塊差錯機率

塊差錯機率

塊差錯機率(block error probability)是指在規定時間內,出現接收錯誤數據塊的機率。

在線上系統中的報文由若干個傳輸塊組成,一個傳輸塊中除了包含與報文本身內容有關的正文外,還需附加若干校驗碼以便檢查通信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差錯。整個傳輸過程包括:在傳輸前形成校驗碼,並與正文編輯整理在一起生成傳輸塊。

中文名稱塊差錯機率
英文名稱block error probability
定  義在規定時間內,出現接收錯誤數據塊的機率。
套用學科通信科技(一級學科),通信原理與基本技術(二級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塊差錯機率
  • 外文名:block error probability
  • 定  義:出現接收錯誤數據塊的機率
  • 套用學科:通信科技,通信原理與基本技術
塊差錯機率的概念,塊差錯機率的原理,

塊差錯機率的概念

塊差錯機率(block error probability)是指在規定時間內,出現接收錯誤數據塊的機率。
在線上系統中的報文由若干個傳輸塊組成,一個傳輸塊中除了包含與報文本身內容有關的正文外,還需附加若干校驗碼以便檢查通信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差錯。整個傳輸過程包括:在傳輸前形成校驗碼,並與正文編輯整理在一起生成傳輸塊;在傳輸完成後,從傳輸塊中分別解析出這兩個部分,進行差錯檢查及糾錯,然後再對正文進行處理等等。顯然,如果一個報文內所含傳輸塊數過多,則上述過程將重複出現多次。而且非正文端在整個報文中所占比重過大,將會延長報文的傳輸時間,降低傳輸的效率。另一方面,如果一個報文內所含傳輸塊數過少,則每塊在傳輸中發生差錯的機率就相應地增大,從而使因差錯而不得不重新傳送的塊數增加。這同樣導致了傳輸效率的下降。因此,在系統設計中必須針對自身所面臨的報文內容以及所用的通信硬體、通信線的特性,設計出合理的通信傳輸塊結構。在滿足一定的傳輸率的前提下,儘可能使報文傳輸過程中的漏檢差錯率(Residual Error Rate)下降為最小。

塊差錯機率的原理

遠距離間的報文是以二進制序列形式進行傳輸的。在這過程中,由於通信硬體(通信控制器、數據機、終端及通信線本身)的不理想性和內部噪聲以及信道中所存在著的各種干擾——線路串音、瞬斷、接插噪聲等,所有這些都可能使正在傳輸中的二進制序列發生差錯,造成“0”變“1”或“1”變“0”的現象,從而使報文的內容嚴重失真。用差錯率來衡量一個在線上系統傳輸過程中的失真度,存在著兩種不同的差錯率:
位差錯率(PBIT)=發生差錯的二進制位數/所傳輸的二進制總位數
塊差錯機率(PBLOCK)=發生差錯的傳輸塊塊數/傳輸塊的總塊數
在系統設計中,最關心的是系統的塊差錯機率值。因為報文是按傳輸塊為單位進行傳輸的,所以通過塊差錯機率可以預先估計出大致有多少塊需重新傳送。塊差錯機率與下述因素有關:傳輸塊的長度、傳輸速度、位差錯率、位差錯率的分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