堇花蘭

堇花蘭

堇花蘭是附生蘭高原植物,屬蘭科。夏季不耐酷熱,性喜涼爽。株形優美,花色艷麗。越冬溫度不得低於10℃。適於盆栽,尤其適合於吊盆栽培。原於安第斯山脈,中國產166屬約1000種,以雲南、台灣、海南、廣東、廣西等省區種類最多。可用組織培養、分株繁殖。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堇花蘭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單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
  • 亞綱:百合亞綱Liliidae
  • :蘭目Orchidales
  • :蘭科Orchidaceae
  • :堇花蘭
  • 分布區域:原於安第斯山脈
  • 原產地安第斯山脈
  • 花期:4~6月
  • 主要特徵:吊盆栽培
形態特徵,生物學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歷史文獻,雜交,

形態特徵

她的花朵唇辦大,且具有美麗的花紋或色彩,與常見草花中菫菜科的三色菫相像,因此被稱作(菫花蘭)或(菫色蘭)
堇花蘭是非常迷人的蘭花,已知約有九種,絕大部分的花色艷麗而秀美,因此被稱作菫花蘭或菫色蘭。菫花蘭為復莖型的蘭花,具有匍伏狀的根狀莖,假球莖扁卵形至長橢圓形;頂生二至三葉,紙質。總狀花序腋生於假球莖基部,約二十公分長,壓扁,直立或略彎曲呈形,具有數個膜質的苞片,其上著生一美麗的花朵。花朵大型,紙質,徑可達十公分,紅紫色至艷麗的紫色,唇瓣擴大為寬卵形,唇瓣與蕊柱的相連處有一塊黃色的附屬物,形成非常明亮的對比,非常具有觀賞價值。
堇花蘭堇花蘭

生物學特徵

1.三色堇的授粉生物學研究發現三色堇花粉的萌發需要較高的蔗糖濃度,但高於30%的蔗糖對花粉管的生長有抑制作用;一天中上午三色堇花粉的萌發率最高,下午最低;晴天花粉萌發率高於陰天;高濃度的NAA對花粉的萌發有促進作用;不同品種或自交系的花粉萌發率不同,而且花粉萌發率與雜交結實率關係不大;三色堇花粉常溫下生活力下降很快,去雄過早對三色堇子房的成熟影響很大。2.觀賞性狀的遺傳規律。多代自交發現,多數性狀的自交衰退不強。通過雙列雜交試驗,發現在三色堇10個性狀的遺傳中,多數性狀顯性效應為主要的遺傳效應,但株高、花數以加性效應為主,而株幅、花瓣厚則以加加上位性效應為主。不同性狀的遺傳力不同,總體廣義遺傳力較高(平均0.57),變化範圍為0.33~0.87,而狹義遺傳力較低(平均0.33),變化範圍為0.10~0.53。花數的兩種遺傳力均較高,有利於早代選擇。雜交種12×18的花徑、花數的顯性效應值均為最高,表現出良好的雜種優勢利用的潛力。相關性分析表明,花徑與花數呈顯著正相關,與營養性狀(如株高、株幅、分枝數、葉面積等)的相關性均不強,只與分枝數有0.1水平的遺傳負相關,花數與株高、株幅的相關性很高,但與分枝數、葉面積相關性很弱。其它多數性狀間相關係數未達到顯著。對花色的遺傳研究中,雜交後代的表型、紙層析及吸收光譜分析的結果可表明,雜交種11×12、11×15的色素的類型均偏向深紫色品種11,說明深紫色對紅、藍等其它花色素苷呈顯性效應。雜交種4×9類黃酮類胡蘿蔔素的類型均偏向親本4,表明親本4(黃色)對親本9(白色)呈顯性效應。親本12、15在花色素苷層析中的色斑1、2、3,在花色素層析中的色斑1、2、4,與親本11及雜交種11×12、11×15有較大的區別。親本4及雜種4×9主要含有黃酮醇類化合物,有酚羥基且3-OH游離,自交系9的色素則可能是二氫黃酮或二氫黃酮醇與黃酮醇的混合物。
堇花蘭堇花蘭
堇花蘭堇花蘭

生長環境

菫花蘭的耐旱性很強,如果能維持一定的空氣濕度的話,利用蛇木板或是軟木板作戶外栽培也是不錯的栽培方式,當看到匍伏狀的根狀莖放肆的攀爬在充滿原始風味的植材上,可以感受到蘭花強韌的生命力。
堇花蘭堇花蘭

分布範圍

堇花蘭原於安第斯山脈,中國產166屬約1000種,以雲南、台灣、海南、廣東、廣西等省區種類最多。可用組織培養、分株繁殖。
主要分布於巴西東部的低地森林。

繁殖方法

(一)繁殖方法
可採用組織培養、分株等方法;家庭少量栽培可用分株法,工廠化生產可購進性狀穩定的組培苗
分株法(人工方式分開蘭苗)
菫花蘭人工培育後,因受盆體局限,自行分株不可能,需進行人工分株。分株要得法,分株失誤會傷害菫花蘭,嚴重的會導致感染病菌而死亡.菫花蘭的苗從假鱗莖上長出,新苗的假鱗莖緊貼老苗的假鱗莖,第二年新老苗的鱗莖慢慢拉開距離,新苗再長出新苗來,這時新老苗的鱗莖連繫面變小、下移,形成一個連交點。三至四年後,這個連線點往長處長,形成一條短實的連線線,成為連筋,新老苗的鱗莖完全分開,各成一方。這時的連線線出現一個明顯的縫,即花馬口,順馬口剪斷連筋,菫花蘭即完成了人工分株。
堇花蘭堇花蘭
菫花蘭分株注意的問題。
一,一年苗不能分株,強行分株創面大,易感染病菌,同時,假鱗莖嫩,表皮硬化度低,適應新環境能力弱,分株導致苗難成活。
二,分株要有老中青三代苗連體,一叢5苗為佳。
三,菫花蘭分株,要從根的狀況著眼,多則可分株,根少則慎分株,分株時要注意所分菫花蘭株都應有根。
四,菫花蘭花分株時,會遇到出苗芽、花芽等情況,要過細觀察假鱗莖上有無長出苗芽花芽,見苗芽花芽仍可分株,但以不傷苗芽花芽為基本要求。
五,分株後的菫花蘭連筋點因被創傷,易受污染而致病害,可用小麥麵粉漿塗敷,也可用火柴頭烙敷,儘快使創面結硬封口。

栽培技術

⒈植料選擇。栽培堇花蘭的植料可選用草炭土:碎木屑:蛭石=4:3:3,也可用椰糠與苔蘚混用或木炭與蕨根混用,都十分利於植株生長。
⒉淺植。堇花蘭的氣生根生長旺盛,栽植一定要露出根莖,否則很難生長旺盛,盆底部可放些碎磚塊、瓦片、泡沫塑膠等以利於透水通風。
⒊施肥。換盆時可施豆餅、複合肥於植料中,生長季節可間隔15至20天施0.5%的液肥,開花前期以施磷肥為主。
⒋澆水。如盆中植料太濕易造成爛根,所以澆水不用太勤,一般夏天3天澆一次水,春秋季5天澆一次水,冬季溫室內空氣濕度太大,一般7天澆一次水。

病蟲害防治

貫徹“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堇花蘭常見病有黑斑病、炭疽病等,特別是冬季,若氣溫低,易造成黑斑病發生,並且擴展很快。一旦發病可用40%滅病威600至800倍液或25%多菌靈400至600倍液噴灑防治。
堇花蘭(Miltonia)---寄生蟲(蘭花薊馬)學名:DichromothripscorbettiPriesner
形態:卵腎形,灰白色。蛹橘紅色,體背方具有翅芽。幼蟲淡黃色。成蟲身體為黃褐色,翅基部約三分之一透明,其餘部分淡褐色。
生態習性:卵產於花瓣或莖葉組織內。幼蟲與成蟲均活潑好動,不停爬行吸食植物汁液。在溫暖季節而植株花葉部長期乾燥時發生較多。
危害狀:主要危害花、莖、葉。成蟲與幼蟲均為害開花期的花部,尤喜歡棲息於花心部或花瓣與花萼重疊處,被害花瓣產生灰白斑點。新芽或葉鞘夾層間也容易有幼蟲棲息。莖葉部被害後呈黃化枯萎現象。
發生生態:本種薊馬在堇花蘭寄主之開花期普遍發生,其中有成蟲與幼蟲對花部之危害嚴重且顯著,被害花瓣呈現褐色斑塊而凋謝,不但影響其美觀,也損及商品價值。
防治方法:一、當植株分株時摘除不必要的花穗,以免滋生薊馬。
二、在花瓣開展前,在莖葉表面噴灑系統性殺蟲劑,降低薊馬密度。
三、在開花期發生嚴重時可視情況噴施藥劑,但此時藥劑稀釋倍數應降低,以免施用藥液後在花部產生藥害。
四、盆栽表面可施以殺蟲粒劑,使藥劑成份經由根部吸收後,再運行至莖葉部。
五、於密閉溫室中使用殺蟲的熏煙劑或超微粒噴霧劑,並徹底地噴及花苞、新芽葉背等處使藥液能到達薊馬藏身的隱蔽處。

歷史文獻

Miltonia是一個非常迷人的蘭花,它的另一名Miltoniopsis,曾有文獻資料記載Miltoniopsis為原種屬名,Miltonia為交配種登錄名,事實上,Miltonia屬就海拔分布與花朵的型態被分為(旗辦菫花蘭)(Vexillaria系)與(艷麗菫花蘭)(spectabilis系)兩個系統,後來有分類學者將(旗辦菫花蘭)另立Miltoniopsis新屬,所以Miltoniopsis與Miltonia為兩個血緣十分相進而作不同屬處理的蘭花。
原種Miltoniaspectabilis最早於1835年由Lindley氏於巴西發現,並於1837年的時候以Miltoniaspectabilis為模式種建立Miltonia屬。原種種名(spectabilis)為(華麗)的意思;同年由Henfrey氏發表變種var.moreliana。

雜交

蜘蛛蘭(Brassia)、齒舌蘭(繭donto間lassum)、堇花蘭(Miltonia)、茹氐蘭(Rodri間uezia)及萼瓣蘭(Zy間opetalum)等,因演化關係密切,遺傳性狀接近,可進行屬間雜交,衍生出很多的人工雜交新屬,野貓文心蘭(ColmanaraWildcat)是由堇花蘭、齒舌蘭、文心蘭三屬雜交而得。白仙女文心蘭(D間mramoaraWinterWonderland“WhiteFairy”)是由齒舌蘭、蜘蛛蘭、堇花蘭三屬雜交的品種。
(一)RAPD在三色堇雜交育種的套用。從SDS、CTAB、SDS改良法1、SDS改良法2、CTAB改良法等5種方法中選擇了SDS改良法2作為三色堇適合的DNA提取方法,同時構建了三色堇DNA的PCR擴增程式,並從Taq酶用量、dNTP濃度、引物濃度、DNA模板用量等方面最佳化了PCR擴增程式。然後用RAPD分析了18個三色堇自交系的遺傳多樣性,22個隨機引物擴增了167條帶,其中127條具多態性,顯示自交系間存在較大的遺傳變異,用UPGMA法可將自交系聚為五大類,其分類結果與花徑和材料來源地基本一致;以其中的5個自交系進行雙列雜交試驗,研究了RAPD遺傳距離與三色堇雜交後代9個性狀雜種優勢的關係,實驗結果表明:RAPD遺傳距離僅與花數達到0.1的顯著水平,而與其它8個性狀雜種優勢的相關性不顯著,表明用RPAD遺傳距離預測三色堇的花數雜種優勢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二).三色堇的花葯培養與再生體系建立。對三色堇花葯培養的研究發現,Nitsch或1/4MS基本培養基對花葯培養最優,0.3mg/l的2,4-D及4mg/lNAA有利於誘導高頻的愈傷,高糖濃度抑制花葯愈傷的分化。最優取樣時間為初花期,4℃低溫預處理時間以2~3天為宜。不同的基因型誘導率差異較大,雜種F1代不一定比親本的誘導率高。用無菌苗葉柄建立了三色堇再生體系,發現用2,4-D與NAA可產生很高愈傷誘導率,適當的繼代培養與TDZ的套用對三色堇愈傷的分化有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