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數效用

基數效用

基數效用Cardinal Utility)是指像個人的體重或身高那樣在基數的意義上可以度量的效用(它意味著效用之間的差別,即邊際效用,是有意義的)。序數效用與它相反,它只在序數的層面上才有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數效應
  • 外文名:cardinal utility
  • 別稱:邊際效用
  • 領域:數學
概述,邊際效用,基數效用論的假設條件,基數效用論與序數效用論的異同,區別,聯繫,參見,

概述

西方經濟學效用理論的思想淵源,也許可以追溯到以邊沁密爾為代表的英國功利主義哲學,但其直接奠基卻是產生於19世紀50-70年代的“邊際革命”。在此期間,德國的戈森、英國的傑文斯、奧地利的門格爾以及法國的瓦爾拉斯等人差不多同時,但又都各自獨立地發現了“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邊際效用學說建立在效用可以直接計量的假設之上,因此也被稱為“基數效用論”。
基數效用論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西方經濟學普遍使用的概念。其基本觀點是:效用是可以計量並可以加總求和的。表示效用大小的計量單位被稱為效用單位(Utility unit)。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數(1、2、3……)來表示,正如長度單位可以用米來表示一樣。基數效用論採用的是邊際效用分析法。基數效用論認為效用大小是可以測量的,其計數單位就是效用單位。
基數效用論認為,商品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而馬歇爾指出,貨幣也必須服從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既然如此,由於富人持有的貨幣量大於窮人,所以前者的邊際效用小於後者。如果把一元錢從富人那裡轉移到窮人那裡,整個社會的效用就會增加。所以,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可以成為收入平均化的理論依據。

邊際效用

個體經濟學中,邊際效用(英語:marginal utility),又譯為邊際效應,是指每新增(或減少)一個單位的商品服務,它對商品或服務的收益增加(或減少)的效用,也即是“效用──商品或服務量”圖的斜率。經濟學通常認為,隨著商品或服務的量增加,邊際效用將會逐步減少,稱為邊際效應遞減定律
在這裡要注意的是,邊際效用是指某種物品的消費量每增加一單位所增加的滿足程度,針對的是消費者;而邊際報酬(marginal returns)則對應生產者。同樣,隨著商品或服務的量增加,邊際報酬也將會逐步減少,稱為邊際報酬遞減定律。

基數效用論的假設條件

1、效用量可以具體衡量;
2、邊際效用(MU)遞減規律。

基數效用論與序數效用論的異同

區別

基數效用論採用邊際效用的分析法。而序數效用論採用無差異曲線分析法來考察消費者行為,並在此基礎上推導需求曲線。物的效用向量可以表示為:Ux=U(x1, x2, x3, …, xn)。向量的模長可以直接比較,這是基數效用論的方法;多個向量可以複合成一個總的向量,或者一個總的向量可以分解成多個、多組向量,這是序數效用論的方法。下表給出兩種理論的具體區別:
效用理論類型主要觀點假設條件分析工具經濟學家
基數效用論
效用可計量
苛刻
邊際效用
馬歇爾
序數效用論
效用可比較
寬鬆
無差異曲線
希克斯

聯繫

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是消費者行為理論中兩個重要的理論。序數效用論的緣起,在於分析效用會相互影響的不同商品之間的關係(由Jevons等人的邊際革命所推廣的基數效用論一開始假設商品之間的效用沒有相互影響,因而無法研究有關聯的商品之間的關係,於是Pareto從Edgeworth那裡借用了無差異曲線,用以說明兩種商品之間的關係)。從這裡可以知道,無差異曲線最早是從效用曲線得來的,而效用曲線本來是基數效用論中的概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