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韌的敘事:新世紀文學真相

堅韌的敘事:新世紀文學真相

《堅韌的敘事:新世紀文學真相》是作者近年來發表的關於新世紀文學研究的系列論文。新世紀文學處在一個充滿悖論的文化背景上:一方面,百年現代白話文學為新世紀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經驗,使這個時段的文學一開始就處在一個相當高的水準上;一方面,百年來成熟的現代白話文學也必然在絢麗的時刻開始凋零。這個凋零與文學創作的真實狀況沒有關係。與之相關的是,任何一種成熟的文學形式,必然要為新的形式所取代。也正因為如此,對新世紀文學的評價毀譽參半。但《堅韌的敘事:新世紀文學真相》卻認為文學回到了它確切的位置,它呈現出的敘事的堅韌性和文化的緊迫性特徵,也正是在這樣的整體背景下發生的。作者在較為寬廣的歷史視野下,揭示了新世紀文學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從而也進一步接近了這個時代文學的真相。作者敏銳的藝術感受力和激揚的文字,使《堅韌的敘事:新世紀文學真相》具有鮮明的前沿性和時代感。

基本介紹

  • 書名:堅韌的敘事:新世紀文學真相
  •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頁數:297頁
  • 開本:16
  • 品牌:福建閩教圖書有限公司
  • 作者:孟繁華 陳曉明
  •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3450847, 753345084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堅韌的敘事:新世紀文學真相》適用於文學研究愛好者閱讀。

作者簡介

孟繁華,山東鄒縣人,文學博士,現為瀋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吉林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長期從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和評論工作。主要著作有:《1978:激情歲月》、《夢幻與宿命》、《中國20世紀文藝學學術史》(第三部)、《想像的盛宴》、《傳媒與文化領導權》、《眾神狂歡》中文、韓文版等十餘部;主編有:《90年代文存》、《先鋒寫作文叢》、《短篇王書系》、《布老虎中篇書系》等;與人合作主編有:《百年中國文學總系》、《中國百年文學經典》等;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發表論文評論300餘萬字。法國、日本、中國大陸及台灣傳媒曾發表過對其研究的評論和介紹。

圖書目錄

上編 想像的新世紀
第一章 新世紀文學的起點
一、歷史主義與史傳傳統的終結
二、沒有文學經典的時代
三、邊緣群體的崛起

第二章 重新發現的鄉村歷史
一、鄉村身份和精神危機
二、蠻荒之地的精神史
三、抵抗現代的權力意志

第三章 新世紀文學中的知識分子
一、知識分子的“背叛”
二、知識分子的“出走”
三、知識分子的“死亡”

第四章 邊緣文化與''超穩定文化”
一、邊緣文化的重新書寫
二、鄉村中國的“超穩定文化”

第五章 “文化亂世”中的“守成”文學
一、文學的新人民性
二、日常生活中的人與人性
三、邊緣經驗的發掘與想像

第六章 作為文學資源的偉大文學傳統
一、魯迅與經典改編
二、“文人”氣息
三、重新尋找小說的“意味”
四、心靈的幻.路
五、這個時代的“生死戀”

第七章 生存世界與心靈世界
一、“賤民”階層與屬下無言
二、前現代狀況與啟蒙遺風
三、傷痕青春與殘酷詩意

第八章 權力支配下的政治無意識
一、鄉土中國的權力文化
二、現實深處的秘密
三、承認的政治與尊嚴的危機
四、文化記憶與自我救贖
五、知識階層與體制
六、殘酷遊戲與悲慘人生

第九章 建構或解構的歷史與現實
一、歷史是作家的一個夢
二、民間傳奇與文化矛盾
三、風中一個蒼涼的手勢
四、飛翔的欲望

下編 緊迫的大文學
第一章 西部文學的氣魄和力量
一、氣壯山河的帝國史詩
二、大漠一曲涼州詞
三、偶然性和絕對化的書寫
四、“還是那久久不能忘懷的眷戀”
五、文明的祈禱和頌詞
六、慘烈與柔美中復活的歷史

第二章 生命體驗和散文的文學性
一、散文的大氣象
二、書生意氣俠客夢
三、北中國的親歷與遙想
四、讓心靈充滿愛意和陽光
五、批評的風暴

第三章 漂流者的心態史
一、風流史與懺悔錄
二、文化認同與康橋噩夢
三、文學時尚:誰的時尚

第四章 當代中國的青春文學
一、革命時期的愛情
二、激情歲月的理想
三、狂歡時節的蹉跎
四、艱難時世的感傷
五、變動時代的成長

第五章 戰爭文化的記憶與想像
一、和平時期的“英雄焦慮”
二、戰爭本質的國家民族敘事與個人體驗

第六章 文化轉型時期的學術
一、西方文藝學的本土化敘事
二、學術視野與思想鋒芒
三、重新建構偉大的歷史
四、現代中國的“雙城記”
五、讓不同的文學史照亮當代文學

第七章 文學批評與文化批評
一、全球化語境與中國的文化問題
二、當代中國的學院批評
三、為了批評的正義和尊嚴
四、修辭理論和偉大的傳統

第八章 為新世紀文學辯護
一、如何評價當下的小說創作
二、小說創作的心理和情感隱痛
附錄 面對文學的歷史與當下
後記

文摘

上編 想像的新世紀
第一章 新世紀文學的起點
一、歷史主義與史傳傳統的終結
在中國百年文學史上,鄉村中國一直是最重要的敘述對象。在現代文學起始時代,鄉村敘事是分裂的:一方面,窮苦的農民因愚昧、麻木被當做啟蒙的對象,一方面,平靜的田園又是一個詩意的所在。因此,那個時代對鄉村的想像是矛盾的。鄉村敘事整體性的出現,與中國共產黨建立現代民族國家的目標密切相關。農民占中國人口的絕大多數,動員這個階級參與建立現代民族國家的進程,是被後來歷史證明的必由之路。於是,自延安時代起,特別是反映或表達土改運動的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暴風驟雨》等的發表,中國鄉村生活的整體性敘事與社會歷史發展進程的緊密縫合,被完整地創造出來。此後,當代文學關於鄉村中國的整體性敘事幾乎都是按照這一模式書寫的。《創業史》、《山鄉巨變》、《三里灣》、《紅旗譜》、《艷陽天》、《金光大道》、《黃河東流去》等概莫能外。
但是,這個整體性的敘事很快就遇到了問題,不僅柳青的《創業史》難以續寫,而且周克芹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以“生活真實”的方式,率先對這個整體性提出了質疑。陳忠實的《白鹿原》對鄉村生活“超穩定結構”的呈現以及對社會變革關係的處理,使他因遠離了整體性而使這部作品具有了某種“疏異性”。在孫惠芬的《上塘書》中,上塘的歷史已演化為一份“村志”,那客觀性的記錄或有意濾去的歷史建構,從另一個方面表達了作家面對歷史的困境。在張煒的《醜行或浪漫》中,歷史僅存於一個女人的身體中。在林白的《婦女閒聊錄》中,王榨村的歷史幾為真空。當然還有許多作品如此。這種變化首先是歷史發展與“合目的性”假想的疏離,或者說,當設定的歷史發展路線出現問題之後,真實的鄉村中國並沒有完全沿著歷史發展的“路線圖”前行,因為在這條“路線”上並沒有找到鄉村中國所需要的東西。這種變化反映在文學作品中,就出現了難以整合的歷史。整體性的瓦解或碎裂,是當前表現鄉村中國長篇小說最重要的特徵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