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頭

城門頭

許多街坊一定知道在佛山禪城區祖廟路附近和建新路尾一帶,叫城門頭。說起"城門頭",民間早有流傳:"塔坡崗向來有崗,城門頭原本無城”。據查閱佛山相關的史料,這一片地方在明代前,由汾江河的大支流經數百年的變遷,才成陸路,名為城門頭。

名字來源,歷史傳說,

名字來源

許多街坊一定知道在佛山禪城區祖廟路附近和建新路尾一帶,叫城門頭。說起"城門頭",民間早有流傳:"塔坡崗向來有崗,城門頭原本無城”。據查閱佛山相關的史料,這一片地方在明代前,由汾江河的大支流經數百年的變遷,才成陸路,名為城門頭。

歷史傳說

從明代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農民黃蕭養在沖鶴堡起義反明,屢戰屢勝,占地甚廣,揮軍圍攻省城(廣州),且分兵進攻佛山,兵臨城下。當時季華鄉長冼灝通和鄉紳土豪富梁廣、霍佛兒等二十二人,為保生命財產,聯合組織鄉勇(後稱忠義營),並將南、中部等地段分設廿四鋪,每鋪分派鄉勇守御,以梁廣為營指揮,每鋪由隊長負責任。並由柵下鋪海口至到祖廟鋪古洛社(洛水)止,沿汾江河支流右岸邊,遍築一道橫河連貫的大木柵作為城牆,還在洛水前建造了一座堅固的街閘,防禦黃蕭養起義軍兵船入境。一面利用祖廟北帝“靈威”,號召和策動“鄉民”共同迎敵"一面馳報省大吏派兵援助
當布置就緒,黃的兵船分兵兩路進攻柵下海日和洛水(即城門頭處)強行登入。由於為河邊木柵欄所阻,歷時半月,屢攻不下。後因義軍首領黃蕭養兵敗被擒,佛山才得解圍。事後鄉紳們上奏表功,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梁廣等人得賜忠義官,並敕封祖廟為靈應祠,將季華鄉改為忠義鄉。當時鄉紳們將洛水前的地方稱“勝門頭”(即勝利之城門頭),並刻石豎於街閘上頭,以作記念。據說因“勝”、“城”同音,後直呼“城門頭”。建國後拆除勝門頭街閘遺址,並闢為馬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