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轉位

基因轉位

基因轉位是一種區別於主動運輸與協助擴散的跨膜運輸方式,此運輸需要載體蛋白與ATP供能,且此過程會對轉移的物質進行一定的修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基因轉位
  • 外文名:gene transposition
  • 拼音:jī yīn zhuǎn wèi 
  • 本質:運輸方式
  • 作用:轉移物質並修飾
  • 領域:生物學
簡介,展望,
基因轉位的對象
基因轉位只發生在細菌和古細菌的細胞膜上,真核細胞不能發生。

簡介

目前已知環境或食物中的許多化學物質是動物和/或人類的致癌物。檢驗致突變作用的生物學試驗 (如著名的Ames試驗)表明,許多化學致癌物同時一也是致突變物,反之亦然。經分子遺傳學研究證明,一般這類物質引起點突變,即DNA的核背酸序列發生改變.Cairn以p提出一種假說,認為人類許多種腫瘤不是點突變,而是染色體畸變引起,有些染色體結構上的改變甚至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據Cairns的假說認為,這類染色體畸變是由於有轉位DNA片斷存在所引起。這種轉位子具有在染色體上改換座位的能力。早在1997。年Temin就曾首次論及這種由於基因轉位使遺傳信息重新排列可能是腫瘤形成的起因。現已證實轉位子主要存在於細菌之中;然真核細胞(例如果蠅)中也有轉位子。轉位子一旦插入一染色體的各處,則會影響染色體原有基因或與插入座位相連基因,造成缺失。因此,造成的遺傳物質改變遠比化學致突變物誘發的點突變為例。Cairns用下述證據支持其基因轉位是大多數腫瘤的起因:
1.統計調查證明,各年齡組的著色性乾皮病患者,除皮膚癌外,其它腫瘤如肺癌或乳腺癌患病率並不高於非著色性乾皮病患者。由細菌遺傳學己知,化學致突變物有物理致突變物所致的許多DNA損傷可通過細胞的各種酶修復系統進行修復。這種修復過程在癌發生上也具有一定作用。這一點可由隱性遺傳性著色性乾皮病證實:這種遺傳病的雜合體攜帶者的DNA修復系統有缺陷,因此其細胞對許多致突變物都敏感。紫外線可引起著色性乾皮病患者患嚴重皮炎,最後可導致致死性腫瘤.如果化學致突變物誘發的點突變是大多數人類腫瘤起因的構想成立的話,那么可以想見,如果沒有完善的DNA修復系統,那么即使不都全患癌症,也會使大多數癌症的發病率增加.而上述關於著色性乾皮病患者的統計調查結果則不然.因此,Cairns得出結論認為大多數腫瘤不像著色性千皮病那樣是不能修復的DNA損傷引起的。
2.凡患各種疾病時染色體不穩定增加者,癌症(尤其是白血病型)發病率則顯著增加。最常見的例子是,因移位而編短的染色體22 (philadel-phia染色體)常見於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患者。另外還發現,許多毛細血管擴張性失調(一種遺傳性疾病)患者的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往往有14號染色體的一斷片參與。在上述情況,腫瘤發生的早期即己觀察到染色體異常.因此即使不能將染色體異常作為癌症的起因,也可視為決定性步驟。

展望

究竟何種外部因子引起基因轉位,目前還不清楚。但是用細菌突變體所做實驗證明,通常的致突變物並不引發轉位。
許多化學物質在實驗中已證明具有明顯的致癌力,這與Cairns假說恰恰相反.Cairns對此提出兩點異意:
1.目前還不能十分肯定,作為癌的誘發劑和/或促進劉的化學物質在癌的形成上究竟起多大作用。
2.目前尚未獲得己知化學致癌物實際上到達靶細胞的濃度足以在每年的新發癌症上具有重要意義的證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