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溝自然村(悅樂鎮大坪行政村下轄自然村)

堰溝自然村隸屬於悅樂鎮大坪行政村,屬於半山區。位於鎮東南邊,距離悅樂鎮28公里。國土面積有2平方公里,海拔1480米,年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104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洋芋等農作物。有耕地1420畝,其中人均耕地1.59畝;有林地100畝。全村轄堰溝、觀音廟、大火地等3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15戶,有鄉村人口892人,其中農業人口892人,勞動力41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46人。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87.0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以種植、務工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堰溝自然村
  • 隸屬:悅樂鎮大坪行政村
  • 面積:2平方公里
  • 海拔:1480米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堰溝自然村隸屬於母享鎮隴東村委會。位於母享鎮隴東村北邊,距離母享鎮7.5公里,國土面積855畝,海拔1320米,年均氣溫15.5℃,適合種植玉米、烤菸農作物;全自然村耕地面積291畝,林地162畝,人均耕地為1.39畝;農戶53戶,共210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210人,勞動力144人。2006年全自然村經濟總收入6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9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
堰溝今後發展重點:畜牧業水稻,疏菜作為經濟發展的主產業,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村兩委成員以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為先導,又致力於發展瓜果,蠶桑,木材,白肉等市場的開發,目前己成為全縣最大的白肉批發市場,村內建有金寨第一蠶種場,分布於西河,南橋,西莊,染坊四居民組,縣冷庫座落於南橋組。國家投入近二百萬元,為民眾購置的蔬菜大棚鋼架使我村的蔬菜生產上台階,成規模,現己成為大城關蔬菜生產基地。境內豐富的黃沙資源為大城關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以水稻,蔬菜,瓜果,蠶桑種植,批發零售,木材收購,加工及外出務工為經濟發展主產業的今天,村兩委正在以穩健的步伐引領全體村民向小康生活邁進。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20畝(其中:田110畝,地1310畝),人均耕地1.59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600畝,荒山荒地98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電,無路燈。全村有215戶飲用井水,有3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3.95%)。有21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5戶(占農戶總數的30.23%);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5戶(占總數的6.97%)。
該自然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6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6公里。
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0畝,有效灌溉率為3.5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5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8畝。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0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0.9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0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糧畜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15戶,共鄉村人口892人,其中男性461人,女性431人。其中農業人口892人,勞動力419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衛生院6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9公里。

文化教育

該自然村小學生就讀到大坪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悅樂中學。該自然村距離中學29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67人,其中小學生115人,中學生52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農村法規、農財、計生等。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1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42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支部1個,黨小組2個,黨員總數7人,黨員中男黨員5人,女黨員2人。該村設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設在村委會,團員15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落後,自然條件惡劣,農民醫療衛生條件較差,村民素質不高。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種植面積8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400頭、牛50頭、羊4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00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