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設計實踐論

《城市設計實踐論》是2006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市設計實踐論
  • 引用:《人居環境科學叢書》
  • 研究方向:研究的是城市
  • 主張:主張城市設計是社會實踐的過程
  • 章數:5章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之一,研究的是城市設計這一當今建築界和城市規劃界爭相關注的熱點領域。本書從觀察有關的日常現象入手,探索城市設計實踐活動的基本規律和重大問題。作者澄清基本概念,主張城市設計是社會實踐的過程,並結合典型案例的剖析,對城市設計的理……

目錄

第1章 城市設計概念辨析
1.1 城市設計的定義與性質
1.1.1 注重三維空間的城市設計
1.1.2 作為藝術處理的城市設計
1.1.3 針對公共領域的城市設計
1.1.4 強調功能組織的城市設計
1.1.5 關注行為與環境的互動的城市設計
1.1.6 強調過程的城市設計
1.1.7 廣義綜合的城市設計
1.1.8 我國學者對城市設計的認識
1.1.9 小結:城市設計的定義
1.2 城市設計的目標和任務
1.2.1 功能―美學取向
1.2.2 社會環境一物質空間取向
1.2.3 過程一結果取向
1.2.4 多目標綜合
1.2.5 小結:城市設計的實踐目標
1.3 城市設計的範疇及要素
1.3.1 物質空間的尺度
1.3.2 空間的歸屬
1.3.3 涉及的關係
1.3.4 構成要素
1.3.5 小結:城市設計的實踐範疇
1.4 城市設計的實踐原則
1.4.1 藝術和手法
1.4.2 環境特色與文化
1.4.3 社會與經濟
1.4.4 環境生態
1.4.5 小結:城市設計的實踐原則
1.5 城市設計與相關學科的關係
1.5.1 作為與城市規劃互為補充的學科領域
1.5.2 作為城市規劃的組成部分
1.5.3 作為城市規劃與建築學的中間領域
1.5.4 作為多學科交融的領域
1.5.5 小結:城市設計與相關學科的關係
1.6 城市設計概念的發展
第2章 城市設計理論考察
2.1 城市設計:社會秩序的重整
2.1.1 田園城市
2.1.2 廣畝城市
2.1.3 陽光城市
2.1.4 辯護式規劃
2.1.5 防衛空間
2.2 城市設計:紀念性形式的表現
2.2.1 巴黎改造
2.2.2 建設城市的藝術
2.2.3 城市脈絡結構
2.2.4 城市類型
2.3 城市設計:城市文化的傳承
2.3.1 城市社會環境
2.3.2 城市功能與人性
2.3.3 城市意象
2.3.4 行為與空間
2.3.5 城市整體性生長
2.4 城市設計:現代科技手段的實驗
2.4.1 以交通結構組織城市
2.4.2 新型城市結構體系
2.5 城市設計:生態環境的持續
2.5.1 設計結合自然
2.5.2 可持續社區
2.6 城市設計:未來學意義的構想
2.7 我國城市設計理論發展的特點
第3章 城市設計實踐過程
3.1 總體策劃階段
3.1.1 基本目標決策
3.1.2 可行性研究
3.1.3 項目基本策劃
3.1.4 全面預測評估
3.1.5 擬定工作計畫
3.1.6 【案例1】北京王府井步行商業街――以概念性規劃推進策劃組織
3.2 設計組織階段
3.2.1 調研和收集資料
3.2.2 綜合與分析資料
3.2.3 建立目標及初步構思
3.2.4 方案選擇、綜合及調整深入
3.2.5 轉化為設計管理手段
3.2.6 反饋和評估
3.2.7 【案例2】深圳福田中心區――發展目標與設計質量的連續提高過程
3.3 實施執行階段
3.3.1 實施層面
3.3.2 執行層面
3.3.3 【案例3】北京百萬莊大街――“包產到戶”統一協調的實施執行
3.4 運作維護階段
3.4.1 維護管理
3.4.2 評估反饋
3.4.3 修改完善
3.4.4 【案例4】西安鐘鼓樓廣場――精心的設計還須精心的維護
3.5 城市設計實踐的特徵
3.5.1 唯美性
3.5.2 物質性
3.5.3 社會性
3.6 我國城市設計實踐的狀況
第4章 城市設計評價
4.1 城市設計綜合影響評價的基本問題
4.1.1 建立評價體系的作用與意義
4.1.2 評價活動的基本規律
4.1.3 評價的合理性考量
4.2 城市設計綜合影響評價的指標系統
4.2.1 城市功能效用方面的評價
4.2.2 文化藝術效果方面的評價
4.2.3 社會影響方面的評價
4.2.4 經濟影響方面的評價
4.2.5 環境影響方面的評價
4.3 城市設計綜合影響評價的評估方法
4.3.1 判別法
4.3.2 迭置法
4.3.3 列表法
4.3.4 矩陣法
4.3.5 網路法
4.3.6 權重問題的說明
4.4 城市設計綜合影響評價的操作過程
4.4.1 城市設計實踐的全程評價
4.4.2 城市設計綜合影響評價的程式
4.4.3 公眾參與城市設計
4.5 我國建立城市設計評價制度的必要與可能
第5章 建立我國城市設計制度的建議
5.1 城市設計的管理制度
5.1.1 我國城市設計管理的制度現狀
5.1.2 建立我國城市設計管理制度的原則
5.1.3 對建立我國設計管理制度的初步構想
5.2 城市設計的專業制度
5.2.1 學科發展的現狀
5.2.2 實踐從業的情況
5.2.3 社會實踐的需要
5.2.4 城市設計者的培養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姓名中英文對照表
致謝
表1-1 城市設計定義類別與年代對照
表1-2 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的比較
表4-1 評價的基本功能
表4-2 城市設計的執行模型
表4-3 J・巴奈特為保證設計的質量建立的點數系統
表4-4 不同層面的評價主體在項目評價中所考慮的因素
表4-5 城市設計綜合影響評價指標系統的分類和特徵
表4-6 城市設計綜合影響評價指標系統列表
表4-7 使用判別法評價某舊城改造項目的示例
表4-8 使用列表法評價某商業街步行化整治的示例
表4-9 使用列表法評價某歷史街區更新項目的示例
表4-10 對影響的分級
表4-11 用排隊法評價某廣場空間設計方案的示例
表4-12 排隊法加入了重要性因素後的評價結果
表4-13 奧運選址決策因素評價表簡表
表4-14 在商業區修建新公路的影響頻率、幅度和重要性價值表示例
表4-15 示例:通過某指標在不同方案中的分值之和反映該指標的重要生
表4-16 北京國際展覽體育中心四種布局方案的評價比較
表4-17 不同類型的實踐項目可能涉及的評價步驟
表4-18 幾種公眾參與方法的特徵和任務
表4-19 評價過程中的參與者
圖1-1 城市設計中的效益平衡
圖2-1 田園城市的圖示
圖2-2 R・昂溫和B・帕克設計的萊奇沃斯田園城
圖2-3 廣畝城市圖解
圖2-4 L・柯布西耶的集中主義構思
圖2-5 L・柯布西耶的巴黎規劃
圖2-6 L・柯布西耶設計中的人性
圖2-7 L・柯布西耶構想的現代城市圖景似乎預示了的發展
圖2-8 箭街公司的實踐方案
圖2-9 O・紐曼的空間安全性分析
圖2-10 O・紐曼研究布朗克斯住宅區(Bronxdale)的安全狀況與環境的關係
圖2-11 O・紐曼對某公園空間布局與安全度關係的示例
圖2-12 B・奧斯曼的巴黎改建
圖2-13 C・西特考慮城市肌理對漢諾瓦(Hanover)的艾倫里(Eilenriee)所做的設計方案
圖2-14 K・亨里齊的德紹城擴建規劃
圖2-15 達姆施達特的某鄉村別墅區方案
圖2-16 T・菲舍爾為慕尼黑擴建規劃所做的街道設計
圖2-17 E・培根費城的城市設計
圖2-18 費城城市設計程式
圖2-19 R・克利爾總結的四邊形廣場模式
圖2-20 R・克利爾的斯圖加特市中心設計方案
圖2-21 L・克利爾總結城市空間的三種模式
圖2-22 L・克利爾的斯圖加特某新城中心設計方案
圖2-23 J・斯特林和M・威爾福德的柏林麥那克大街重建研究
圖2-24 P・波爾托蓋西的迪安諾德郊區村莊建設方案
圖2-25 E・沙里寧的城市設計方案
圖2-26 E・沙里寧在匡溪教育社區的設計和建設
圖2-27 第十小組的簇群城市示意
圖2-28 K・林奇對於波士頓環境意象的分析
圖2-29 D・阿普爾亞德、K・林奇、J・邁爾(J.R.Myer)分析某高速路沿路意象的合成
圖2-30 D・阿普爾亞德的二維地圖運用標誌表達對象特徵
圖2-31 G・卡倫等人的分析調查示例
圖2-32 J・蓋爾分析各種空間形式對交流的促進和妨礙
圖2-33 A・拉普卜特分析人的行為與城市形式的關係
圖2-34 C・亞歷山大在舊金山濱水區的模擬發展中某個局部地段逐漸成形的過程
圖2-35 C・亞歷山大在《俄勒岡實驗》中演示漸進發展的優越性
圖2-36 U・弗蘭森1975年的紐約規劃
圖2-37 L・康的費城市中心北三角區規劃設計
圖2-38 L・康的費城中心交通分析
圖2-39 丹下健三的大結構規劃
圖2-40 丹下健三的東京規劃
圖2-41 丹下健三為約旦雅穆克大學所做的方案
圖2-42 Archigram的新型城市結構構想
圖2-43 P・卡爾索普的步行地帶概念圖示
圖2-44 在步行地帶理論指導下的實例
圖2-45 TOD發展模式
圖2-46 注入TOD的兩個發展示例
圖2-47 TOD在再開發地段、填充地段和新生長區內的運用方式
圖2-48 城市設計在能源利用方面的探索
圖3-1 城市設計實踐的四階段
圖3-2 總體策劃階段不同層次參與策劃的主要內容
圖3-3 當時已經建成和正在施工的大型項目
圖3-4 1998年王府井商業環境混亂
圖3-5 王府井面臨幾個商業街區的競爭壓力
圖3-6 王府井商業街整治概念規劃
圖3-7 王府井整治策劃階段對小品的設計導向與其建成結果的對照
圖3-8 在概念規劃中確定交通方式
圖3-9 經過專業燈光設計的王府井夜景
圖3-10 王府井的標誌在整個地段反覆出現
圖3-11 王府井的雕塑等文化小品引起遊人的興趣,成為地段重要的
文化景觀
圖3-12 經過統一協調市政設施統一在一致的整體風格之中
圖3-13 按照指導要求建設改造的櫥窗和廣告
圖3-14 二期新增教堂花園成為王府井商業街區的一個亮點
圖3-15 節假日遊人增多,設施嚴重不足
圖3-16 建成部分的文化遺蹟和傳統標誌增添了王府井的歷史文化內涵
圖3-17 老字號承載著人們的記憶
圖3-18 改造後的王府井商業環境得到改善
圖3-19 廣東某鎮開發的住宅區
圖3-20 重慶人民廣場的現場調查分區和方法
圖3-21 城市設計的構思過程
圖3-22 上海浦東陸家嘴中心地區規劃和城市設計國際諮詢方案
圖3-23 陸家嘴地區城市設計上海深化綜合方案
圖3-24 大連新市區中心區規劃國際諮詢方案
圖3-25 舊金山富於特色的城市風貌
圖3-26 舊金山城市設計規劃中的指導性研究
圖3-27 深圳福田中心區區位
圖3-28 深圳市中心的城市設計國際諮詢方案
圖3-29 深圳市中心區交通規劃之軌道交通規劃
圖3-30 在中心區城市設計優選方案基礎上深化的中心區中軸線公共空間系統規劃設計
圖3-31 深圳市中心區行道樹規劃設計
圖3-32 深圳市福田區某片區法定圖則
圖3-33 SOM的深圳市中心街坊城市設計諮詢
圖3-34 深圳市中心區城市設計及地下空間利用規劃國際諮詢方案
圖3-35 福田中心區模型(中部為市民中心及廣場)
圖3-36 社區購物公園規劃設計方案
圖3-37 磯崎新的深圳文化中心方案
圖3-38 中心區重要建設項目設計方案
圖3-39 麥當勞標誌在各個城市重要的公共場所占據著顯要的位置
圖3-40 邯鄲市主城區總體城市設計草案
圖3-41 百萬莊大街的位置
圖3-42 北京市西城區百萬莊大街街景綜合整治規劃
圖3-43 百萬莊大街西口路南的好望角商店
圖3-44 整治後的百萬莊大街
圖3-45 由於維護管理的薄弱使整治後的百萬莊大街環境質量再度下降
圖3-46 王府井商業街的日常管理
圖3-47 西安鐘鼓樓廣場在舊城的區位
圖3-48 西安鐘鼓樓廣場方案
圖3-49 西安鐘鼓樓廣場地下商業街仍未形成
圖3-50 由於維護管理不力,建成不久的鐘鼓樓廣場陷入混亂狀況
圖3-51 鐘鼓樓廣場下沉部分竟成為商家的私有空間
圖3-52 鐘樓西南角不和諧的曲線形大型建築
圖3-53 城市設計實踐過程
圖3-54 我國南方某高層居住區
圖3-55 某市試點小區的“仿古巴比倫空中花園”
圖3-56 某市另一個小區假日的熱鬧景象
圖3-57 故宮空間布局
圖3-58 魏林比市中心
圖3-59 波茨坦廣場的戴姆勒―克萊斯勒區塊
圖3-60 西安北大街在舊城中的位置及其改造設計
圖3-61 深南大道世界之窗到民俗村路段的人行道
圖3-62 珠海情侶路建設
圖3-63 深圳市分段城市設計研究
圖4-1 城市設計實踐過程中評價的參與和功能
圖4-2 J・巴奈特的點數系統中對於安全性種類的圖示
圖4-3 城市設計實踐中多元的評價主體
圖4-4 影響網路的基本框架
圖4-5 在商業區修建新公路的影響樹枝示例
圖4-6 數量(橫坐標)與重要性(縱坐標)的函式關係
圖4-7 北京國際展覽體育中心區點陣圖
圖4-8 北京國際展覽體育中心用地分區示意
圖4-9 北京國際展覽體育中心布局方案比較
圖4-10 北京國際展覽體育中心以B區方案為基礎的總圖
圖4-11 評價在項目過程中循環參與
圖4-12 城市設計綜合影響評價的基本結構
圖4-13 信息裝進決策者大腦的方式
圖4-14 兩種決策過程的對比
圖4-15 C・亞歷山大的漫畫諷刺城市建設過程中對使用者需求的曲解
圖4-16 城市設計實踐過程中的公眾參與
圖4-17 S・安格爾的漫畫諷刺公眾參與不能真正得到貫徹
圖5-1 使用規劃單元發展促進更有特色的靈活設計
圖5-2 紐約第五街特別區的成因和主要規則
圖5-3 N・利奇菲爾德分析設計過程中的選擇、決策和行動
圖5-4 城市設計者在社會實踐中面臨的不同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