館展覽展示的重要部分。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遼瀋決戰的方針,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部奉命指揮第4、第11縱隊和冀察熱遼軍區獨立第4、第6師及炮兵旅,在塔山、虹螺山及月亮山一線,擔負正面阻擊和側翼牽制國民黨軍“東進兵團”由葫蘆島、錦西增援錦州,以保障野戰軍主力攻克錦州,是實現“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的關鍵之戰。
第三部分:策應決戰
東野主力攻克錦州後,蔣介石惱羞成怒,不甘心失敗。1948年10月16日,蔣介石再次來葫蘆島督戰,調愛將杜聿明為東北“剿總”副司令,以便將東北部隊撤退入關。中共中央軍委批准東北野戰軍領導人關於以主力就勢誘殲廖耀湘兵團於遼西的作戰方針,並令第2兵團繼續在塔山、虹螺山一線阻擊“東進兵團”,策應遼西會戰,粉碎蔣介石從東北總撤退的企圖,以全殲東北國民黨軍。
第四部分:人民支援
塔山阻擊戰的勝利,離不開人民民眾的大力支援。人民民眾不畏艱險,給解放軍送糧、帶路、救護傷員、挖戰壕、修工事、擔水到戰場、送飯到前沿,他們與東野參戰部隊指戰員一起,譜寫了人民戰爭的壯麗篇章。為了搶救、轉運傷員,村民們組成多支擔架隊,總計動用擔架2622付,出動擔架隊員和民工18000人,搶救傷員5800人。
第五部分:彪炳千秋
塔山英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塔山之魂,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顧全大局、嚴守紀律、勇於犧牲、敢打必勝”的塔山精神,是我們不斷奪取新勝利、走向新輝煌的力量源泉。
紀念館通過實物、圖片、史料、將軍訪談、3D幻影成像等各種現代展覽、展示手段再現當年戰爭場景,全面介紹塔山阻擊戰的全過程,將歷史性、政治性、藝術性、教育性協調貫穿為一體,使觀眾在參觀中感受到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藝術感染力,從而激發人們愛祖國、愛家鄉的真情實感。

獲得榮譽

該陵園於1997年被省委宣傳部等部門授予“遼寧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1998年12月被省國防教育委員會命名為“遼寧省國防教育基地”,2007年4月被省政府重新命名為“遼寧省國防教育基地”。
2016年9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公布了第六批新增96處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名單,位於遼寧省葫蘆島市的塔山阻擊戰烈士陵園入列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