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路網體系規劃

城市路網體系規劃

基本介紹

  • 書名:城市路網體系規劃
  • 作者:蔡軍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12158249
  • 外文名:Urban Road Network System Planning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頁數:329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城市路網體系規劃》編輯推薦:道路交通體系是城市機能運轉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路網體系規劃》包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278075)的部分研究內容。面向交通結構最佳化的體系化規劃思想、結構化規劃思路、模式化規劃方法是《城市路網體系規劃》的凝練與概括。

作者簡介

蔡軍,1970年11月生,山東平原人。1994年獲山東建築工程學院城市規劃專業學士學位;1997年獲同濟大學城市規劃專業碩上學位,師從徐循初教授;2005年獲同濟大學城市規劃專業博士學位,師從徐循初教授;1997年至今,任大連理工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教師,現為大連理工大學副教授,城市規劃教研室主任。1997至2008年先後發表論文18篇。2005年獲城市規劃學會豐辦全國青年規劃師論文競賽三等獎。曾參與盤錦、邯鄲、順德、蕭山、霍林郭勒等多個城市或地區的綜合交通規劃、專項交通規劃項目,主持或參與德州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葫蘆島市龍灣海濱新區投標、臨沂行政中心罔際競賽、大連市東港區交通及基礎設施可行陛研究、邯鄲市邯南組團戰略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東營市廣利港區規劃研究等多項規劃設計任務。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城市路網及其研究意義
1.2城市交通問題冷思考
1.2.1問題成因解析
1.2.2問題成因剖析
1.3交通運輸效率與路網系統評價
1.3.1交通效率及其內涵分析
1.3.2邊際效用與車道資源配置
1.3.3路網系統評價的基本內容
1.4路網規劃的理念思路與方法
1.4.1體系化規劃理念的提出
1.4.2結構性規劃思路的提出
1.4.3模式化規劃方法的提出
1.5本書內容組織
參考文獻
第2章 路網通行能力與交通控制基本規律
2.1路網基本組成元件
2.2交通流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2.3機動車路段交通特性分析
2.3.1基本通行能力
2.3.2交叉口間距與路段通行能力折減
2.3.3多車道折減係數
2.3.4交叉口間距及其他因素對路段車速的影響
2.3.5公交專用道與非專用道的交通特性
2.3.6快速路交通流特性分析
2.4非機動車路段交通特性分析
2.5交叉口的交通特性分析
2.5.1純機動車交叉口
2.5.2非機動車交叉口
2.5.3混合交叉口
2.6交通控制的基本規律認識
2.6.1燈控平交體系的基本規律認識
2.6.2綠波協同體系的基本規律認識
2.6.3信號控制模式下的乾支路口銜接分析
2.6.4公交運行與路網信號控制分析
2.6.5高飽和度與非協調交通控制分析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路網運輸效率與基本路網模式選擇
3.1路網運輸效率解析
3.1.1內涵解析
3.1.2公式推導
3.2路網運輸效率評價指標的基本作用
3.2.1路網效率評價指標間的基本關係
3.2.2路網運輸效率評價指標與傳統技術指標的基本關係
3.3不同交通方式的運輸效率比較
3.4路網運輸效率與基本路網模式選擇
3.4.1立交體系與平交體系比較
3.4.2路段協調體系與非協調體系比較
3.4.3綠波交通與雙向路網模式
3.4.4單向交通組織模式分析
3.5時耗一能力轉換與輔助車道資源配置
3.5.1輔助車道及其配置方法的提出
3.5.2主體車道的車速提升作用分析
3.5.3左轉輔助車道設定分析
3.5.4國內外輔助車道設定傾向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適宜路網密度確定
4.1當前交叉口最佳間距認識
4.1.1當前主要觀點分析
4.1.2規範中的觀點衝突
4.1.3既有路網間距推理分析
4.1.4現有推理方法評析
4.2居民個體交通出行效率與最佳路網密度
4.2.1居民出行效率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4.2.2居民出行效率分析法的形成
4.2.3公式參數取值範圍分析
4.2.4幹路網最佳間距分析
4.2.5步行與腳踏車的交通需求
4.2.6對居民出行效率法的進一步分析
4.3公交運行與最佳路網密度
4.3.1最佳公交線網密度的公式推導
4.3.2城市中心區的最佳線網密度分析
4.3.3公交最佳站距分析
4.3.4城市邊緣區最佳公交線網密度分析
4.3.5基本結論
4.4轉向比例與最佳路網密度
4.4.1轉向比例公式推導
4.4.2計算公式驗證
4.4.3互聯指數與合理幹路網密度分析
4.4.4路段進出強度與合理路網密度分析
4.5交通迂迴係數與最佳路網密度
4.5.1概念確立
4.5.2計算公式構建
4.5.3交通迂迴與適宜幹路間距分析
4.6道路用地比例與適宜路網密度
4.6.1可用道路資源分析
4.6.2車道用地比例與適宜路網間距分析
4.7合理路網密度的仿真驗證
4.7.1模型測試條件
4.7.2測試結果分析
4.7.3仿真結果進一步探討
4.8快速路適宜路網密度分析
4.8.1建設目的與適宜路網密度
4.8.2立交橋最小間距與快速路路網密度分析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合理路網等級結構確定
5.1路網等級結構含義
5.2國外道路等級劃分及路網銜接
5.2.1美國的分類方法與路網銜接
5.2.2俄羅斯的分類方法與路網銜接
5.2.3日本的分類方法與路網銜接
5.3國內道路等級劃分
5.3.1等級劃分的歷史演變
5.3.2現行分級及進出銜接規定
5.3.3現行道路分級的基本原則
5.3.4現行分級的主要問題
5.4國內路網等級結構問題及改進建議
5.4.1國內路網等級結構的主要問題
5.4.2路網等級結構改進建議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中觀路網組織模式構建
6.1路網模式運輸效率的比較條件確定
6.1.1交通用地面積計量
6.1.2比較前提與主要比較內容
6.2國內外類格網路網模式分析
6.2.1案例選取
6.2.2指標統計
6.2.3路網參數比較
6.2.4規劃理念反思
6.3路網組織模式分析與最佳化
6.3.1斷面分流模式分析
6.3.2降序組合模式分析
6.3.3機非內外交換模式分析
6.3.4單向平面分流體系
6.3.5路網組織模式總結
6.4路網組織與交通設計配合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城市布局與路網規劃
7.1我國城市交通問題解析
7.1.1交通問題的一般性原因
7.1.2交通問題的客觀原因
7.1.3交通問題的主觀原因
7.1.4城市路網結構失調的影響
7.1.5交通問題成因的進一步剖析
7.2城市布局發展戰略目標的確定
7.2.1現代城市空間規劃思想的形成
7.2.2城市布局結構發展戰略分析
7.3城市交通與城市土地利用的相互作用分析
7.3.1城市交通與城市土地利用相互作用描述
7.3.2交通方式與城市布局的相互關係分析
7.4促進道路交通與城市布局協調發展的基本措施
7.4.1擴容升級與漸進發展
7.4.2漸進策略的突破口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城市結構單元的路網組織結構分析
8.1中心區路網組織結構分析
8.1.1CBD的適宜交通模式及其集約性分析
8.1.2模式誤區及CBD路網最佳化建議
8.1.3國內中心區交通改進措施建議
8.2城市發展軸路網組織結構分析
8.2.1國外發展軸經驗總結
8.2.2國內城市發展軸分析
8.3居住區路網組織結構分析
8.3.1國小規模與居住小區合理規模
8.3.2居住小區內部與外部交通組織失效
8.3.3小區功能布局與路網模式最佳化
8.3.4TOD發展策略對居住小區規劃規模、布局及交通組織的啟示
8.3.5居住小區布局模式最佳化的實施策略
8.4城市快速路系統分析
8.4.1城市環射道路系統的作用
8.4.2環路規劃的原則與合理半徑
8.4.3環射道路的匹配分析
8.4.4快速路與地面道路的銜接模式分析
8.5路網結構單元組合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9章 結論與展望
9.1主要結論
9.2問題與展望
附錄
附錄Ⅰ VISSIM微觀交通仿真在路網組織模式中的套用
附錄Ⅱ 各路網模式的交叉口信號組織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