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紅樓

塔城紅樓

塔城紅樓的建造者是來自俄國喀山的塔塔爾族商人熱瑪贊·坎尼雪夫。1851年,《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簽訂後,沙俄取得了在塔城設領事、貿易免稅、領事裁判權等特權,塔城成為中俄貿易的一個重鎮,到塔城做生意的俄國商人漸漸多了起來。熱瑪贊·坎尼雪夫在1910年來到塔城,花費3年時間,建造了該市最為高大豪華的這座建築物,在此經營大宗土特產的進出口貿易,成為當時塔城的貿易中心,迪化(烏魯木齊)的許多商號也在此開設代辦機構。建築占地885平方米,2層,共有16個房間。同時,在紅樓的西側,熱瑪贊·坎尼雪夫還蓋了一座藍色的清真寺。1933年,盛世才將熱瑪贊·坎尼雪夫逮捕,紅樓被沒收改作醫院。三區革命時,紅樓歸還原主,不久熱瑪贊·坎尼雪夫之子又將其捐出,仍做醫院。1949年以後用做塔城專署辦公樓,一直到1975年,1984年又劃歸《塔城報》社,紅樓現已改為歷史博物館。

基本介紹

發展歷史
名稱來源
相當醒目,見證了該市作為中俄重要通商口岸的歷史。紅樓是在清朝宣統二年,即1910年。分上下兩層,共有大小房屋16間,天棚地板,鐵皮房頂,門框窗欞,均砌有精美圖案。臨街的牆全部呈淺紅色,故而人們稱之為“紅樓”。
大事年表
1914年紅樓建成,建築面積885平方米。上層為起居室和商務會客用房,下層儲藏珍貴物品。整個建築外牆塗以鐵鏽紅,於是民間稱之為“紅樓”。紅樓落成,在一片低矮謙卑的泥土屋中,儼然像一位高傲威嚴的紳士,顯示了吉祥涌洋行在新疆外商洋行中的排頭地位。
1922年,蘇新貿易公司初來新疆,吉祥涌洋行賣給蘇方羊毛和棉花,要求一部分付現銀。蘇方付給吉祥涌洋行洋板紋銀20萬兩之多,用60匹駱駝馱運來。其餘部分付給蘇聯貨物。
俄國十月革命之後,俄商洋行逐漸失去靠山。他們曾經暗中資助沙俄白軍,企圖復辟。後看大勢已去,大多加入中國籍,結交官府,繼續經營。
熱瑪贊無子嗣。他死後吉祥涌洋行產業由其弟那木土拉的三個兒子哈山、胡沙音、斜力甫繼承。哈山·恰尼謝夫在塔城任吉祥涌洋行進出口總經理。胡沙音在烏魯木齊任吉祥涌洋行經理。金樹仁倒台後,胡沙音曾擔任過新疆省地方維持會委員。
1937年秋,掌控新疆的軍閥盛世才為了強化獨裁統治,打擊地方勢力,搜刮錢財,炮製了“大陰謀暴動案”,將一大批軍政官員、蒙哈王公、喇嘛阿訇、富商巨賈構陷網中。1938年2月,哈山、胡沙音俱被逮捕。吉祥涌洋行所有財產被沒收。僅從胡沙音處收繳的黃金就有27個煤油桶之多。塔城紅樓作為“逆產”也被政府沒收。不久,哈山、胡沙音在刑訊中死於獄中。斜力甫流落塔城後棲身清真寺,不久貧病而死。
1941年,寂寞冷清的紅樓改作塔城行政區醫院。三位俄羅斯醫生在這裡開設西醫門診。
1945年8月,三區革命塔城專員公署入駐紅樓。
新中國建立後,紅樓成為塔城專署機關辦公處。除舊布新,改天換地的多少政令從這裡傳達到機關學校工廠商店農村牧場。
1975年,紅樓成為塔城行署農林畜等科(局)的辦公室。“農業學大寨”的鼓動,農村農業農民問題的不自覺困擾都留在紅樓的記憶中。
1984年,紅樓劃歸塔城報社使用。報社對70歲的紅樓進行了檢查和修葺,拆除了古老的壁爐,改裝了現代化的暖氣。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裡,作為地委喉舌的《塔城報》,為唱響主旋律,紅樓的燈光時常很晚才熄。《塔城報》的“紅樓筆會”成為讀者最有興趣的本土文化欄目。
1999年7月,紅樓被定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國務院批准塔城紅樓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初,塔城地委行署籌資1300餘萬,在紅樓原址建塔城博物館。保護文化遺產,展顯時代風貌,對紅樓進行全面整修,並依照紅樓的建築風格續建了一座1289平方米的兩層樓展廳。新老銜接,文物映襯博物;鑒故知今,歷史觀照現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