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內村(福建省廈門後溪下轄村)

後溪城內村位於廈門市集美區,又稱霞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福建省廈門後溪下轄村
  • 地理位置:後溪城內村位於廈門市集美區
後溪鎮旅遊資源豐富,轄區內名勝古蹟星羅棋布,白虎岩地勢壯觀險要,奇石林立;皇帝井、皇渡庵、薴溪橋、聖果院、壽石岩留下古老的傳說;碗窯古窯址、城內舊城遺址,記載著後溪的文明,還有田厝的獨木成林大榕樹正被闢為旅遊景點。
後溪城內村位於廈門市集美區,又稱霞城。據記載霞城的興建與明末清初活躍閩台兩地的歷史人物——鄭成功和施琅有關。自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開始,清政府為圍困鄭成功的抗清武裝,實行“遷界”政策,沿海居民以城牆為界,30里外不得居住。清康熙元年(1662年)八月,福建總兵李率泰、同安總兵施琅等負責督造霞城作為界城。據該村村老講述,霞城平面呈長方形,以黃崗岩條石乾砌而成,原東西寬150米,南北長200米,設城門四座。現僅存北面這一段長30米、寬7米、高4.54米的遺址。門額石匾上鐫刻楷書“拱辰門”等字。1982年由廈門市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舊城牆北門遺址本體。
康熙元年,施琅將軍奉命建造霞城的同時,在該城南城門內(即臨海門)建霞城城隍廟。道光元年(1821年)同安人陳金絨奉請該廟城隍金身渡台,並於1859年在台北大稻埕建霞海城隍廟。1958年,後溪城隍廟被毀。近年,台北霞海城隍廟主任委員、陳金絨第六世孫陳國汀等回鄉尋根,捐資重修該廟。(1993年南城門的“臨海門”門額石匾被發掘出土,現藏於城內村城隍廟)
在大家眼裡,兩岸同胞共同信奉城隍爺,城隍廟成為了兩岸親情互通與民間信仰文化交融的聖地。台北的霞海城隍廟和大陸的霞城城隍廟本是一脈之親,這段被重續的親情將會永遠延續下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