埕口鎮

埕口鎮

無棣縣埕口鎮地處山東省最北端,瀕臨渤海,素有“山東北大門”之稱。總面積156平方公里,30個行政村,2.19萬人。

大濟路(大口河至濟南)縱貫全境,是江浙及山東半島一帶通往京津塘地區的交通要道,與國家重點建設項目黃驊大港隔河,相望,規模宏大的綠色化工企業“魯北企業集團”座落於境內。魯北高科技城、魯冀大橋(由大口河通往黃驊港的鐵路、公路橋)建設被列為全省十五規劃重點工程,並且魯北高科技城已竣工使用,,貝殼堤島正籌建國家級AAAAA級風景區,水溝村入選“好客山東,最美鄉村”.汪子村榮獲山東省旅遊特色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埕口鎮
  • 別名:埕口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
  • 郵政區碼:251909
  • 面積:156平方公里
  • 人口:2.19萬
地理人口,自然資源,沿革,2006年代碼,經濟發展,特色養殖,產業發展,文物古蹟,新農村建設,強村選介,入選重點鎮,

地理人口

埕口鎮位於無棣縣北部,距縣城44千米,東北距大口河海口30千米。西南接小泊頭鎮、大山鎮,東南接馬山子鎮,東北瀕臨渤海,西北與河北省海興縣、黃驊縣以漳衛新河為界。面積156平方千米,人口2.2萬人。轄5個辦事處,30個行政村,24個自然村。鎮政府駐埕口村。

自然資源

是縣境第二大產鹽區。省道大(口河)濟(南)公路縱貫全境。境內有廣武城(車輞城)、秤砣台等古文化遺址。大口河有兩處美麗的自然景觀:金波涌日和金線碧水,被列入全市八大風景之一。大口河至汪子島海邊有一條寬約50米,長10餘千米的天然貝砂帶,儲存量達3億立,被列為省級自然濕地保護區。

沿革

1724年(清雍正二年)建碼頭,1958年建火炬公社,後改埕口公社,1984年5月改鄉,1994年12月改鎮。1996年,面積289.8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埕口西北、埕口東北、埕口西南、埕口東南、埕口新、孟家莊、東官、東郭、西郭、信家莊、張家山子、後埕、李家山子、邢家山子、馮家莊、黃瓜嶺、朱東、牛中、牛西、塘坊、商河莊、孫家眨河、趙郭橋、吳郭橋、劉郭橋、張郭橋、宋王、水溝、大口河、汪子30個行政村。

2006年代碼

371623104(30村):~200埕口東北村 ~201埕口東南村 ~202埕口西南村 ~203埕口西北村 ~204埕口新村 ~205後埕村 ~206孟家莊村 ~207東官村 ~208信家莊村 ~209東郭村 ~210西郭村 ~211張家山子村 ~212李家山子村 ~213邢家山子村 ~214黃瓜嶺村 ~215商河莊村 ~216宋王村 ~217趙郭橋村 ~218吳郭橋村 ~219劉郭橋村 ~220張郭橋村 ~221馮家莊村 ~222孫家眨河村 ~223塘坊村 ~224牛嵐中村 ~225牛嵐東村 ~226牛嵐西村 ~227水溝村 ~228大口河村 ~229汪子村

經濟發展

埕口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縣裡的重點工作,把服務魯北做為全鎮工作的“頭號工程”,積極主動參與全縣“五大”工程和“北帶”開發,在鞏固提升農漁產業的基礎上,突出鹽業生產,全面啟動小城鎮建設,狠抓招商引資,促進全鎮經濟發展。 (一)全力服務於魯北建設,實現“企地共建”。魯北集團的發展壯大,必然帶動全縣的經濟建設,我們要從長遠、全局考慮,全力支持魯北建設,組織成立專門服務魯北建設領導理事,實行跟蹤服務,加強與魯北的聯繫,多交流信息,增進了解,樹立服務企業建設的指導思想,在服務中尋找和創造商機,實現“企地共建”的目標。同時全力支持好“橡膠大壩”等重點工程建設,發揮大項目的拉動作用。
(二)進一步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帶動全鎮經濟發展。一是抓好對埕口地域優勢的宣傳,進一步落實招商引資領導責任制,加快在建招商引資項目的建設進度,切實抓好經濟秩序尤其是市場經濟秩序的治理,最佳化招商環境。二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鼓勵民營企業家不斷的發展壯大,走“以商招商”的路子。三是突出“工業強鎮”,以全縣打造“中國海鹽(鹽化工)基地”為契機,加大鹽場技改力度,並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增上配套項目,拉長鹽業生產鏈條。四充分利用閒散勞動力,大力引進勞動密集型加工業項目,解決社會勞動就業,增加農民收入。
埕口鎮
(三)以特色農業為重點,鞏固提升基礎產業。一是繼續實施“種棉保棗”戰略,實施棗標準化生產,開闢穩定的銷售渠道。二是以品種改良、規模擴張和龍頭培育為重點,大力發展畜牧業,做好疾病防治工作。三是繼續堅持“海陸並舉、捕養加銷”協調發展的路子。進一步發展遠洋捕撈;抓好海上安全生產工作,確保漁民生命財產安全。主抓淺海養殖,一水多用,積極穩妥地引進和推廣新品種。四是進一步加強海上旅遊業的開發力度,加大對大口河至汪子島貝殼堤這一寶貴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 (四)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搞好大濟路路域治理。一是按照小城鎮建設規劃,重點做好鎮府及鎮直各部門辦公樓建設工作,逐漸形成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二是加大馮家至孫眨河大濟路兩側、孫岔路埕口段的路域開發力度,搭建招商平台,吸引外商投資。三是搞好農村建設規劃,加大村級公路建設力度,實現村內公路“村村通”;堅持集約用地,逐步消滅“空心村”。
埕口鎮埕口鎮
(五)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民主法制建設,繁榮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以黨建工作為核心,加大對各級幹部特別是新一屆村幹部的教育培訓,進一步提高整體素質。切實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健全各項民主制度。廣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科學技術教育,反對封建迷信和偽科學。強化教育內部管理,加大教育現代化投入,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加強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深化農村合作醫療改革。加大計生管理力度,控制人口數量。深入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把農民負擔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積極做好社會保障、抗災救災等各項工作,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特色養殖

全鎮擁有海岸線27公里,淺海灘涂50萬畝,現已開發海水養殖面積3萬畝,日本對蝦、南美白對蝦、梭子蟹、東方對蝦等為主要養殖品種,年產對蝦70多萬公斤,創產值3000萬元,實現利稅1000萬元。建有兩座總量為3000立方米的海水孵化場,每年育產蝦、蟹苗種4億多尾。成功地進行了三疣梭子蟹、南美白對蝦和藍對蝦試驗養殖,連續三年獲全市“海水養殖先進鄉鎮”稱號,被列為全省“第三批海水養殖科普示範基地”。豐年蟲卵養殖方興未艾,年產值達1800萬元,建有兩座大型標準化的豐年蟲卵加工廠和豐年蟲烘乾廠。
對蝦對蝦

產業發展

農業生產由傳統向現代化轉變
埕口鎮擁有耕地2.4萬畝,過去民眾一直靠天吃飯,延襲著傳統的玉米小麥兩季種植。多年來,埕口鎮圍繞現代農業建設,以產業為依託,不斷加強種養大戶、科技示範戶的培訓,提高了民眾現用現代農業技術的能力。聘請縣農業局舉辦了農民輔導員培訓班,培訓農民輔導員15人,帶動示範戶300戶;組織鎮農技、林業等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為民眾傳授農業管理技術,受到了民眾的歡迎。大力實施“棗業二次創業”,搞好新植及嫁接,加大無公害生產,全鎮棗樹達到了1.4萬畝70萬株。冬棗產品個體大、口感好,在2002年全縣賽棗會上獲得了一等獎。畜牧業以市場為導向,以品種改良、規模擴張和龍頭培育為重點,積極發展多類型、多品種優質畜禽養殖,增上畜禽加工項目,擴大銷售渠道,全鎮養殖專業村3個,養殖專業戶200戶,畜禽存欄量達到25萬餘只(頭)。鹽田
埕口鎮埕口鎮
鹽業生產由原鹽向鹽化工轉變
鹽業生產一直是埕口鎮的支柱性產業,鎮黨委、政府不斷加大原鹽生產力度,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大搞鹽田技術改造,進行了鹽田改造,結晶池、鹵台實施鹽膜覆蓋,實現了機械化管道扒鹽,使原鹽產量、質量大幅度提高。同時,積極搞好鹽化工建設,吸引外資建設了天山化工氯化鎂及溴素廠,進一步延長了產業鏈條,實現了單一原鹽生產向鹽化工的轉變。鎮辦企業車網城鹽化有限公司也從單一的製鹽生產企業,發展成了以原鹽生產、鹽化工、水產養殖為主,水產品冷藏加工、育苗,土方工程為一體的多元化綜合性企業。企業已通過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鹽田鹽田
海洋捕撈由近海向遠洋轉變
埕口鎮瀕臨渤海,境內海岸線長27公里,海洋捕撈業有著悠久的歷史。鎮黨委、政府把發展遠洋漁業作為捕撈業實現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扶持小漁船搞好近海捕撈的基礎上,積極協調貸款幫助漁民購買大型作業漁船,由過去40馬力逐漸發展到110馬力,同時抓好捕撈工具和作業方式的改進,配置雷達、掃瞄器等先進的捕撈及導航設備,提高了捕撈能力。2003年,實施了“走出渤海灣”計畫,組織首批15艘漁船遠赴江蘇黃海進行作業,邁出了遠洋捕撈的第一步,隨後又有10艘船到黃海進行作業。黃瓜嶺村漁船還到韓國進行跨海作業,全鎮遠洋捕撈船隻達40艘以上,遠洋捕撈成為埕口鎮新的經濟成長點。目前該鎮擁有110馬力以上機動漁船350隻,年捕撈總量2萬噸,創產值1.5億元,有4個村建立了專門的漁貿市場。海參
海水養殖由單一向名優特轉變
不斷加大海水養殖科技投入,全力實施以名優養殖為主要內容的養殖結構調整,搞好特色養殖、立體養殖、育養一體化。積極推廣對蝦養殖新品種,2002年(SPF)無病毒南美白對蝦、藍對蝦實驗養殖項目獲全省“金橋工程”優秀項目二等獎,並在全省及全國推廣。成功進行了三疣梭子蟹人工育苗,不僅解決了本地養殖業戶苗種需求,而且遠銷膠東、河北等地。海參特色養殖項目實驗成功,填補了全市空白。水溝村進行了900畝的對蝦、縊蟶混養,汪子村利用5000畝灘涂資源,進行了文蛤、雜色蛤混養。今年車網城鹽化有限公司又進行了草蝦、金光對蝦實驗養殖項目,並被縣科技局列為科技項目。海蜇、豐年蟲卵養殖也不斷取得新成果,截止目前,全鎮海水養殖面積已達3萬畝,養殖品種10餘種,成功實現了過去單一品種向名優特多樣化的轉變,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海產品加工由原料型向精深加工轉變
過去,埕口鎮的海產品多以鮮、乾產品上市,不進行原料加工,產品附加值很低。近幾年來,埕口鎮在搞好海產品真空包裝、保鮮儲存的基礎上,著力抓好精深加工,建起兩座大型標準化的豐年蟲卵加工廠及烘乾廠,進行豐年蟲卵深加工,產品遠銷日、韓、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塘坊、張山子村吸引外資新建大型海產品冷藏加工廠,宋王村吸引外資100萬元,建成昌隆高科技水產開發公司,進一步拉長了產業鏈條,實現了海產品的有效增值。
海洋旅遊業由無向有轉變
埕口鎮大口河至汪子島有一條寬約50米,長56公里的天然貝砂帶,形成於東漢時期,總地質儲量達3.6億噸,是環渤海灣唯一裸露的並保持了原始生態環境的貝砂帶,是世界僅有的3處貝殼堤之一,並以每年10萬噸以上的速度在增長,2002年被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5年被列入山東重點旅遊開發景區,成為濱州市域內近年來繼徒駭河黃金水道、孫子兵法城和魏氏莊園等旅遊項目之後的第七個省級重點旅遊開發項目。埕口鎮黨委、政府充分利用這一寶貴的旅遊資源,加大景點開發力度,2002年,埕口鎮黨委、政府開發建設大口河旅遊度假村,在島上建有別墅2處及酒店1處,2003年,鎮個體大戶吳忠樹在大口河投資100萬元興建了渤海旅遊公司,成為人們節假日休閒觀光的好去處,也帶動了全鎮其他產業的發展。

文物古蹟

廣武城遺址
廣武城遺址廣武城在無棣縣境東北部,高坨子河東岸。據《無棣縣誌》載:“廣武城在縣北一百一十里,鬲津河岸。相傳漢廣武君李佐車所築,故名(俗名“車車網城”)”。這裡過去是海陸交通要道,行人很多,李佐車曾在此駐兵。後經海潮、地震,城毀失,現僅存一月牙形土嶺,占地面積約二百平方米。東南五里許有一土台,名“秤砣台”,面積稍小於此城,上面有白質土壤,生長植物。曾出土過銅箭頭,在台北一里處曾挖出鍋台樣遺蹟(每排20個),並有木灰樣遺物
廣武城遺址廣武城遺址
秤砣台
秤砣台位於埕口鎮政府駐地東北30多華里,南距望子島12華里,是去望子島的必經之路。此台為不規則圓堆體泥沙堆積物,周長300米左右,高出海平面2.5米,每至漲潮的時候,極像一隻碩大的古秤砣漂浮在海面上。台上,有陸地極少見的中草藥材,一種只有蓬萊仙島才有的仙草“穿地龍”。登臨觀之,能依稀找尋出幾鏃銅銹斑駁的古箭頭。民間圍繞秤砣台的形成流傳著一段久遠的傳說。
古時候,兩艘官船順古鬲津河(今漳衛新河)揚帆踏波而下,船上載著德州王爺的女兒,前往蓬萊與駐守海關的陳將軍完婚。官船行至望子島南側今秤砣台附近時,忽然烏雲翻滾,暴雨傾盆而下。一陣颶風吹起巨浪把官船拋上半空,摔作兩截,頃刻間,船上之人隨水流而去。護船家將恐於無顏復命拔劍自刎。小姐隨水漂向望子島,被一打魚的後生馬臣所救。小姐說明遭遇後,馬臣隨劃扁舟送小姐返回埕口陸地,但途中遭遇海匪劫船。馬臣拔出魚刀,殺了一匪,另一匪泅水逃遁。為安全起見,馬臣勸說小姐暫回望子島躲避。回到島上,小姐驚嚇過度,大病不起,十幾日昏迷不醒。馬臣遍采望子島草藥,精心服侍,病情漸得好轉。一日,馬臣出外海打魚,小姐支撐病體來到海邊,見一官船擱淺在海灘。原來是德州王爺率人前來尋找女兒。父女相見悲喜交加,互訴離別之情。觀者無不落淚,只有蓬萊將軍在一邊妒火中燒。想起孤男寡女斯守孤島多日,難保清白,暗中派人將馬臣截住勒死,拋入大海。
官船行出二、三裏海路,海面上突起狂風。小姐在船樓上發現海里漂有一人,下令打撈,原來是馬臣遺體,身上還捆著官家的繩索。小姐心裡頓時明白,含恨對丈夫說:“蒼天可鑑,我若與馬臣不清白,死葬魚腹,決無怨言。若我清白,定化作鐵秤砣漂浮海面,以昭我心。”說罷猛得掙脫阻攔,把馬臣遺體推下大海,自己也縱身跳了下去,雙臂緊摟馬臣,消失在波濤中。幾天后,海面上漂浮出一巨大的鐵秤砣。後來這塊奇特的秤砣成了航海者的航標。每當陰雲密布的寒夜,砣頂上會閃出熒熒的光亮為人們導航。有人說,那是小姐與馬臣點起的篝火。善良的人們經過時,會聽到郡主甜美的歌聲。邪惡的人經過時,聽到的卻是悽慘的嗚咽聲,令其膽戰心驚。
海鹽文化
埕口鎮百姓自古以鹽為業,據《管子》載:“暮春之初,北海之民即煮海為鹽。”鹽,在我國歷史上曾被稱之為“百味之祖”“食餚之將”“國之大寶”,故《尚書·說命》云:“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周禮·天官冢宰·鹽人》曰:“掌鹽之政令,以共百事之鹽。祭祀,共其苦鹽、散鹽。”散鹽,即煮海之鹽。先秦著作《尸子》云:“昔者桀紂縱慾長樂以苦百姓。珍怪遠味,必南海之葷、北海之鹽……此其禍天下亦厚矣!”(清·汪繼培《尸子校·中下卷·散見輯佚》)這裡就把國王夏桀享用“北海之鹽”,作為奢侈。海鹽之珍貴略見一斑。食鹽是歷朝歷代的財賦的重要來源,對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都產生過積極的影。《世本》有“夙沙氏煮海為鹽”、“宿沙氏始煮海為鹽”記載,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稱:“古者夙沙,初煮海鹽。”夙沙氏被譽為海鹽之族,就居住在今埕口一帶。
埕口鎮瀕臨渤海,地處古黃河三角洲,海岸線曲長,灘涂廣闊,發展鹽業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歷經幾千年滄桑,而經久不衰。進入現代,隨著科技的進步,海鹽提取水平不斷提高,埕口鎮海鹽工業得到快速發展,一片片白花花高聳的鹽山,在為廣大眾提供食用和工業用鹽的同時,本身也成為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

新農村建設

為了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改善村莊環境,切實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行路難”問題,埕口鎮東官、孟家、牛東等村根據各自新農村建設方案,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多方籌措資金,從解決民眾出行問題做起,在全鎮掀起了一股修路風。各村在修路過程中極力克服陰雨天氣、資金緊張等不利因素,以高度的責任心,保證了工程進度與質量。目前,東官村投資70餘萬元,全長1500米的路面工程及邊溝開挖已全部完成。孟家村的1600米路面鋪設正在緊張施工過程中,牛東村的路基工程也已完成。 在埕口鎮民眾當中,流傳著這樣幾句話:“田成方、林成網、水相通、路相連”,從中不難發現這實質上是民眾對全鎮新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的由衷讚美。多年來,埕口鎮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民眾的生產生活環境不斷得到改善,一串串時間和數字中記載著變化。1996年,村村通上了柏油路,“昔日羊腸路,今朝金光道”,解決了民眾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老困難。2000年,又實現了村村通電話,水溝村還成功把對講機與程控交換機聯網,加強了海陸聯繫。2001年,村村通自來水,從根本上解決了民眾的吃水難問題。2002年,整修加寬了鎮政府前街,大濟路老線整修完畢,新埕口大橋建成通車。2006年,加大水利設施建設,投資70萬元維修了宋王電灌站和信家、東官、三牛嵐節制閘、牛西排水溝,引排水工程完善配套。2007年,馮家商貿小區投入使用,總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經營店面達到了80家。投資3500萬元的牛嵐商貿園區開工建設。2008年,鎮政府辦公樓、計生綜合服務樓就可投入使用。
埕口鎮埕口鎮
如今,全鎮30個行政村全部實現了“五化五通”:村莊綠化、硬化、淨化、亮化、美化;通電、通路、通自來水、通電話、通有線電視。縱橫貫通、晴雨無阻的柏油路已通到了農家門口,路旁的綠化樹整體有序,自來水龍頭代替了拉水車輛,村容整潔優美,與昔日相比,眼下的埕口鎮,樹多了,田綠了,藍天白雲,碧水綠樹,滿目斑斕,如詩如畫。

強村選介

水溝村
中央電視台專題報導水溝村中央電視台專題報導水溝村
水溝村地處山東省最北端,瀕臨渤海,隔漳衛新河入海口與河北省黃驊港隔河相望。全村現有1200人,灘涂面積8500畝,養殖面積4000畝,擁有100馬力以上的機動漁船54隻,是一個以海洋捕撈業為主的典型漁業村。2011年全村固定資產總值已達7000萬元,村辦企業和集體經濟15處,年人均純收入達12000元。
該村引導漁民“換場”,走出去進行遠洋捕撈,開闢新漁場,大力拓展海產品銷售市場。30條漁船遠赴江蘇射陽等地進行捕撈,船均年收入達到40萬元。同時鼓勵漁民上岸大搞海水養殖和海產品精深加工行銷。該村一改過去只憑捕撈為主的單一生產經營模式,形成了捕養加銷、海陸並舉的新漁業生產經營模式,提高了漁民收入。把養殖區域擴大到東營、霑化一帶,新增48戶、8000畝異地養殖。全村海水養殖面積達2萬畝,戶均收入達8-10萬元。目前,全村共擁有包括鹽場、加油站、船廠和飯店在內的村辦企業15個,年創利稅1000萬元,為村集體帶來59萬餘元收入。通過進一步拉長產業鏈,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經濟效益大幅提高,大量村民實現就業。
水溝村結合自身資源優勢,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2007年,投資500萬元的集船舶維修與製造、海上運輸、碼頭租賃及商貿物流為一體棣盛昌船舶公司開工建設,2010年投產運營。臨港產業實力不斷壯大,海上物流業蓬勃發展,運輸船隻達到20餘艘,船舶維修廠8家,年修造能力130艘;今後,水溝村將重點加大鹽場開發力度,整合利用好周邊灘涂資源,擴大鹽業生產規模,著力突破海洋經濟,建設海上水溝。
這些舉措成功為村民經濟發展拓展了空間,闖出了一條增收的途徑。標誌著水溝村由傳統的的近海捕撈單一模式,向遠洋捕撈、港航貨運物流、船舶修造的綜合發展的重要轉變,使水溝村成為名副其實的“渤海第一漁村”。
埕口鎮水溝堡位於埕口鎮政府駐地以北15公里,大濟路以西。東臨濱州貝殼堤島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面與黃驊港隔河相望,有360戶、1300人,黨員36人,村民代表30人。灘涂面積5700畝,以海水養殖、海洋捕撈,漁業旅遊,船舶維修、鹽業生產為主導產業,有”魯北海業第一村”之稱。外出務工人員200人,年人均純收入8100元。辦公場所平房10間,室內面積1200平方米,辦公設備配套齊全,日常管理制度完善。主要道路全部硬化,自來水入戶率100%,建有學校及衛生室。2013年10月入選“好客山東最美鄉村”。
汪子村
汪子村位於無棣縣埕口鎮東北三十公里處的汪子島上,瀕臨渤海,是整個魯北地區唯一能夠直觀渤海的地方,有海上仙境之稱。
汪子島2002年被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5年被列入山東重點旅遊開發景區,成為濱州市近年來繼徒駭河黃金水道、孫子兵法城和魏氏莊園等旅遊項目之後的第七個省級重點旅遊開發項目。2011年濱州汪子村被省旅遊局授予“山東省旅遊特色村”榮譽稱號,成為無棣縣首個獲此殊榮的村莊。
島上風光秀麗,植物繁多,生長茂盛,鳳凰頭海麻黃、沙參等名貴中草藥遍布全島。附近海域盛產對蝦、梭子蟹、文蛤等,是來埕口不能不去一游的“勝地”,汪子島至大口河的貝殼堤頻寬50米,長10餘公里,貝砂儲存量3億立方米,是目前國內儲量最大的貝砂帶,形成於東漢時期,總地質儲量達3.6億噸,是環渤海灣唯一裸露的並保持了原始生態環境的貝砂帶,是世界僅有的3處貝殼堤之一,且是唯一新老堤並存的貝殼堤島,並以每年10萬噸以上的速度在增長。
汪子村處在保護區的深處,是自然保護區內僅有的村莊,也是產業和設施基礎最好的區域。目前餐飲設施功能齊全,也有了一定的休息場所,但住宿條件有限,比較簡陋。每年接待遊客兩萬人左右,主要以私家車旅遊為主,也有少數組團旅遊。該村旅遊項目主要有生態觀光、休閒餐飲、原生態休閒等。

入選重點鎮

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等七部委聯合下發通知,公布了3675個鎮在內的全國重點鎮名單,其中山東省有207個,無棣縣沿海漁業鄉鎮——埕口鎮成功入圍。
全國重點鎮是當地縣域經濟的中心,承擔著加快城鎮化進程和帶動周圍農村地區發展的任務。近年來,無棣縣局牢抓黃藍兩區開發機遇,充分發揮職能,積極開展政策技術服務,有力推動了漁業鄉鎮淡水養殖、海洋捕撈等海洋產業迅猛發展,促進了漁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為我省海洋經濟發展和黃藍“兩區”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