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設效益指標體系

基本建設效益指標體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聯繫和補充的指標所構成的,反映基本建設效益全貌的定量分析計算系統。基本建設效益指標是效益概念的具體化和數量化,是預測、考核、比較基本建設投入與產出關係的工具。基本建設投資運動過程,客觀上呈現相對獨立而又相互聯繫的若干個階段和環節,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環節都存在著效益問題,都應進行投入與產出、費用與效用的對比。

設計基本建設效益指標體系,要滿足巨觀評價與微觀評價、使用價值評價與價值評價、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相結合的要求。基本建設效益指標體系的設定,有三種基本方法:(1) 以國民經濟的管理層次為依據,按國民經濟、部門 (或地方)、項目 (或企業) 三個層次設定效益指標,建立指標體系。其優點是,管理層次清楚,適合於國民經濟分級核算體制的需要。但這種方法忽視了基本建設投資運動本身固有的特點,無法反映投資運動全過程各階段效益的聯繫性。(2) 以建設要素構成為依據,按基本建設勞動對象、勞動手段和勞動者三要素設定效益指標,建立指標體系。其優點是理論依據明確,便於分析各建設要素的利用程度,但這種方法將一般原理簡單地在基本建設效益考核中推廣,既不能反映基本建設效益形成過程的特點,又難適應國民經濟分級管理和核算的要求。(3) 以基本建設投資運動的階段性為依據,按工程項目決策、建設、交付使用三個階段設定效益指標,建立指標體系。其優點是,反映了投資運動的特徵,便於考核決策部門、建設部門、生產使用部門各自的業績,分析投資運動各階段效益的遞進聯繫。但運用於實際,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和機構作保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