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壩遺址

城壩遺址

城壩遺址位於四川省渠縣土溪鎮城壩村,又名宕渠城遺址,是賨人文化遺址。城壩遺址所包括土溪鎮天府村、城壩村全部及流溪鄉新華村、洪溪村部分,總面積約230萬平方米。

2005年3月至6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進行發掘,發現有木槨墓、土坑豎穴墓、灰溝、井、灰坑等遺蹟;出土有銅器、漆器、鐵器、陶器等。通過5年不間斷系統性的考古發掘,基本釐清了城壩遺址功能分區,初步構建了遺址自戰國晚期至魏晉時期年代序列,是西南地區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晉縣城遺址之一。

1991年5月,城壩遺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11月,國家文物局列入“十三五”期間重要大遺址名單。2018年10月,獲中國考古學會田野考古獎一等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城壩遺址
  • 地理位置:四川省渠縣土溪鎮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約230萬平方米
  • 景點級別: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 著名景點:城壩遺址
  • 拼音:chengbayizhi
  • 所屬國家:中國
  • 年代:戰國至漢
  • 景區類別:森林公園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批次:第六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Ⅰ-180
歷史,意義,保護,

歷史

城壩遺址又名宕渠城遺址,位於渠縣土溪鎮城壩村,距縣城26公里,總面積1820畝,遺址北、西、南三面渠江環繞,東西接佛爾岩,造成依山傍水之勢。
城壩遺址在商周時期是巴人分支賨人的都城,是達川地區目前尚存的唯一歷史最早、歷時最長的古城遺址。據《華陽國志》記載:秦滅巴蜀後就於此建宕渠縣,東漢車騎將軍馮緄增修,俗名車騎城。“東晉末,地為‘蠻獠’所侵而廨,遂以荒廢”。《太平寰宇記》;其城興廢長達700餘年,其間屢為州、郡、縣治。城壩觸地動工,均可發現文物遺蹟。
刻有“宕渠”文字的瓦當刻有“宕渠”文字的瓦當
解放以來,這裡曾出土巴蜀青銅兵器、酒器、生活器數十件,出土發現最多的是兩漢時期的文物古蹟,除漢磚遍布,還發現房屋地基、窖址、水井、墓葬,出土大量的銅、鐵生產工具、生活用器、兵器、錢幣等,以及各式陶俑、陶家禽等。又《華陽國志》載:“長老言,宕渠為故宗國,今有宗城”。《太平寰宇記》:“故宗國,城在流江(縣)東北七十四里,古宗國都也。”所指方位,可能與城壩有密切關係。
2005年3月至6月我們對該遺址進行了發掘,發現有木槨墓、土坑豎穴墓、灰溝、井、灰坑等大量的遺蹟現象;同時出土有大量的銅器、漆器、鐵器、陶器等。這次發掘和調查,首次揭露出遺址記憶體在著連續性清晰的文化層疊壓關係;也證實了城壩遺址在漢代及更早時期存在過大型城址的史料記載是可信的。為進一步研究城壩遺址和巴人文化提供了新的考古學資料。
井磚井磚
2005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城壩遺址進行正式發掘發現的棺槨制木槨墓和出土的大量漆器。
2006年渠縣文物管理所在該遺址清理的雙石棺磚室墓在川東北地區都是首次發現,填補了川東北地區以前無出土棺槨墓和漢化漆器的的空白,極大地豐富了城壩遺址的內涵,為研究渠江流域及古代賨人的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意義

城壩遺址是春秋戰國時期川東賨人建立的賨國國都。秦滅巴蜀後,在此設立宕渠縣,延續至漢、晉,屢為州、郡、縣治,成為川東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東晉末為“蠻獠”所侵而廢,興盛達千餘年。城壩遺址尤在東漢中後期經車騎將軍馮緄增修後,達到鼎盛,故又稱“車騎城” ,《華陽國志》、《太平寰宇記》、《輿地紀勝》等文獻多有記載。遺址內文化堆積十分豐富,文化層可達數米,曾出土了大量的具有巴蜀符號的、典型的各類巴蜀式青銅器及漢代文物,如銅戈、銅斧、銅矛、漢代上釉磚等,其中漢磚尤多,數以萬計。有大量保存較好的水井、城牆、墓葬、窯址等文化遺蹟,確定城壩遺址具備了城市的規模。目前可確定有16口漢代水井,被當地人繼續使用的有3口。對於研究古代巴人特別是賨人歷史及川東北地區秦漢時期的政治、經濟、及生產、生活狀況具有重要的研究、參考價值。

保護

建立考古公園
通過建大遺址考古公園進行更好保護利用。四川地區秦漢時期的考古學文化以崖墓和漢闕最具代表性,亦是四川漢代物質文化的主要表現方式之一。
城壩遺址位於渠縣土溪鎮渠江東岸的城壩村、天府村,占地約230萬平方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壩遺址內現存有水井、城牆、窯址、墓葬等多處遺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過的幾次調查、發掘中,先後出土了編鐘、銅戈、銅斧、銅矛、銅罍、銅鉦、陶器、漆器、玉器等大量戰國青銅器及漢代文物。目前,國家文物局已將城壩遺址納入國家大遺址保護儲備項目。
與之輝映,在與城壩遺址隔江相望的土溪鎮、水口鄉、青神鄉不足10公里的古驛道旁分布著馮煥闕、沈府君闕、蒲家灣無銘闕等6處7尊漢闕。2001年,國務院將渠縣6處漢闕以“渠縣漢闕”名目合併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經過實地考察後,在專家研討會上,劉慶柱認為,渠縣漢闕和城壩遺址,具有重大學術價值、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因而保護好該遺址意義重大。建遺址公園,是目前大遺址保護的最好辦法。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亦認為,從渠縣漢闕和城壩遺址的歷史地位、保護現狀和市場需求等各方面因素來看,宜通過建設遺址公園進行適度開發。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趙化成和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原院長焦南峰建議,把漢闕放在墓葬中整體研究,加大考古發掘力度,將會開拓一個嶄新的局面。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白雲翔說:“城壩遺址的考古研究,對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問題和多元文化如何統一,有重大意義。”此觀點與國家博物館考古部原部長信立祥不謀而合,信立祥說:“國家應對渠縣漢闕和城壩遺址,做一個系統保護工程。”
專家們認為,通過多年考古勘探和試掘,渠縣漢闕和城壩遺址該遺址已初步具備了建設成為大遺址考古公園的條件,下來要進一步做好規劃編制立項。另外,也要做好充分的評估和設計,讓遺址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得到體現。
遺址工作站
據悉,為進一步加強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壩遺址的保護與研究,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決定在渠縣設立城壩遺址工作站,標誌著城壩遺址的保護與研究又上了一個台階,預示著離城壩遺址進入國家大遺址保護、建設國家考古遺址的工作目標又進了一步。
據了解,城壩遺址工作站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繼三星堆遺址工作站之後在全省設立的第二個工作站,充分說明城壩遺址具有重要的考古發掘、科學研究和宣傳展示價值。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將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加大對城壩遺址保護的技術、人才和財力投入,為渠縣的經濟文化強縣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城壩歷史悠久,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價值。該遺址1991年5月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